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静 《现代保健》2010,(34):92-9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5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发生黎明现象,占8.9%;2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占4.4%;3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占6.7%;26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占57.8%。结论通过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人员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熟练的操作与全方位的护理,45例老年患者顺利完成该项检查。医生通过血糖图,观察血糖波动的规律,发现那些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药物治疗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大小。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研究,选择北京、汕头两地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调查基线资料。按照给药方案进行为期60d的格列齐特药物治疗,并每周进行随访,收集随访资料。基线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身高、体重等。随访资料包括药物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采用SPSS16.0和AMOS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进入多重线性模型的变量为: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次数、体育锻炼情况、饮食控制情况。各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79,-0.093,-0.089,-0.086。通径分析显示,模型经检验拟合良好,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饮食控制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低血糖次数、药物依从性对于第57天空腹血糖水平的总效应分别为0.481,-0.084,-0.080,-0.093,-0.004。结论加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提高药物依从性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水平。而提高药物依从性可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基线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后期血糖控制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3.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在一天之中会有较大的波动。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严格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降低76%、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降低60%、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降低50%,使心血管病变发生率降低16—35%,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却较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明显上升。在某些情况下,低血糖已成为制约患者接受严格血糖控制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小时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并分析指端血糖与CGMS血糖的相关性。结果:CGMS能发现更多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其血糖值与指端血糖相关性好。结论:CGMS能全面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细节,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欣茹 《保健与生活》2013,(12):23-23
糖尿病患者都想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然而,大多数患者有时会出现低血糖问题。虽然低血糖很常见也能快速处理,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若不及时治疗则非常危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2),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8)。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负荷(LGL)饮食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病人采用临床治疗配合正规糖尿病饮食以及少量多餐的低血糖负荷饮食;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配合正规糖尿病饮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病人治疗后HbAlc明显改善,低血糖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 结论:LGL饮食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HbAlc,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罗氏血糖仪多次指端快速血糖监测血糖,试验组予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共监测14 d,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血糖监测依从率、低血糖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平均血糖值、最高血糖值、最低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监测依从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提高血糖监测依从率,进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患者满意度、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信息化管理后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信息化管理后其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血糖情况,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祁东光 《现代保健》2012,(22):128-129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贵林 《现代保健》2009,(25):90-91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4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具诱因主要与饮食、用药不规律等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对其血糖的控制要相对放宽标准,堪早发现和防治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8例应用诺和灵30R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患者,加服拜糖苹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观察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灵30R(二次/日,皮下注射),疗程在2~4周,诺和灵30R用量已调至58-66u,血糖仍未达标(且有9例患者于午餐前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联合口服拜糖苹(50~100mg次/日)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血糖发生及胰岛素用量变化情况。结果诺和灵30R联合拜唐苹治疗后FPG、2hPG、HbA。。均有明显下降,FPG(P〈0.05),2hPG(P〈0.01),HbA1c(P〈0.05),平均全日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16%,无低血糖发生。结论诺和灵30R联合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血糖平稳达标,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16%,无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的疾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然而,有的糖友却认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高血糖一时半会不会要人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要来得急、来得快,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血糖应平稳达标,避免大起大落,同时特别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穑不注意就会发生低血糖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费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费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北京、天津共509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轻微、中度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及低血糖事件预防及治疗费用.结果:509名患者过去一年的低血糖发生率为54.03%,最近一周79人发生轻微低血糖事件146次,最近一月37人发生中度低血糖事件54次,最近一年6人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6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轻微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高,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的患者过去一年中低血糖发生率较高.轻微低血糖事件未发生医疗成本,中度低血糖事件费用为1 513.00元/次,严重低血糖费用为5 560.76元/次.结论: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庭均会带来的较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我监测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8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数值.结果 实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且低血糖发生率少.结论 增加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可使门诊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毫摩尔/升。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毫摩尔/升就属低血糖范畴。低血糖会产生多汗、饥饿感、震颤、心悸、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糖友们已非常熟悉,多会引起注意而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状态。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症。因糖尿病治疗不当发生低血糖,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低血糖原因。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而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2例单应用诺和锐30(2次/d,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患者,联合应用亚莫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观察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2次/d,皮下注射),疗程在〉4~8周,诺和锐30用量已调至48~62u,血糖仍未达标(且有5例患者于午餐前及下午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联合口服亚莫利(2~4mg次/d)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及胰岛素用量变化情况。结果诺和锐30联合亚莫利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FPG(P〈0.05),2h PG(P〈0.01,HbA1C(P〈0.05),平均全日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12%,无低血糖发生。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相比更能有效地使血糖平稳达标,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16%,无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糖监测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呈正相关性.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做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对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非常棘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持续监测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采用CGMS对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评估T2DM患者血糖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20.
童玉 《医药与保健》2010,18(1):35-35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常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我们的回答是: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多见、花费最多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