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洁  朱颖 《吉林中医药》2008,28(12):937-938
温经汤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张仲景的理论根源首推<内经>.受<内经>的启示,其中的"热"非实热,为阴虚之热,"寒"为肝脾肾之虚寒,故下利,外加曾经半产瘀血阻滞,新血难生,津液难布,加重肺胃阴虚,导致口唇干燥,最终为上燥下寒的征象.温经汤方证突出体现张仲景配伍中的阴阳对立统二观: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阴药与阳药相伍,刚药与柔药互济、善用"反佐"法.  相似文献   

2.
温经汤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为医家治疗妇科诸证的常用方剂,但是历来不少医者对温经汤方证病机存疑。本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学说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温经汤的本质在于中焦脾升胃降失常无序,阴气不得上升,阳气不得下降,其组方遣药可参考“麦门冬汤”“吴茱萸汤”“桂枝汤”“四物汤”四方,麦门冬汤敛肺降胃,吴茱萸汤舒肝升阳,桂枝汤调和阴阳,四物汤养血生血,共同恢复中气的枢转。临证时凡中土不用、升降失职、水火分离之证,均可考虑应用本方治疗。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温经汤的组方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非治》篇,主治妇人“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顿热,唇口干燥……瘀结在少腹不去”,亦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因本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主治妇女经、带、胎、声疾病的经典方剂,故本文拟就其组方用药特点及对后世临床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回组方用药特点l·l以温为主,温中寓养温经汤主治证的病机重点在于寒(下元虚寒)、虚(气血不足)、瘀(瘀血阻滞),因此方中用药重在温经而非攻瘀。《索…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剖析温经汤的组方配伍特点,并从冲任学说的角度分析了该方的作用机理。温经汤作为治疗妇女杂病的经典方剂,既可主治妇女经孕疾病,亦可治疗因冲任损伤所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诸疾。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直解》一书中,程林采取"以经证经"之法,注释内容悉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及《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附六朝唐宋名家之论。其直接引用古籍经典及医家论述,不故作僻语迂论曲解,广求善本校注,参以己意论述,言简意精,申明仲景原意,重视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春  武亿红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85+1800
目的探讨温经汤的方证相应关系是否明确。方法以黄金分割法为依据,回顾性分析、归纳温经汤方证相关文献。结果归纳出方证的核心脉证为月经不调、手心烦热、入暮发热、唇口干燥、倦怠乏力、肚腹时痛、舌质暗红、薄白苔有瘀点,核心药物为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结论温经汤方证相应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匮要略》温经汤组方用药特点的分析研究发现,温经汤突出体现了张仲景配伍中温养通并用,寒热共现,肝脾同调,阴药与阳药相伍,刚药与柔药互济,善用药对的特点,为温经汤在临床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中的"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关于水湿病的论述 ,内容丰富 ,理法方药完备 ,颇具临床指导意义。现就书中所论 ,撮其要者简述之。《金匮要略》论湿有三 :一曰“湿” ,二曰“水” ,三曰“痰”。愚意湿、水、痰三者 ,异名而同类 ,正如热之与火然。湿为水之渐 ,水为湿之聚 ,痰为水之凝。湿犹雾露 ,弥漫浮游 ;雾聚而成水 ,可向一定方向流动 ;水寒凝结为冰 ,常固定于一处。雾也 ,冰也 ,水化而成者也 ,形质不同而已矣。分之可三 ,合之则一。故治湿之方可以治水 (防己黄芪汤 ) ;治水之方亦可治痰 (苓桂术甘汤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  相似文献   

11.
陈国权 《河南中医》2012,32(5):529-531
厚朴七物汤证主证为发热10日左右出现腹满,此为外邪由太阳内传阳明.此证中“脉浮数”主表证,“饮食如故”并非指饮食正常,而指饮食与往常一样,方中用大黄是取其通腑泄热之力.从本证的治疗可以看出,《金匮要略》中所论杂病多系外邪入侵所致,有表证或外邪者服药后并非皆有汗出,服药后有汗出者并非皆有表证,对表里同病的治疗既有先表后里者,也有先里后表者,更有表里双解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认为,泻心汤证的真实病机当为胃火亢盛、迫血妄行,"心气不足"可能是对出血时所表现出的烦躁、心悸、面赤或面色发白、腹胀满等症状的理论概括。同时认为,泻心汤中应无大黄。  相似文献   

13.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仲景发煌古义,推陈出新,不仅确立了“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皮水“当发其汗”的基本原则,还创制了一系列治疗水气病的发汗之剂,构建并完善了水气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大致有解表宣肺,发汗利水;发汗行水,兼清郁热;益气固表,和营发汗;温经助阳,发汗行水;并提出汗法的禁忌症,曰“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相似文献   

15.
晏菁遥  关彤 《河南中医》2013,33(7):1012-1013
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妇人生理病理特点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治疗情志病时应重视与经带胎产的关系,以调养心脾为法,用药时注意攻补兼施,用药温和,根据妇人的生理周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湿病探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焱 《河南中医》2009,29(5):420-421
湿病是湿邪蕴积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时刻重视阳气在体内的通达是仲景论治湿病一大特色。仲景论湿详于外湿而略于内湿。《金匮要略》明言治湿禁忌:禁大汗、禁攻下、禁火攻。  相似文献   

17.
对大黄在《金匮要略》急症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仲景通过灵活配伍 ,将大黄运用于实热痉、偏瘫、惊痫、急性腹满痛、急性下利、急性呕吐、急性吐血、衄血、急性黄疸、急性肠痈、诸卒暴病、筋骨损伤等急性病证的治疗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对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阶段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认为一名合格的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以下3点:①必须有利于继承传统中医,能使中医理论知识巩固和提高.②必须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的能力和水平.③其研究课题要有中医的理论特色.方法可以有多种,但必须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故研究生教育必须有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又要具有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梁的临床运用较广,笔者将泌尿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方或法加以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以利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