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PTBE)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术前进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MRI计算星形细胞瘤的瘤体体积和瘤周脑水肿体积,从瘤周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34例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01;r=0.336,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VEGF、MVD、EI分别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t=7.08,3.37,2.74;P=0.01,0.011,0.02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MRI瘤周脑水肿征象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和预测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谢凤玲  孙守金  张令香 《临床荟萃》2004,19(18):1050-1051
1997年Folkman研究组首先发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且尿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增高,提示血液肿瘤存在与实体瘤相类似的血管生成异常,随后众多的研究发现,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均有血管新生增强的证据。由于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子与血液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CD105标记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微血管,探讨新生血管的生成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105标记组织中的微血管,测定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P〈0.01),Ⅲ+Ⅳ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无性细胞瘤中MVD值63.1±6.9,未成熟畸胎瘤中MVD值76.8±9.8,卵黄囊瘤中MVD值109.5±4.7,胚胎癌中MVD值98.9±7.8,两两比较,卵黄囊瘤与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与未成熟畸胎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性细胞瘤与未成熟畸胎瘤之间的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微血管密度可成为一个判断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为临床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实体瘤生长不会超过1mm。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已有较多研究,但其确切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本通过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具有结构紊乱和功能不全的特征,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内皮分子遗传学和微血管构筑的异质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肿瘤血管生成超声分子靶向成像的研究基础.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异质性及肿瘤血管生成超声分子靶向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管生成拟态(VM)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关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引起关注。VM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这种治疗是否会导致肿瘤恶性程度增高,也颇具争议。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受体示踪剂进行肿瘤靶向显像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瘤瘤组织由瘤细胞和问质构成,后者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肿瘤内的血管生成的过程是通过新生血管生成来完成。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床产生新血管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的侵润、迁移、增殖的重要过程,肿瘤血管生成不仅受到促血管生成的酶、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体内抑瘤效应,分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荷Lewis肺癌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组(1Gy/次,14d)、内皮抑素治疗组(10mg/kg,14d)和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变化,第15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放疗组及内皮抑素治疗组,第15天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放疗组及内皮抑素治疗组。结论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抑瘤效应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及内皮抑素治疗组,其机理可能是两者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研究表明人类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需要血管生成[1] ,肿瘤微血管密度是评估患者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相关基因相关[2 ] 。nm2 3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在人类某些肿瘤中有过报道 ,在喉癌中 ,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见[3 ,4] 。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喉癌中nm2 3蛋白及瘤内微血管密度 ,并分析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 ,以探讨nm2 3蛋白在喉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4 2例原发性喉癌标本来自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1991年至 1995年所存标本 ,男 30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喉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CD34单抗、VEGF多抗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34例喉癌中瘤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结果 :①颈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瘤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非转移组 ( 2 6 33± 9 70、17 6 8± 6 0 6 ,P <0 0 1) ;②喉癌微血管密度高于均数组 ,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 ( P <0 0 5) ;③喉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喉癌瘤内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VEGF对喉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