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科学的围产保健质量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市妇幼保健院的重要工作职责和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准则,在工作中探索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方法,力求最大效能地发挥质量管理促进围产保健质量水平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妇幼保健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身的优势,不能与综合医院“撞车”,我们以为妇幼保健的优势,就在于围产保健方面,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我们从新婚保健开始,做好系列保健教育,严格实施围产保健管理规范,以围产保健为龙头,搞好孕产妇保健保偿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围产保健中质量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科学的围产保健质量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区妇幼保健所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总结在履行围产保健质量管理职能中的措施和卢湾区的围产保健质量现状,体会到为最大效能地发挥质量管理促进围产保健水平提高的作用,领导重视、专家参与是基本保证;树立服务理念,融管理于服务中有利于管理的顺利实施;明确重点难点工作,及时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地实施干预,对影响保健和医疗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实施规范的督导、监控,强化考核评估的整体措施有利于严格执行围产保健工作常规,保障管理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嘉兴市流动孕产妇保健情况和效果,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提出建议。方法根据嘉兴市2008-2012年孕产妇保健管理统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嘉兴市5年间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册率、产检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分别提高了67.53%、53.65%、53.28%和76.6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7.59‰、5.35‰和3.80/10万。结论嘉兴市采取的一系列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流动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以科学的围产保健质量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市妇幼保健院的重要工作职责和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准则,在工作中探索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方法,力求最大效能地发挥质量管理促进围产保健质量水平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山县1998~2007年高危妊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妊娠管理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核心,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婴儿死亡率的关键。为了掌握常山县高危妊娠发展态势,评价孕产妇保健相关干预措施,对常山县1998~2037年的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因而,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近几年大批流动人口涌人长三角地区工作和生活,形成新的社会群体和工作难点。流动人口因生活水平、教育、经济及社会因素所限,成为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围产保健管理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孕产妇死亡案例中流动人口高危孕产妇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农村围产保健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45-1046
围产保健是指围绕生产前后即产前、产时、产后,以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出生质量为目的的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的预防保健。提高围产保健和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是实现《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围产保健指标的关键环节。我区自2000年起进行了围产保健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丽水市2004—2008年高危妊娠情况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危妊娠管理是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进一步探讨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现对丽水市2004—2008年49634例高危孕产妇进行分析及管理探讨,分析构成高危各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岛4271例高危孕产妇监测状况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316000)陈海兰为探讨海岛最佳围产保健管理模式,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我们对舟山市1997年高危孕产妇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7年1月1日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