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乌脚病的病因和探讨在内蒙高腐植酸砷中毒地区今后是否会出现乌脚病,用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台湾和内蒙两病区的水样进行了对比研究。测定了台湾乌脚病和内蒙砷中毒地区饮水的化学成分、砷含量、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使用XAD-7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G-25凝胶层析法分别提取分离了两地水样中的腐植酸,这两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相似。研究发现两地水样中砷和腐植酸的含量均较高,腐植酸的荧光、紫外光谱性质亦相似,红外光谱略有差异。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砷中毒病区腐植酸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台湾乌脚病的病因。方法在体外进行了砷、腐植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实验。用MDA-TBA比色法测定了从中国内蒙砷中毒地区和台湾乌脚病区井水以及贵州高砷煤中提取的腐植酸样品。结果试管内实验发现腐植酸能引起不饱和脂肪酸钠盐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但作用较弱且不稳定。0.05mmol/L的Fe2+能促进这一反应,而1mmol/L的As2O3却不能。各地腐植酸样品因来源、成分和结构不同,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也不同,发现内蒙腐植酸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能力最强,其次是贵州样品、台湾样品,最后是商品腐植酸(购自美国Aldrich公司)。实验还发现微量铁存在时,商品腐植酸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它同时具有分解脂质过氧化产物的能力。结论这一实验结果提示流行病学调查者关注乌脚病病区和高砷、高腐植酸地区环境中铁及其他过渡元素与腐植酸和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蒙临河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井水中砷及几种元素含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内蒙古临河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井水中As含量高的原因及分布情况,笔者对As、Se、Cu、Zn、K、Ca等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发现水中含砷量平均为0.19 ̄0.319mg/L,As^+3的主要存在形态,占总砷的58.57% ̄96.69%,井水中Se、Zn含量氏于对照区而Cu含量高于对照区,文章分析了这些环境及地质因素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结果提示地质因素是导致该地人群砷中毒的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后人群防治效果。方法对抽样人群定期检查观察。结果地砷病区改水3个月后,人群尿砷均值由0.378mg/L降为0.113mg/L,正常者(<0.09mg/L)占56.25%,12个月后降为0.09mg/L,正常者占95.83%;人群发砷均值,6个月后由7.045μg/g降为0.835μg/g,正常者(<0.6μg/g)占60%,12个月后降为0.702μg/g,正常者占83.78%。人群自觉症状阳性率,改水前81.82%,改水1年后降为54.55%,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其中26.8%自然痊愈、42.27%好转、30.93%无效,总有效率69.07%。自觉症状阳性率,患病人群(97.29%)与非患病人群(66.67%)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改水一年后地砷病患者中,皮肤角化症1例痊愈、29例好转、6例无效,总有效率83.34%;皮肤色素沉着、脱失10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55.56%。人群心电图异常率改水前39.62%,改水一年后降为13.21%,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异常心电图自然好转达66.67%。结论病区改水后人群中止饮高砷水后,随着体内蓄积的砷不断排泄,砷对机体的毒作用逐渐消失,受损害的组织、器官可逐渐部分修复,中毒症状、体征亦随之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杞县农村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散式供水水氟、水砷含量与井深的关系,寻找适宜氟砷含量的饮水层,为地方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杞县氟中毒病区饮用井水样,测定水中氟、砷的浓度,分析浓度分布特点以及水氟、水砷、水井深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杞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井深度在66 m以内,水氟含量与饮水井深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08。水砷浓度与饮水井深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70。水氟含量与水砷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水砷含量与井深之间有密切关系。水氟含量随饮水井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水砷含量随饮水井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水氟、水砷浓度间不具有相关性。杞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应避开现用水层,选择地表水或深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内蒙三个地砷病区饮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及其对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三个地砷病区饮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及其对发病的影响卢光明1戚其平2于文学3郑星泉2姚孝元2史根生4我们在对内蒙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arsenism,简称地砷病)病区饮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形态砷化物水平对地砷病发病影响的人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