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狼疮性肾炎(LN)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Φ)的浸润,探讨其与相应的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ISN/RPS 2003年狼疮肾炎病理学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例正常及42例LN患者肾组织MCP-1及CD68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LN)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量及CD68标记的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Ⅳ型的表达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MCP-1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表达与MΦ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621和r=0.630,P<0.01);结论:(1)巨噬细胞参与LN肾小球和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变,其表达与LN进行性损伤有关;(2)LN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可能受MCP-1趋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IA)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系统性缸斑狼疮患者7例,在予小剂量激素联合骁悉(吗替麦考酚蹭胶囊)或来氛米特或间断环磷酞胺静婀:冲击治疗的同时,予IA治疗,7饲共行IA治疗65倒次,血浆吸附总量为1300~1900L。结果7例患者插入IA治疗后6~12周病情缓解,血肌配.尿素氮.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下降,血白蛋白水平回升。部分患者抗核抗体(ANA)及双链DNA转阴。转阴率为70%。结论蛋白A吸附拄能有效清除血中循环允疲复合物含量,降低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中小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用,能迅速缓解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病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损害的系统、器官多,60%~80%的SLE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和/或肾功能不全。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上述相应的肾脏表现时,即称之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rhretis,LN)。临床上LN可分为不同的临床与病 相似文献
4.
儿童肾脏疾病大体上分为4类:第一类是畸形,泌尿系统发育有问题;第二类是遗传性肾脏疾病;第三类是与免疫紊乱有关的一类疾病;第四类是感染性疾病。这4大类疾病最后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有可能导致肾衰竭。本次专题就上述类型中的某些典型病种,如儿童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及Alport综合征的诊断或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异常增高的循环白介素6 可导致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害;白介素6 异常增高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6 及其信息传递中的 G P130 , Jun B 基因异常表达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 N) 分子发病过程,并率先发现丹参通过增强cmyc 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巨噬细胞在 L N 的病人肾脏局部增殖,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发现白介素受体(s I L2 R) 和 F L C T 增多是诊断早期活动 L N 的可靠指标。筛选并建立了一种本病活动性的计分方法;发现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 L N 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判断均有指导意义。在国内首先报道超大剂激素冲击疗法治疗严重的活动性 L N,率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 C T X 冲击疗法治疗 L N。发现中药在促进骨髓造血,对抗 C T X 等致免疫功能过度抑制具有一定作用。首次在国内探讨了 L N 尿毒症的可逆性,并分析发现 S L E 死亡最主要原因并非尿毒症。 相似文献
6.
狼疮性肾炎 (LN)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脏病理对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1] ,但因多种原因 ,对无条件行肾活检及不愿肾活检的患者 ,需寻求一种能客观反映LN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标。现对 5 6例LN患者的临床活动指数与肾功能状态进行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1 993~ 2 0 0 0年住院的LN患者。共 5 6例 ,女性 49例 ,占 87.5 % ,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2 .8± 1 2 .5 )岁。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 982年SLE诊断标准[2 ] ,②有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方法,ELISA法检测33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和35例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 MCP-1水平[468.0(205~1990)pg/mg Cr]明显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131.5(69~734)pg/m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5.9±3.7)岁,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9.7±3.5)岁,两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抗 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P <0.05)。两组在性别和族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尿液中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24 h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UACR)呈正相关(r=0.916,P=0.000;r=0.936,P=0.000)。结论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升高,对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及复发具有可靠稳定的临床诊断意义。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湘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1):70-7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累及肾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控制肾脏病变进展有重要影响。我院从1986年至1997年共诊治狼疮性肾炎(LN)4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82年我国风湿病学会专题讨论会拟订的诊断参考指标。其中男5例,女43...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4,(9):1247-124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三种临床活动性评分系统与LN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LN患者经肾脏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SLEDAI2000、BILAG2004、SLAM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0例LN患者中,系膜增生型(Ⅱ型)最多见(占47.7%),其次为弥漫增生型(Ⅳ型),占25.5%。2肾脏病理评分结果显示:LN的半定量评分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在AI评分中以Ⅳ型评分最高(79分),其次为Ⅲ和Ⅴ型(49分),其次为Ⅲ和Ⅴ型(47分),Ⅵ型37分),Ⅵ型34分,Ⅰ和Ⅱ型为14分,Ⅰ和Ⅱ型为12分,Ⅳ型和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I评分中以Ⅵ型评分最高(62分,Ⅳ型和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I评分中以Ⅵ型评分最高(68分),Ⅲ、Ⅳ、Ⅴ型28分),Ⅲ、Ⅳ、Ⅴ型24分,Ⅰ和Ⅱ型小于2分,Ⅵ型与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Ⅴ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LEDAI2000评分在Ⅰ和Ⅱ型LN中与其他两种评分系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病理评分AI相关性好。4BILAG2004评分在Ⅳ型LN中与其他两种评分系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AI相关性好。5Ⅲ、Ⅴ和Ⅵ型LN在三种评分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Ⅳ型外,其余各型的临床评分与肾脏病理评分相平行,而三种评分系统与CI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SLEDAI2000评分可较客观的预测轻型LN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理活动性,在LN患者病理活动性评估方面BILAG2004评分系统优于其他两种评分方法,能较客观的评估和预测重症狼疮的病理活动性,为病理分型不同的LN患者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 2 13例狼疮性肾炎 (LN)分成肺损组及无肺损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LN的肺胸膜病变多发于狼疮的活动期 ,肺损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损组。认为了解LN合并肺胸病变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及受体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7例初发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β、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血清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18例初发SLE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CR5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的变化与不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SLE伴发热患者血清MIP-1α浓度为(52±27)ng/L,体温正常的SLE患者为(28±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伴关节炎患者血清MIP-1β浓度为(221±158)ng/L,不伴关节炎患者为(95±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RANTES浓度在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中为(130±122)ng/L,血小板正常患者为(212±1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CR3+细胞亚群百分率为(14·8±3·0)%,抗RNP抗体阴性患者为(1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趋化因子及受体表达异常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不同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炎患者妊娠的母婴风险。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1998—2006年47例SLE肾炎患者的妊娠结果,依据妊娠前SLE病情,将患者分为SLE缓解期妊娠(A组,37例)、非SLE缓解期妊娠(B组,6例)和妊娠期初发SLE(C组,4例),分别观察妊娠期及产后半年内母亲的SLE病情和胎儿结局。结果共45例患者分娩活婴(1例分娩双胎),2例患者因疾病活动而中止妊娠。无自然流产和死胎,无母婴死亡。A组中,妊娠期SLE肾炎活动7例,肾功能损害1例;中止妊娠1例,早产10例,足月产26例。B组中,妊娠期SLE肾炎活动5例,肾功能损害1例;中止妊娠1例,早产4例,足月产1例。C组中,妊娠期内无肾功能损害,早产2例,足月产2例。B组患者妊娠期SLE肾炎活动构成比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SLE肾炎患者妊娠的关键在于妊娠时机的选择,疾病缓解期妊娠可有效降低母婴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了解抗双链 (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病理的关系。方法 比较 46例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 37例抗dsDNA抗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之间的肾活检和肾损害特点。结果 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中WHOⅢ、Ⅳ型多见 ,而抗dsDNA抗体阴性组中以WHOⅠ、Ⅱ型多见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WHOⅢ ,Ⅳ型是通常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而且抗dsDNA抗体阳性者更易患狼疮性肾炎 ,且病情严重者多见。结论 抗dsDNA抗体阳性是狼疮性肾炎活动的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变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L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61例无肾炎病变的SLE患者对照。结果LN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46.5%。与无肾炎病变的SIE患者作对照,其发病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性别和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对比显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LN组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病年龄小,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CL和ANCA阳性是SLE易并发肾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20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20例单独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疗程均为6月。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和补体C3。6个月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6月后,两组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补体C3、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回升,但联合治疗组白蛋白水平与CTX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治疗3月后,联合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低于CTX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而CTX组仅为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环磷酰胺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狼疮性肾炎,且起效相对较快,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 (RLN)的疗效。方法 采用MMF(10 0 0~ 2 0 0 0mg/d)联合强的松 (10~ 3 0mg/d)口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 2 0例 ,疗程为 3~ 12个月。 结果 MMF +强的松治疗 3个月 ,完全缓解 8例 ,显效 5例 ,有效 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80 %。血清蛋白、2 4h尿蛋白显著减少 (P <0 .0 1)。血尿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 .0 1)。结论 MMF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应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IV-CTX)狼疮肾炎(LN)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2例L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IV-CTX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天,B组,IV-CTX每月1次,每次(0.5~1.0)g/m2;C组,IV-CTX每3个月1次,每次(0.5~1.0)g/m2。3组均同时口服波尼松。结果A组起效时间显著比B组与C组快;病情缓解率A组也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1);病情活动性积分下降至25%、50%和75%时,3组CTX累积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CTX治疗LN应根据狼疮活动程度选择。在急重症LN,应用A组2周1次方案有利于及时控制狼疮活动,提高疗效,保护肾功能;在LN病情基本控制后,改用B组每月1次方案可以巩固疗效;在LN病情完全控制后,应用C组3个月1次方案可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黄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已发生狼疮性肾炎的BXSB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5组,分别胃饲不同浓度的大黄素混悬液和生理盐水,30天后检测24h尿蛋白浓度和血清抗核抗体(ANA)满度。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胃饲大黄素的各组小鼠的24h尿蛋白浓度和血清ANA滴度均有所下降(P<0.05和P<0.01),尿蛋白浓度与大黄素剂量(0—6.25mg/kg)呈直线负相关(P<0.01);血清ANA滴度与大黄素剂量呈负相关(P<0.01);尿蛋白浓度与血清ANA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黄素能降低狼疮样BXSB小鼠尿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ANA滴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硝基苯酚比色法和乳胶凝集法分别检测36例狼疮肾炎和20例健康对照者尿NAG、FDP及血肌酐水平.结果: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正常组尿NA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不全组尿NAG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且尿FDP阳性组的患者尿NAG升高更明显.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在肾功能正常时已发生,伴肾小球内高凝血状态时,小管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