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兴山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7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3%、92.37%,母亲HBsAg阳性率0.61%。结论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产科接种点建设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影响接种的因素。方法对计划免疫门诊建卡的1619名接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19名新生儿中,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4.81%,本市与流动儿童的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强产科人员责任心及提高流动人口孕妇的住院分娩率是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免疫服务模式。方法采用不同的免疫服务模式,分别由不同的接种人员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接种对象提供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分析比较不同服务模式对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效果。结果项目实施后,预充疫苗组和常规疫苗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较项目前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6.03,P〈0、01);在家分娩新生儿由村医接种者及时接种率高于乡级防保员接种者,使用预充疫苗者高于常规疫苗者(x^2=20.09,P〈0.01;x^2=16.03;P=0.01);筛查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4%,远高于未筛查组(x^2=26.51,P〈0.01)。结论采用自毁型预充式乙肝疫苗,并且在冷链外存放,由村医负责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是提高在家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最佳服务模式。开展孕妇筛查对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阻断母婴传播和减少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宁夏固原市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分析,探讨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30个乡镇及60个行政村2005年出生儿童(每村10名)。结果30个乡镇共2005年住院分娩338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3173名(93.88%);入户调查586名,乙肝全程接种率为81.33%,首针及时接种415名(70.82%),其中在家分娩首针及时接种17名(9.39%)。结论宁夏固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加大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乙肝疫苗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兰浩特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工作.方法:收集新生儿出生日期、健康状况、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母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情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011年和2012年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乌兰浩特市各医院产科2011~2012年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77%,24 h及时接种率为97.35%,入户调查接种率为98.96%,及时接种率为97.50%,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有早产儿、转儿科治疗、因发热等原因进行观察等.结论:加强培训,提高各医院产科医护人员和儿童家长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重要性的认识;科学掌握接种禁忌症.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可以再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方法用基线调查结果和项目终期评估结果。结果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由基线调查的70.82%提高到96.33%,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由基线调查的81.33%提高到99.336%。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促进和规范了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熊志军  张斌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112-113
目的评价项目工作效果,总结推广项目工作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调查2008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1470名,了解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随机抽取35所医疗机构,调查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随机抽取28个乡(镇),调查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结果1470名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83%,3针全程接种率为96.54%;35所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8.06%;28个乡(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0.12%。结论项目措施得力、有效,项目工作成绩十分显著,天水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都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目前本地区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根据2006年各助产机构出生活产统计报表,对3411名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24%、97.10%。结论营口开发区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方法:对南通市某三级医院2006~2008年出生的共1 616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8年出生1 616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1 558例,及时接种率96.4%,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健康因素,占未及时接种总数79.4%,其中早产儿占19.0%?足月低体重儿占15.5%;健康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及“二联单”填写项目齐全无法判断接种时间的各占10.3%?结论:提高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重要性的了解,规范接种流程,正确掌握禁忌证,可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HepB)与卡介苗(BCG)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现阶段的接种策略,为进一步提高两种疫苗的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2015年东营市产院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数据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东营市住院分娩产妇报告活产儿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住院分娩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率逐年提高,分别为95.53%、96.93%、99.31%;HBsAg平均阳性率为3.36%;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大于95%;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98.53%;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率均大于97%;新生儿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未接种卡介苗主要原因是患病。结论东营市2013-2015年住院分娩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和卡介苗接种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工作人员正确把握接种禁忌症是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 921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14%、97.10%,母亲HBsAg阳性率1.30%。结论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实现产房新生儿疫苗接种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各接种门诊对辖区内新生儿的随访管理。方法:2000年济南市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卡介苗接种网络直报系统。结论: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对辖区内新生儿随访管理的信息平台,提高了新生儿办理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率报表的自动化,形成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的良好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黄宝卫 《医学动物防制》2010,(8):721-722,725
目的了解医院产房自将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6~2009年鹿寨县所有医院产房出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99.96%,及时接种率93.84%,影响未及时接种的因素以"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为主,非疾病因素以"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婴儿吐奶、监护人拒接种等"为主。结论医务人员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力度,有利于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效果。方法用组群抽样(PPS)和机械抽样法调查1-7岁儿童并采静脉血,用EusA法检测血中HBsAg。结果在全省18个市县抽查乡镇所辖村166个、25所小学,1305名儿童,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率为1.4%,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6.5%,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89.7%、100%,分别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提高了44个和28个百分点。及时和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儿童HBsAg携带率均低于没有及时和全程接种的儿童。2003年前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都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不同,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无地域差异。本次调查的2003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中有9名为HBsAg阳性,9名儿童母亲10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66.7%母亲为“大三阳”,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1.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所取得的成果显著,有效保护了新生儿,阻断了母婴传播,提高了乙肝免疫率,降低了7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达茂旗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响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823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达茂旗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城镇80.44%,牧区79.22%,农村69.09%;第二针乙肝接种及时率城镇73.26%,农村70.85%,牧区65.58%,居住在城镇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和第二针及时率高于农区和牧区。结论新生儿在医院出生将增加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机会和提高乙肝首针及时率,新生儿家长的文化程度,认识态度和水平,接种点的冷链运转方式及防疫医生的责任心等因素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方法收集新生儿出生日期及健康状况、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母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情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 ,抽取2008年和2009年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的接种情况。结果医院产科2008-2009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28%,24h及时接种率为97.71%,入户调查接种率为99.17%,及时接种率为97.92%,未接种的原因主要有转儿科治疗、因发热原因等进行观察、出生低体重等。结论加强培训,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和儿童家长对新生儿出生24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重要性的认识;科学掌握接种禁忌症。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可以再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小英 《当代医学》2016,(32):162-163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接种效果。方法选取学龄儿童478例,统计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BsAg、抗-HBs进行检测。结果478例学龄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2.01%和97.70%,不同年龄段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8例学龄儿童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63%和86.30%,不同年龄段HBsAg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伴随年龄上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学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学龄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可避免感染乙肝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首针及时接种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接种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福建省1 004个合并后的乡镇中抽取34个乡镇(街道),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其中7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评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其对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的影响。结果调查的772名儿童中,738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93.4%,34名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超过24 h和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均不利于儿童完成NIPV接种。结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影响,应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对该接种率的考核督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