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脊柱结核病灶中抗痨药物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病椎各部位抗结核药物的分布特点,为脊柱结核化疗方案与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例应用2SHRZ/2.5H2R2Z2(4.5个月)方案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按有无病椎骨硬化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化疗第4周手术,依据手术取材时间分为术晨服药后120~130、180~190min两个时相点,取硬化组的病椎硬化壁、硬化壁外“亚正常骨”、硬化壁内结核病变组织和非硬化组的病椎结核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外“亚正常骨”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浆、髂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样本的药物浓度。结果(1)吡嗪酰胺(PZA)和异烟肼(INH)各时相血药浓度与文献报道健康人单次服药的药时数据相近,利福平(RFP)则低25%,各药血药浓度高于髂骨及病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2)两组中“亚正常骨”与髂骨内的INH和RFP均达到了各自的杀菌浓度水平,PZA超过其细胞内酸性条件下MIC的5倍。三种药物各自在“亚正常骨”与自身对照的髂骨之间浓度相近。(3)硬化组中硬化壁的药物浓度仅为各药的最小抑菌浓度水平(MICs),远低于壁外围“亚正常骨”,壁内的结核病变组织中未检出上述三种药。(4)非硬化组结核坏死、干酪组织中RFP及PZA的浓度相当于各自的MICs,远低于其他组分,而INH却达到细胞内杀菌浓度。结论INH、RFP和PZA在脊柱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脊柱结核患者患椎组织中异烟肼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150am×4.6mm),以0.02mol/LKH2PO4(pH=4.0)-乙腈(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40nm。结果在0.024~0.75μg/g骨匀浆(相当于骨浓度0.24~7.5μg/g)范围内异烟肼峰面积与骨样本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提取回收率为82.69%~89.94%(n=5),方法回收率为97.60%~104.55%(n=5),13内、13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4%~4.28%,2.76%~5.83%(n=5)。结论本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是一种可靠的测定骨中异烟肼浓度的方法,适用于脊柱结核患者体内患椎骨组织中异烟肼浓度的定量分析,以便于判定和调整化疗方案以及指导手术病灶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3.
利福平粉剂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梓结核病灶清除后利福平粉剂局部使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动物试验、细菌培养及42例患者术中应用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利福平粉剂在结核病灶清除术中使用既方便、又无链霉素过敏的后顺之忧,能达到局部用药的效果。经近期和远期临床观察,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在骨结核病灶清除术中使用利福平粉剂,完全能替代链霉素粉剂和异胭肼针剂,能达到局部抗结核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福平在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组织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规律。方法:15例应用2SHRZ/3HRZ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连续服药4周后手术,RFP每日顿服剂量为600mg,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手术中分别取血浆、髂骨、病椎硬化骨、病椎非硬化骨、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利福平的血药浓度最高,髂骨与椎体非硬化骨次之,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出利福平。被测组织中,硬化骨中利福平浓度仅为髂骨中的10%(P<0.05),病椎非硬化骨及自身对照髂骨的利福平浓度相近(P>0.05)。结论:利福平可在脊柱结核化疗强化期正常髂骨及病椎非硬化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在硬化骨中仅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死骨及硬化包壳内的坏死干酪中基本无利福平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4只,空白对照组(C组)7只。A组耳缘静脉滴注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INH 3mg/kg,RFP 4mg/kg,一周一次,共12周)。B组耳缘静脉滴注INH和RFP普通注射液(INH 3mg/kg,RFP 4mg/kg,一天一次,共12周)。C组耳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7mg/kg,一天一次,共12周)。观察三组给药后6周、12周各组脊柱结核兔的体重及病灶CT变化,并在给药的6周和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兔留取病灶椎体组织标本病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病灶椎体、正常椎体及肌肉组织中两种药物浓度,评估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对于兔脊柱结核模型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14只模型兔经治疗后全部成活且体重均增加,治疗6周、12周后纳米粒组兔平均体重为2.94±0.11kg、3.04±0.18k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14例模型兔经治疗后均存活,4例出现后腿瘫痪的神经症状。治疗6周、12周后平均体重维持在2.5±0.2kg,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6周时组织病理观察到椎体呈现骨质破坏的炎症修复背景,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存在,治疗12周时后组织病理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已经修复完成的骨质结构骨小梁形成,影像学显示模型病灶处碎片骨组织消失,周围脓肿和坏死被正常骨组织替代,病椎基本治愈。B组治疗6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提示椎体骨质破坏炎症反应重,大量的坏死物及纤维素性渗出物。CT扫描提示病椎有部分修复,但仍有碎片征。治疗12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可见椎体大量破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毛细血管,显示病灶处于修复期。CT显示病椎为不全修复,碎片征基本消失,但椎体内仍然存在小的空洞,周边硬化带形成。治疗6周时,A、B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有效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在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滴注45~60d内死亡。结论:与INH、RFP普通制剂相比,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特性以及病灶骨组织中的有效生物分布,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初步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的脓液标本,分别行抗酸染色、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和Xpert MTB/RIF试验,对比3种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差异。对不同方法获取的脓液标本行Xpert MTB/RIF检测,评估脓液标本本身对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效能的影响。以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效能。结果:抗酸染色、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及Xpert MTB/RIF检测的总体敏感性分别为25.92%、48.15%和77.78%。Xpert MTB/RIF检测开放手术、B超定位穿刺和穿刺活检取得脓液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83.78%、76.47%和44.68%。以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0%(4/5)和90.70%(39/43)。结论:Xpert MTB/RIF试验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能对利福平耐药菌株进行检测,脓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含量对Xpert MTB/RIF检测的敏感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CSH)-壳聚糖(CTS)人工骨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中的释药特点。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采用侧腹入路的手术方法建立兔脊柱结核模型27只,其中雌性15只,雄性12只,3个月龄,平均体重为2.50±0.25kg,每只模型兔均在行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置入载INH、RFP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壳聚糖人工骨,按照时相点分为24h、72h和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共9组,每组3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时相点动物模型病灶中椎体及椎旁肌肉中的INH及RFP的药物浓度,并研究其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人工骨中的INH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的病灶椎体中24h、72h和1周、2周、4周、6周、8周的药物浓度分别为75.66±1.95μg/g、48.46±2.34μg/g、30.69±2.74μg/g、20.34±1.63μg/g、9.36±1.17μg/g、5.19±1.40μg/g、2.73±1.19μg/g,在第10周以后未检测到药物浓度,INH在病灶椎旁肌肉中的各时相点浓度为39.51±2.25μg/g、23.65±1.55μg/g、16.39±2.10μg/g、10.38±1.44μg/g、3.66±0.79μg/g、1.89±0.73μg/g、0.26±0.10μg/g,在第10周以后未检测到药物浓度。对INH在同一时间的椎体和椎旁肌两种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P在动物模型的病灶椎体中24h、72h和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0.85±2.45μg/g、22.47±1.94μg/g、38.32±1.73μg/g、24.22±1.45μg/g、17.85±1.50μg/g、9.81±1.30μg/g、6.35±1.30μg/g、5.11±0.53μg/g、1.32±0.33μg/g,RFP在病灶椎旁肌肉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5.39±1.50μg/g、20.66±1.29μg/g、48.72±2.24μg/g、32.27±1.63μg/g、15.58±1.88μg/g、8.69±0.79μg/g、3.43±0.39μg/g,在第10周后未检测到药物浓度。RFP在椎体和椎旁肌两个部位的药物浓度除72h、4周和6周外,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INH、RFP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壳聚糖人工骨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中可持续、长效的释放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Xpert MTB/RIF)在不同类型脊柱结核组织标本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2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301份标本(脓液108份、干酪样标本94份、肉芽组织99份)进行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 127例中,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47.24%;301份标本中培养阳性138份,阳性率45.85%.脓液标本和干酪样标本培养阳性率均高于肉芽组织(P<0.05).Xpert MTB/RIF检测脓液、干酪样标本和总标本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6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Xpert MTB/RIF法的敏感度为96.67%;利福平耐药27例,耐药率为45%,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性为94.29%;67例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中,36例Xpert MTB/RIF法检测阳性,敏感度为53.73%.结论 Xpert MTB/RIF在脊柱结核标本检验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收集脊柱结核患者的各种标本尤其是脓液标本,使用Xpert MTB/RIF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感染和耐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5~1995年施行脊柱结核手术共1380例,其中发生9例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65%,现就本级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病情术中防止血管损伤的问题。临床资料手术合并血管损伤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2~65岁;T7-8百椎体结核1例,T5-6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T9-10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1例为再次手术),L5S1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S1-2;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L4-5椎体结核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1个月。9例血管损伤中动脉出血3例,均为助间动脉,静脉出血6冽,其中椎管静脉丛2例,髂总静脉1例,髂外静脉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Xpert MTB/RIF系统对系列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与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检测,初步验证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自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标本库中筛选140份脊柱结核临床标本,对标本行前处理后采用Xpert MTB/RIF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与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的突变检测,以培养结果及表型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判断Xpert MTB/RIF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95%置信区间及检测耗时。结果 对临床确诊为脊柱结核的140份临床标本,Xpert MTB/RIF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63.57% (89/140);在64份培养阳性标本中,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8.44% (63/64);在76份培养阴性标本中,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34.21% (26/76)。以表型药敏试验为金标准,采用Xpert MTB/RIF系统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为93.33% (28/30),特异度为94.12% (32/34)。Xpert MTB/RIF系统平均检测耗时为2.1 h (1.8~2.6 h)。结论 Xpert MTB/RIF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且能够同时对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与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路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椎体结核时可行性以及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胸腰椎前路病变椎体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7例,并同期行前路椎体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结果经平均3年的随访,27例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7~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对胸腰椎结核病灶可彻底清除,能较好地进行椎管减压和脊柱矫形,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本组为1997年10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72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7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8°,随访中平均丢失2.4°。55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4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除1例外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Atypical form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atypical form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treated between 1975 and 1985, are described.All presented with signs and symptoms of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or cauda equina, ranging from paraesthesiae and increasing weakness of extremities to paraplegia and loss of sphincter control. None of them showed visible or palpable spinal deformity nor the typical radiographic appearance of destruc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the two adjoining vertebral bodies. These atypical forms constituted about 12 percent of all the case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seen (a total of 190 cases); and fell into three well-defined groups: those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neural arch only; those with the inolvement of a single vertebral body; and, those without bony involvement. The correct surgical approach in these groups was found to be different: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caused by the tuberculous disease of the neural arch was best treated by laminectomy; whereas single vertebral body disease required an anterior or anterolateral approach. Spi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was helpful in defining the extent of disease and planning the surgical approach. Hist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tuberculosis was obtained in all the cases and acid fast bacilli (A.F.B.) were found in, and cultured from, the biopsy specimens of 18 ca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脊柱结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脊柱结核组,5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25(OH)D水平。脊柱结核组以中位25(OH)D浓度(25.06 nmol/L)为截点进一步分为高25(OH)D组和低25(OH)D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SIA分级和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脊柱结核组血清25(OH)D低于对照组(P<0.001)。与低25(OH)D组相比,高25(OH)D组植骨融合时间短、术后红细胞沉降率低,Cobb角校正度和ASIA分级改善(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25(OH)D有助于改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节段椎体结核者146例,其中2个椎体者78例,3个椎体者26例,4个椎体以上者42例。伴有四肢骨关节结核者22例,伴骶髂关节结核者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全身骨与关节多个结核病灶,对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并前路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30例结核全部治愈,其中有2例复发,植骨融合29例,后凸矫正角度12°,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0%。[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成人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成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100例成人脊柱结核病例,研究其临床合并症与脊柱结核的关系,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结果100例中共有54例(81例次)患者存在不同合并症,发生率高达54%。包括肺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贫血、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结论脊柱结核患者易罹患合并症,合并症与脊柱结核本身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外科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临床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到 2 0 0 3年采用侧前方手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 16例 ,其中后路病灶外内固定 12例 (TSRH钉棒横桥系统 5例、TSRH钩棒横桥系统 7例 ) ,前路病灶野内Z -Plate钉板内固定系统 4例 ,椎体间皆采用自体植骨融合。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术后随访 18至 2 4个月 (平均 2 0个月 )。结果  16例患者切口均Ⅰ /甲愈合 ,1例并发单侧胸膜外后方脊旁积液(自愈 ) ,无结核病灶复发 ,椎体间植骨均获融合 ,无内固定失败。有脊髓压迫表现者 ,Frankel评分均获提升。结论 传统脊柱结核手术与内固定系统结合运用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固定坚强、矫正畸形、融合率高、减少卧床时间、安全的早期功能锻炼、总体医疗费用降低以及后期并发症低等优点 ,而复发率保持不变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57例,其中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35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16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6例.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38例,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19 例.围手术期处理主要包括规则化疗、支具保护及有效监测.结果 5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除3例失访外,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2年),结核无局部复发,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6°.随访期内,有2°~4°角度丢失.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8个月.10例出现化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调整化疗方案及接受治疗.结论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基本环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