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充分扩大瞳孔,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9点透明角膜缘用一次性3 mm角膜切开刀做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出黏弹剂后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在11点或1点处虹膜根部做部分切除。【结果】中、高度近视21例38眼,术前屈光度-4--22.6 D,其中2眼-4 D。38眼术后24 h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是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角膜损伤小,保留生理性调节,具有可逆性,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适用屈光范围广等优点,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将开辟屈光手术治疗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手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6例3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局部麻醉,11点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ICL)。结果:31眼术前裸眼视力及最佳校正视力分别为0.04~0.1,0.2~0.4,术后分别提高至0.6~1.2,0.8~1.2。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1.0~-20.0D,术后1月内平均为-0.75±0.25D。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3105.5±336.1/mm2,术后1月3019.5±321.1/mm2,丢失率4.3%。术前眼压平均14.7±1.5mmHg,术后第1天3眼眼压增高至26mmHg,增高率23.1%,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因术中穿刺刀刺破晶状体前囊膜,未进行ICL植入,术后第3天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8。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损伤小,保留了晶状体生理调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屈光矫正方法,但手术的安全性还需更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尚透明的晶状体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96眼,45岁以上晶状体尚透明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立体视觉、脱镜率、病人视力习惯和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0.5者88眼(91.67%);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术后屈光度数预测准确性为70.2%;多焦点晶体植入患者术后脱镜率为85.7%;术中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未出现后囊膜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以成熟的超声乳化技术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的方法安全、有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脱镜率,手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屈光度为-7.1~-22.40 D的30例(52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压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52例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为0.25~1.50 D之间,平均值为0.531±0.394 D.92.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1.0 D以内,有3例6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过积极治疗,3~5 d恢复正常.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房玻璃体剪切法联合应用粘弹剂、空气、缩瞳剂,对34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病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后房型26眼,前房型8眼。未发现切口玻璃体粘连病例。术后1周裸眼视力≥0.3者31(91.2%),≥0.5者28眼(82.4%)。暂时性高眼压5眼,低眼压3眼。术前玻璃体积血术后3月发生视网脱离1眼。结论 联合应用粘弹剂、空气、缩瞳剂的前房玻璃体剪切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妥善处理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中脱出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洪朝阳  徐海铭 《浙江医学》2006,28(11):886-888,891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眼患者8例(12眼),屈光度-18.0~-27.5D;平均年龄33.2岁;植入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术后随访3~6月,观察术前与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透明度、晶状体混浊度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3月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角膜内皮丢失率4.41%±0.18%;术后3月眼压均值均略高于术前眼压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方法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Ⅱ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 用粘弹剂的软器械作用分开广泛虹膜粘连 ,充分利用残存的机化膜作人工晶体支架 ,直接植入或单襻缝线固定晶体。结果  16例顺利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并获得视力提高。结论 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用粘连弹剂分离是关键。保留机化膜作人工晶体支架既简化手术过程 ,又获得稳定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红卫 《现代医学》2011,39(1):25-27
目的:探讨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 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近视度数在-10~-22 D的18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镜、透明晶体情况,并对上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18眼均成功植入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裸眼视力术前0 01~0 1,术后一天83 33%≥0 4,50 00%≥0.6,术后1年88 88%≥0 4,77.77%≥0 6.术前眼压(12 68±0 46)mmHg; 术后眼压(13 59±0 81)mmHg,无显著性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381±289)个/mm2;术后:(3 107±278)个/mm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