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躯体疾病42例(84%);意外死亡8例(16.0%);猝死4例(8.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损伤的原因。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住院期间的跌倒损伤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损伤42例,发生率为32.3%。其中晚间独自行走13例,阿尔茨海默病11例,药物作用14例,其他原因4例。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损伤现象,应在临床护理中加强监护,查找原因并给予控制。  相似文献   

3.
浅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及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7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从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总结经验,阐述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结果78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意外,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强化护理管理,对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晔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0-3641
目的探讨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患有精神病的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住院精神病人在院内死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引起了医院和家庭的重视。本文从护理学角度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期间死亡的38例精神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并就如何采取防范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7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死亡的精神病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28~76岁,其中,28~48岁15例,49~76岁23例。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特点,以便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我院7年间死亡病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死亡患者共有139例,死亡率3.85%,其中躯体疾病占较多81.1%,其次为猝死占1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及时诊治,慎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张雁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639-640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得出,90例患者中有54例痊愈,27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提高对抗疾病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232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Kendall τ相关系数评估,探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多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使用氯氮平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氯氮平,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针对多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的长期住院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氯氮平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等,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一日调查法对本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用药进行调查。结果在参与调查的198例患者中,其中单一用药103例,两药联用68例。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后监测的不良反应中,有110例(55.5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2例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将其设为观察组;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2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比对,该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护理风险管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出现3例意外事件,意外发生率为5.77%,未出现1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出现11例意外事件,其发生率为21.15%,4例死亡,死亡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住院精神病患者系统化、科学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减少精神病患者死亡率,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起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80例,对照组80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行研究制定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再梗塞、死亡发生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住院天数及GLQZ生活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期间发生心绞痛和再梗塞次数、住院天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而两组住院期间死亡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京燕  孙书凯 《河北医药》2012,34(9):1368-1369
噎食是指进食过程中因吞咽困难或未经充分咀嚼便下咽,导致食物团块不能下咽而阻塞食道,压迫呼吸道或者是误入气道而引起窒息甚至死亡[1].老年人因本身年龄因素,躯体情况不容乐观,机体各项机能呈现衰退迹象,加上患有精神疾病,受各式各样精神症状的支配或影响,以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使得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几率大大增加,是精神科病房常见的急性突发事件,也是精神科病房常见猝死原因之一,其特点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患者一旦发生噎食死亡后,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许多同痛苦,同时也给医院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良影响.因此,如果能有效预防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亦可大大减少医院的投诉及纠纷.本文通过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患者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率很高,其死亡率也随年龄长而增加,是我国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住我院呼吸内科的老年HAP患者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病期间的攻击行为是护理中应当警惕的问题。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突然发生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攻击行为。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住院期间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给医务工作人员及住院患者带来很大的威协,也是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的原因之一,为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发生原因,制订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疏导心理问题,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及长期住院这两个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79例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减少发病。结论通过全面观察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更好的预防护理对策,能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6.
付有政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20-1021
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对2004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62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5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老年患者全部用药记录进行调查。结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正在逐步扩大,精神疾病首选单药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病例可使用合并治疗的用药原则基本保持不变;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基本合理,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病药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提醒医生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老年患者死亡风险。但根据近期的研究发现,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也有同样的危险。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州老年患者处方药的详细数据分析发现,2289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在1994年至2003年间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80天后,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死亡率分别为18%和15%(相对危险度为1.37,95%可信区间为1.27~1.49)。与传统药物如氯丙嗪、硫利哒嗪、氟哌啶醇相关的风险在治疗的最初40天最高(相对危险度为1.56,95%可信区间为1.37~1.78),这一结果独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年1月~2012年1月79例住院精神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79例,84.8%伴发躯体疾病(P0.01)。其中,大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因部分器官衰竭而死亡占93例次,因突发患病占11例次。结论必须重视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死亡率。方法对近十年来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计算死亡原因的构成比,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病程和死亡原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的比较.结果56例死亡患者中躯体疾病40例,占71.5%,其中,以感染合并全身衰竭为主要死因占35.8%,心脏病10.7%,肠梗阻合并穿孔10.7%,脑血管意外9.0%,癌症5.3%;猝死7例,占12.5%,自杀6例,占10.7%,精神药物过敏3例,占5.3%;而精神疾病的病程与死亡原因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以躯体疾病为主,精神疾病病程与死亡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关系。因此,精神科专科医生必须熟悉掌握综合科基础知识,重视临床知识的更新,提高对躯体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