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输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6名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针刺伤的情况,制定防范对策.结果 2011年36名护士中26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2.22%,人均被刺伤3.97次/年,制定并加强防护对策后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87%比2011年下降了53%.结论 输液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输液科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工作日志在临床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针刺伤防护措施及管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要求临床护士每天填写工作日志6个月,比较两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日志作为干预方法,可有效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护士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蕾 《当代护士》2009,(12):95-9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对本院护士发生针刺伤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482名护士中369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6.6%;共发生针刺伤1638次,被调查者年人均被刺伤3.4次;369人中有289人被污染针头剌伤,发生率为78.3%。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寻找避免此类职业伤害的对策,降低门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生的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进行分析,统计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重视不足违反护理常规和病人不配合等。结论人为因素是导致门诊护士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加强管理,可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种类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的15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100%,以缝针刺伤最常见,多发生在手术配合时,疲劳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2014年218名护士与2015年220名护士干预前后针刺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低于2014年(P0.01),2015年护士在注射、拔针及处理用毕的废弃物等各操作环节针刺伤发生率均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规范护士操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实习护生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慧  吕卫华 《天津护理》2004,12(6):341-34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及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探讨防护措施施.方法:对实习的47名护生,8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针刺伤37人,发生率为78.7%,其中28人被污染针头刺伤占75.6%.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是穿刺前占29.4%,穿刺中占7.3%,穿刺后占63.2%.结论:实习护生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欠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强化规范操作行为,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健康促进对减少护士针刺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评价300名护士在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护士对预防针刺伤的知识水平,使导致各种针刺伤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而且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结论在护士中实施健康促进,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达到自觉改正不良行为,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统计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结果:本组93名发生针刺伤315次;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职称护理人员(P0.01);儿科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占30.20%;更换针头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比例较高,占17.14%。结论:缺乏防护教育、违反操作原则、工作强度大、管理及制度不完善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全院临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针刺伤防护教育后,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较教育前降低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是减少护士针刺伤害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铜仁市四家县级医院551名临床护士2014年1-12月的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调查发现31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57.17%。其中2014年1-12月份有158例次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28.68%,针刺伤的发生与临床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显著相关,针刺伤主要依次发生在配制药液、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操作注射、处理用物等操作环节上。结论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发生血液感染的概率大;主动上报不积极,工作环境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应积极采取措施干预,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确保临床护士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门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门急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护士教育前后年人均被针刺伤人次分别为45次和2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及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护士在治疗操作环节中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23名护士中,111名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应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9.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小娟  周连喜  黄伟平  刘海军 《护理研究》2006,20(20):1815-1816
[目的]了解和分析肿瘤科护士多次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以提出预防对策。[方法]抽取2004年2月—2005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参加正常轮班的护士39人,按病区分组,对血源性针刺伤情况每周进行登记。[结果]12名护士1年内发生血源性针刺伤超过3次,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9人,性格急躁者8人。[结论]护士多次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