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回     
经过一晚夜班的紧张忙碌,已是凌晨四点了,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把最后一个留观病人的液体输完,长舒了一口气,正准备坐下来写病案。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划破了夜空的静寂,萍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其实在急诊科上班,这样的电话经常有,她已训练得处变不惊了。但这段时间以来,却明显感到自己的烦躁和焦虑,变得神经兮兮的。即便一片树叶落下,她也心惊半天。拿起电话,里面传出一个甜甜的声音“敬爱的护士长大人,不好意思,我……我……”  相似文献   

2.
梧桐 《当代护士》2010,(3):42-42
那时,她就痴痴地爱上了他。他们毕业于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又一同分回了老家的小城,他在政府机关上班,她去医院做了一名普通的护士,小城不大,经常都能见面的。  相似文献   

3.
对“120”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探讨如下。 1心理压力分析 1.1 经常面对骚扰电话“120”电话是沟通院外和院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有些社会闲杂人员,素质较低,经常拨打“120”骚扰急救工作人员。也有一些人经常调戏、谩骂调度人员。让人感到又气愤又委屈。有的人自称是过路人,当急救人员赶到他们所称的事故现场却又找不到患者,经常跑空。  相似文献   

4.
对“120”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探讨如下。 1心理压力分析 1.1 经常面对骚扰电话“120”电话是沟通院外和院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有些社会闲杂人员,素质较低,经常拨打“120”骚扰急救工作人员。也有一些人经常调戏、谩骂调度人员。让人感到又气愤又委屈。有的人自称是过路人,当急救人员赶到他们所称的事故现场却又找不到患者,经常跑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春节期间.我从外地回到老家。老家还是和从前一样.但又和从前不一样。母亲去世已经10年.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和我们是一个村子的.她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两个儿子与父新常来常往。  相似文献   

6.
白跃宏 《康复》2012,(12):61-61
每至季节更替,医院总会越发地忙碌,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也都有所提高。究竟季节的变化是不是会促成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寒冷的气候对于疾病又有什么影响呢?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又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下。  相似文献   

7.
陆敏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11-221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1案例 谢先生,40岁,宁波人平日喜欢吃腌制及肉类食物,尤其喜欢肥肉。谢先生从事销售工作,经常与客户觥筹交错,加之工作忙碌,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因工作压力大,就通过吸烟来排解。一年前参加单位体检时,  相似文献   

8.
老家,是多么令人亲切而又温馨的字眼,让多少人魂牵梦绕,终生向往。母亲,一生对老家的眷恋之情也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刘凤英 《护理研究》2008,22(6):1689-1690
病人,女,18岁,来自农村,与奶奶一起生活。母亲在病人6岁时离家打工,9年后,病人离家上卫校前回家,母亲与其父亲商量离婚事宜。父亲无业,也常常不在家,家庭经济拮据,基本上是靠母亲的收入养家。奶奶重男轻女,经常和父亲为钱等争吵,使得家里不得安宁。父亲和奶奶对她有较少的情感接纳和温情;8岁那年,上初中的表哥,对她进行过几次性侵犯。  相似文献   

10.
非正常院外呼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处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众所周知,120电话不仅是沟通院外与院内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还是信息交汇和上传下达的终端和中枢,调度话语事关中心形象,调度工作事关病人生命安危,所以调度岗位非常重要,调度人员责任重大。正常的院外呼救是指通过拔打120电话用汉语普通话或地方方言所进行的与出诊要求有关的通话过程。除了这些按部就班的正常主要工作外,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或复杂情况,有些甚至超出了调度工作的职责范围。这些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具有特殊件,处理起来常常使我们感到困惑或棘手。如何妥善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本人根据所见所闻和亲身体会,就以下问题阐述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以前,急诊护士大概认为用电话提供保健护理是不安全的。如果护士没对病人望诊、问诊、触诊,怎么能准确地评估病情呢?这样做护士肯定会失去重要的评估信息,治疗护理结果也不会好。至少,这是来自律师的反映。但是,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健康护理是公众经常使用和乐意接受的方式。80年代,护士就开始通过电话来评估病人和提出建议。仅去年就有3500万美国人使用过电话分诊,预计2001年这个数字将超过1亿。为使电话分诊安全可靠,建立严格的政策和程序是很有必要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制度,每个电话必须有完整的记录。医院必须为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全家不管大小都一样,最怕奶奶,最爱外婆。 奶奶不凶,不骂人。她每天五点起床,把自己梳理妥当后,在阳台上做一小时运动后,便开始打扫房间。就在她的手活动的同时,嘴唇也像通了电的马达般启动,逐一地数落家里每个人,从不孝的儿子到不懂礼教的媳妇,再到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儿女。  相似文献   

13.
小花 《当代护士》2008,(2):44-44
那天,我打开QQ,娟的留言就铺天盖地砸过来。打开手机,她的信息就一窝蜂涌进来。没来得及回,她的电话又排着队打过来。  相似文献   

14.
从事护理工作十几年,总有一些小事令我感动,总有一些感动令我更加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县长的人格魅力 那天,轮到我与另一位护士长进行夜查房,刚走进急诊科就听到一个声音:“你们不认识我,我就是专管你们文教卫工作的。”当班的医生和护士都很年轻,听到这话时,表情有些错愕。一个年轻人,凭我直觉,猜他是个秘书准没错,只见他电话不停地联系着,鞍前马后地忙碌着,随即告诉值班医生:“你们领导让你们听电话,说是先治疗,费用你们领导负责。”接着将手机转给了年轻医生。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个周末,我又回了老家去看望母亲。与其说这是近几年来养成的习惯,还不如说是尽为人子女的责任。八十六岁高龄的母亲,读过一些书,人也开明,但总还是有一种怕客死他乡的情结,不肯出来到儿女家居住,固执地守着老家的房子,大多时候也就只能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我是又揪心又无可奈何。只有在周末尽可能抽出时间回家陪伴她。可是,老家三樟是我县最北边的一个偏僻地方,虽然也是宽阔的水泥路,但是从石湾至三樟那段,班车稀少,来  相似文献   

16.
岁月也成歌     
(7) 何蔚生不仅很快和彭杉树办理了结婚登记,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决定离开地区人民医院,到彭杉树的老家西彭县去工作。 何蔚生忙碌地整理行李。作为何蔚生的好朋友,郝兰兰觉得应该给她一点提醒:  相似文献   

17.
父亲出生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据奶奶讲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常年混迹于赌场.对家中的5个孩子不闻不问,又在父亲9岁那年撒手西归,留下了一屁股债给孤儿寡母.父亲排行第三,是二个男孩中的老大,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得已从学校退了学.回到家帮奶奶维持生计.父亲小小年纪就担起了所有的农活.而下河摸蛳螺、捉鱼、捞虾、抓田鸡更是父亲的拿手好戏.童年的艰辛造就了父亲坚毅讷言、勤劳的个性.不可得知是否父亲从那时起就形成了“不让子女受苦“的想法,成家生子后的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疼爱有加,从不让我们有物质上的缺乏.……  相似文献   

18.
对精神障碍误诊为癔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4岁。结婚后在南方某沿海城市定居。于入院前10d参加朋友聚会后,出现意识模糊,言语紊乱,定向障碍,4h后家人通过电话联系,在外面找到她并将其接回,次日急乘飞机回到老家。表现言语幼稚,做作,兴奋,躁动。喜吸烟,  相似文献   

19.
丈夫经常出差,妻子为了维持两人之间的感情,竟和丈夫玩起了“性电话”。然而,没想到,丈夫迷上了这种性方式后,不但对正常的夫妻生活不再感兴趣了,反而因为迷恋一位声讯台小姐,爆打单位公款电话,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我们用电话表达爱我和丈夫李爱和是五年前结婚的。他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只要能为单位签一笔订单,我们便能有一大笔钱进账。所以,比起许多人,我们过着还算相对富足的生活。唯一让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丈夫经常出差。这是由他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我也不好埋怨他,但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呢?和守活寡一样。我有几位相好的姐妹,…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葡萄     
母亲恋着乡下老家那架蓬蓬勃勃的葡萄,宁愿和退休的父亲待在乡下生活,迟迟不肯随我们进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