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癃启闭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下尿路症状及伴膀胱活动过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每晚1次;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通癃启闭汤,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观察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RV)、前列腺体积(PV)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变化,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IPSS、改善QOL、提高Qmax和减少PRV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V和t—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癃启闭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坦索罗辛(tamsulosin)在安慰剂对照下治疗BP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搜集世界范围内运用坦索罗辛和安慰剂对比治疗BPH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英文及中文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Direct,NGC,EKSCO,EMBASE,CNKI,CBM;手工检索:<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四种相关杂志.由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时经过讨论或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 Man5.0完成Meta分析,SAS8.0计算失安全系数. 结果 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均是以安慰剂作对照的RCT,包括受试患者2 263例,进行Meta分析,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用药前后3个判效指标,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oyarsky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MFR)发现坦索罗辛均优于安慰剂,且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QOL)的评价仅纳入1篇文献,结果 尚不能认为两组间有差异;其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P=0.10),OR为1.22,95%CI(0.96,1.54)]. 结论 坦索罗辛能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相关症状(IPSS,MFR),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比无差异.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增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显夜尿增多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单服坦索罗辛(0.2mg,每天1次),联合治疗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栓(25mg,每天1次,睡前1h塞人直肠内)和坦索罗辛(0.2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评估内容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估(QOL)及夜尿次数,并登记不良事件,每2周评估1次。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IPSS评分和QO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对于夜尿状况,只有联合治疗组有明显疗效(P〈0.05)。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IPS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减少夜尿次数和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前列腺患者夜尿增多。较单用坦索罗辛更为有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入选的150例BPH患者,观察等待1个月后口服非那雄胺5mg加坦索罗辛0.2mg,非那雄胺用药时间2年以上,坦索罗辛用药3个月以上,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的改变。结果118例完成实验者用药3个月后各指标明显改善,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缩小14.4%(P〈0.01)。最大尿流率增加4.33ml/s(P〈0.01)、IPSS减少9.6分(P〈0.01),残余尿量下降27ml(P〈0.01)。有不良反应者27例(22.9%),主要为低血压、头晕、阳痿等,2例因低血压暂停坦索罗辛外,其余症状较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联合用药有缩小和稳定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作用,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将120例输尿管下段单发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硝苯地平10mg口服、3次/d(硝苯地平组),常规治疗+坦索罗辛0.4mg口服、1次/d(坦索罗辛组)。碎石后第1天,3组排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坦索罗辛组排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硝苯地平组(P〈0.0125);第14天,硝苯地平组和坦索罗辛组排石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表明坦索罗辛和硝苯地平均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排石率,坦索罗辛可提高ESWL后早期排石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直径小于8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三金通淋排石汤,同时给予坦索罗辛(哈乐)0.2mg,早晚各口服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坦索罗辛。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3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35例(87.5%)、对照组为24例(60%)(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5±3.5)d、(8.6±4.5)d(P〈0.05)。3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2例(5%)、3例(7.5%),(P〉0.05)。结论: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缩短结石的排除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BPH 伴OAB的尿动力学疗效及预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BPH 伴OAB患者120例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手术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保守治疗(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联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动力学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前,IPSS、QABSS、QOL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PSS、QABSS、QOL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24h 排尿次数、最大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每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水平有所上升,夜尿次数、24h排尿次数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BPH 伴OAB均可有效改善尿动力学及预后,但保守治疗(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改善幅度更大,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联合用药组13服坦索罗辛0.2mg/次(Qd)+奥昔布宁5ms/次(Bi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mg/次(Qd),持续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I—PSS、SSS、QOL评分以及尿流率、残余尿。结果两组均无因药物副作用中途退出者。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评分、SSS评分、QOL评分、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分别为(22.3±1.7)分、(13.5±1.2)分、(4.3±0.8)分、(11.3±4.3)ml/s、(25.2±3.3)ml和(24.3±2.3)分、(13.8±5.3)分、(4.5±1.7)分、(10.5±2.5)ml/s、(28.6±3.8)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I—PSS、SSS、QOL评分分别为(12.3±2.1)分、(5.4±0.8)分、(1.8±0.4)分和(15.2±2.5)分、(9.6±2.5)分、(3.9±1.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分别为(16.8±2.3)ml/s、(10.8±4.1)ml和(13.6±3.1)ml/s、(16.8±3.1)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哈乐联合奥昔布宁可改善BPH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对轻至中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应用小剂量奥昔布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搜集2009~2014年世界范围内运用坦索罗辛治疗BPH的英文及中文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使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等方式,参考《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等权威杂志,由系统评价员对文献做独立的筛选和抽取。设坦索罗辛治疗为观察组,设特拉唑嗪治疗为对照组,收集数据采用相关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安全系数。结果:经筛选,有5篇文献符合相关标准,均是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以特拉唑嗪作对照。此次5篇文献共囊括的患者936例,均为中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其治疗结果进行Meta分析。通过比较用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和Boyarsky症状评分来比较治疗结果。发现坦索罗辛较特拉唑嗪的效果好,两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在改善患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相关症状和前列腺功能上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Steven  A.  Kaplan  Claus  G.  Roehrborn  Eric  S.  Rovner  Martin  Carlsson  Tamara  Bavendam  Zhonghong  Guan  张鹏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2):67-76
背景:单独服用抗胆碱能药或α-受体拈抗剂对有下尿路症状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男性患者可能无效。目的:评价托特罗定缓释片(extended release,ER)、坦索罗辛以及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对同时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男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在美国95家泌尿诊所中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的男性患者均≥40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总分≥12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中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一项≥3分,膀胱状况自测结果为至少带来中度困扰,排尿日记中记录有尿频(24小时排尿次数≥8次)和尿急(24小时出现≥3次)情况,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2月招募患者,于2006年5月结束研究。 干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安慰剂(n=222)、4mg托特罗定缓释片(n=217)、0.4mg坦索罗辛(n=215)以及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n=225),为期12周。 主要观测指标:就患者对疗效的感受、排尿日记参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药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进行评估。 结果:在服用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的男性患者中,共有172人(80%)认为治疗有效。在服用安慰剂的男性患者中,共有132人(62%)认为治疗有效(P〈0.001)。在服用坦索罗辛的男性患者中,共有146人(71%)认为治疗有效(与安慰剂组相比P=0.06)。在服用托特罗定缓释片的男性患者中,共有135人(65%)认为治疗有效(与安慰剂组相比P=0.48)。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用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的患者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0.88比-0.31,P=0.005)、尿急不伴尿失禁发作次数(-3.33比-2.54,P=0.03)、24小时排尿次数(-2.54比-1.41,P〈0.001)及夜尿次数(-0.59比-0.39,P=0.02)均显著减少。服用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总分(-8.02比安慰剂组-6.19,P=0.003)及QOL单项分值(-1.61比1.17,P=0.003)显著改善。各干预组均可良好耐受药物。各组需行插管的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较低(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组,0.4%;托特罗定缓释片组,0.5%;坦索罗辛组,0%;安慰剂组,0%)。 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托特罗定缓释片+坦索罗辛联合治疗(为期12周)对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其中包括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男性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