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晓云 《中外医疗》2014,(27):83-84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该组选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入的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56例,患者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观察VAS、JOA、Oswestry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对比中显示,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VAS、JOA及Oswestr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中3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者术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1周症状改善的优良率为75%,术后3月为91.07%,显示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显著,其可以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降低对术中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神经牵拉,手术不但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引发腰腿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腰椎椎间孔处狭窄的患者30例,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的比较所有患者术中即感觉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13±1.21)分减少至(2.81±1.49)分,JOA评分由术前(10.77±4.21)分升高至(26.30±3.55)分.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处狭窄,有安全性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 (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士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报道腰 4~ 5、腰 5骶 1两个椎间盘间隙的侧隐窝、椎间孔 (即神经根管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改变的CT扫描影像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窝、椎间孔正好在相邻两个椎体间盘同一水平。腰神经根起始部于侧隐窝。正常解剖结构 ,其横切面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有足够空间 ,神经根一般不会受挤压或刺激。但一旦侧隐窝空间缩小 ,神经根管狭窄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症状。通过CT扫描影像所示 ,结合手术所见有如下诸因素可致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1 先天或后天性椎管骨性畸形。如“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对腰椎间孔狭窄(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证实的LFS矢状位MP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LFS共32个椎间孔狭窄,均见椎间孔上下径及前后径减小,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周脂肪间隙狭小或消失,其内神经根受压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MSCT矢状位MPR对LF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伟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05-3506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后正中组和Wiltse组,每组41例。后正中组接受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Wiltse组接受经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Wiltse组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较后正中组少,下地活动时间较后正中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Wiltse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后正中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相比,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后路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腰椎功能评分表(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采取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确切,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7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为观察组,另46例行双侧入路棘突旁小切口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  相似文献   

10.
11.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增厚,椎弓根发育不良,后纵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CT可以清楚的显示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诊断符合率高,并对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两种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在该医院同时进行低场磁共振及CT检查的28例脊柱创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低场磁共振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三柱解剖结构、脊髓受压程度及骨性椎管情况;低场磁共振显示脊椎、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碎裂或单纯性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脊柱损伤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低场磁共振能够全方位地诊断脊柱和脊髓创伤的程度以及病理变化,能够对椎间盘韧带、脊髓及软组织的创伤作出全面地评价,是一种临床诊断、治疗评价和改善预后的最佳检查方法,特别对CT不能发现的脊柱创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勇  何崇保  杨平 《医学综述》2014,(9):1678-1680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江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机对所有患者同时行传统的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与全腰椎容积扫描,比较扫描结果与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除了在L2L3段膨出的诊断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诊断突出及L1L3段膨出的诊断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诊断突出及L1L2、L3L2、L3L4、L4L4、L4L5、L5L5、L5S1段两种扫描方法诊断膨出和突出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扫描全腰椎容积扫描重建法在L1S1段两种扫描方法诊断膨出和突出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扫描全腰椎容积扫描重建法在L1L2段和L2L2段和L2L3段扫描出膨出和突出情况,而传统轴位扫描法在此段却未有发现。结论传统轴位扫描法与容积扫描重建法具有相同的诊断结果,但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个椎体缘的增生、椎管与椎间孔的骨性狭窄等方面具有优势,诊断范围显著优于传统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识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CT特征。方法: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机对38例病人行薄层扫描,层厚、间隔3mm,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结果:腰椎峡部裂的CT特征为关节空间部的骨性缺损呈不规则裂隙状低密度影,滑脱的主要CT特征为椎管前后径延长、双重轮廓征、假性椎间盘膨出、椎间孔变形。结论:薄层CT扫描在显示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时并发的软组织异常及其它伴随征象上具有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狭窄等影像学表现,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MSCT上表现为钙化斑块、软化斑块或混合斑块等特点。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8.3%、87.6%、97.9%;中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9.1%、94.8%、98.7%;重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9.5%、91.5%、99.8%。结论 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MSCT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附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70例的经验。经平均随访2年10个月.优良率90%,手术并发症5.7%。术中发现CT造影报告与手术结果不符合者均发生在L_4~L_5间隙。且均为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CT为85.2%,造影86.7%。本组资料表明半椎板优于全椎板切除,合并椎间盘突出优于单纯性狭窄。作者认为选择术式应根据临床表现、狭窄类型、年龄、CT造影片来决定,不强求单一术式。主张中央型选用全椎板,一侧症状者选用半椎板减压。并认为手术并发症与技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及诊治资料,均行MRI、SPECT/CT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SPECT/CT以及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脊柱结核,常规MRI表现:病变椎体失去正常形态,骨质破坏较为明显,椎间隙明显变窄或者消失,病变椎体信号不均匀,MRI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有广泛且明显椎旁脓肿;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发病部位无规律且呈多发表现;脊柱结核,SPECT/CT表现: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脊柱恶性肿瘤,SPECT/CT表现:单发或多发性斑点状、低密度,边缘不规则、边界清晰、无硬化,伴压缩性骨折或软组织肿块等;MRI联合SPECT/CT诊断脊柱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33%、87.76%、91.18%,较两者单一诊断高,其中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71.70%、79.59%、75.49%,SPECT/CT诊断的81.13%、81.63%、81.37%,且MRI联合SPECT/CT鉴别诊断脊柱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2.86%、80.95%、87.76%。结论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进行研究,均行MRI与CT检察,观察记录两组的诊断效果,并与最终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MRI和CT检查结果和最终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可得,MRI的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各有优缺点,较之CT检查,利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可以获得较高的检查准确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并积极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腰椎结核和52例其它腰椎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常用的诊断指标.结果:在诊断腰椎结核的正确率方面,MRI(94.6%)最高,CT(82.6%)次之,X线平片(71.7%)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腰椎结核的灵敏度方面,MRI(95.0%)高于X线平片(62.5%)和CT(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平片与C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腰椎结核的特异度方面,MRI(94.2%)高于X线平片(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与CT(86.5%)及CT与x线平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CT和MRI在诊断腰椎结核方面各具优势,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以X线平片检查为基础,辅以CT和MRI检查,为更准确地诊腰椎结核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椎管C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 ,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 (1/ 4~ 1/ 3) ,切除黄韧带 ,两侧小关节内缘有限切除 (<1/ 3)。结果  12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经 1年随访疗效佳。结论 腰椎管C形减压术既可以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 ,又可以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