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大炎肽(daintain)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位核酸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技术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23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ISH检出的大炎肽基因阳性率为55%.ISH 法检测大炎肽基因阳性率高于IHC法测出的大炎肽阳性率(53%).大炎肽原位杂交信号主要出现在乳腺癌细胞核周边及其内外,相比之下,胞质区域的原位杂交信号较弱.原位杂交阳性率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高.结论:生物素标记的大炎肽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种分子检测技术,可以较为理想地检测出乳腺癌组织中的大炎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人染色体端粒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非同位素标记测定端粒长度的方法。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 (CCCTAA) 3 为探针 ,对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 ,NBT/BCIP显色后与DNA标准分子量比较 ,图象分析系统测定端粒长度。结果 :通过严格控制探针的工作浓度 (1:12 80稀释 )、DNA上样量 (>2 0 μg)、杂交温度 (4 7± 2℃ )等主要影响因素 ,获得了比较好的杂交条带。结论 :建立了一种稳定、可靠、低背景的地高辛标记检测端粒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大炎肽(daintain)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位核酸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技术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23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ISH检出的大炎肽基因阳性率为55%。ISH法检测大炎肽基因阳性率高于IHC法测出的大炎肽阳性率(53%)。大炎肽原位杂交信号主要出现在乳腺癌细胞核周边及其内外,相比之下,胞质区域的原位杂交信号较弱。原位杂交阳性率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高。结论:生物素标记的大炎肽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种分子检测技术,可以较为理想地检测出乳腺癌组织中的大炎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的快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方法:两步简并引物PCR法扩增人α-卫星DNA,制备荧光基团直接标记的泛着丝粒探针;对60Coγ射线照射后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进行FISH分析,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着丝粒及染色体形态。结果:直接标记泛着丝粒探针杂交后显示所有染色体着丝粒均有较强的信号;应用制备的FISH探针检测到γ射线照射诱导的双着丝粒、着丝粒环和易位染色体畸变,37 ℃杂交5-12 h后经过简单的洗涤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较好的信号。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直接标记泛着丝粒探针,可用于FISH快速检测辐射诱导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和易位畸变。  相似文献   

5.
用原位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的更灵敏的方法。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EBVDNA的BamHI W片段为探针 ,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的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 原位PCR比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方法更灵敏。结论 用原位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病毒不失为一种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H2 2、EAC瘤细胞及其克隆细胞株mRNA的表达。方法 用生物素标记的 6种cDNA探针 ,细胞玻片原位杂交的方法。结果 H2 2与生物素标记的 4种探针杂交阳性 ,其克隆细胞株H2D8、H2G4分别与 3及 1种探针杂交阳性 ;EAC细胞株与 4种探针杂交阳性 ,克隆细胞株E2G8与 2种探针杂交阳性 ,E2C6克隆细胞株与 6种探针杂交均阴性。结论 这些均有肿瘤特性的细胞株中mRNA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QD)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已经成为新一类纳米探针.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QD探针在分子成像和肿瘤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用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通过生物功能化特异性标记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实现侵袭转移过程的可视化,进一步阐明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肺癌组织MRP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基因 MRP基因 (multi 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gene ,MRPgene)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地高辛抗体标记探针原位分子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47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根治术后石蜡组织标本中肺癌细胞MRP基因mRNA表达 ,并回顾性随访。结果  47例组织标本中 ,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MRP基因mRNA过度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化疗疗效、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 ,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RP基因与肺癌患者预后有密切相关性 ,检测MRP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确定化疗方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方法,以[α-(32)P]-dTTP标记的HPV16型基因组为探针,共检测恶性肿瘤53例(标本包括宫颈癌22例,阴茎癌3例、膀胱癌6例、肾癌3例、肺癌7例、胃癌1例、结肠癌11例)、7例良性肿瘤、8例正常上皮组织中HPV基因组相关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在恶性肿瘤中仅于宫颈癌组织检测出HPV16型基因组相关序列59.1%,P<0.01。而良性肿瘤和正常上皮组织中均未检测出HPV16型和其他型别基因组相关序列。此种阴性结果,可能与地理分布、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检测使用的探针和方法、例数少等因素有关。为进一步探讨HPV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肝癌及癌旁肝组织内HBsAg和HBV—DNA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锡琪 Rober.  D 《肿瘤》1990,10(4):148-149
全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研究表明肝细胞癌(HCC)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病理学相关性。Gowans首先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肝细胞内HBV-DNA,以及由Blum完臻这项技术以来,使HBV感染和HCC发生的相关性病理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经福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块内HBsAg和HBV-DNA。在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水平上进一步研究HBV感染和HC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是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发展同时显示肿瘤原位多分子指标的技术对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化学特性,在肿瘤诊断、监测、治疗、发病机制、分子分型及异质性研究中均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总结该技术在肿瘤分子分型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量子点荧光探针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5,32(11):836-838
半导体量子点(或称半导体纳米微晶体)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标记物相比,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水溶性量子点制备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半导体量子点发展起来的生物亲和性功能化的纳米荧光探针,提供了对体内活细胞或活细胞内多种生物分子"编码"标记后同时进行多通道原位实时动态研究的技术平台.现综述半导体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光谱特性及其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3种人癌基因N-ras探针分别与经5种限制酶消化的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DNA作分子杂交,发现11种未见报告的杂交片段,它们可作为遗传标记,在探查致癌的家族素因以及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等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应用Southern blot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以标记的国内HPV16型基因组分子为探针,共检测22例宫颈癌、4例宫颈不典型增生、6例宫颈慢性炎症,5例宫颈内膜息肉,6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HPVl6型基因组同源序列。杂交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基因组同源序列阳性率为36.4%(相关序列阳性率为59.1%),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均为阴性,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观察到宫颈癌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组织细胞体外培养CPE与HPV16型基因组同源序列检出率呈正相关,P<0.001。更进一步证明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并提出HPV感染的初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谷淑燕  Wolf  H.  曾毅 《癌症》1984,(4)
核酸杂交常规方法是用同位素标记已知DMA,用放射自显影显示核酸杂交反应,但是放射性同位素本身的特性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学者试探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用荧光素染料结合DNA。Langer等人用生物素标记的多核苷酸做为核学杂交反应的探针,用于果蝇染色体的研究。在DNA嘌呤环的5位碳原子上结合生物素分子,用切口转移方法,将合生物素的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类似物整合入DNA,再用抗生物素抗体与之结合。然后用直接或间接血清学方法检查生物素分子用以显示核酸杂交反应的结果。本文报告生物素标记DNA方法以及用于核酸杂交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肝癌细胞内HBV DNA和HBsAg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亮  张晓东 《癌症》1993,12(1):4-6,T000
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双标记方法,在31例人肝细胞癌(HCC)的石蜡切片中检测HBV DNA和HBsAg。在31例HCC中,20例(64.5%)HBV DNA阳性,14例(45.2%)HBsAg阳性,8例(25.8%)HBV DNA和HBsAg两者同时阳性。HBV DNA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20例),也见于胞核内(16例)及核浆内(16例)。此结果表明,HCC的发生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丛文铭 《肿瘤》1992,12(4):182-184
近十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推动了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其主要标志之一,是原位核酸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该技术是依据多核苷酸链中碱基互补原理,利用特别制备的DNA或RNA探针(Probe),在光镜或电镜下高度特异的定位显示细胞内与探针具有同源互补性以靶核苷酸序列,从而可定经、定位乃至相对定量的研究各种靶基因片段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宿主的组织与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的关系。目前,这一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十分迅速。本文拟就探针的制备,杂交方法以及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Southern blot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以[a—~(32)p]—dTTP标记的国内HPV16和HPV58型基因组为探针,检测了31例宫颈癌和22例非宫颈癌的活检组织标本。结果表明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相关序列的阳性率为51.7%,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18.2%,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HPV以16型检出率最高,提示在我省HPV16型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告应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基因相关DNA探针估测无症状者患该病的危险性。共对七个FAP家系41倒有该病危险的无症状者(年龄0~39岁)进行研究。每例均以六种DNA探针检测基因型。先将从外周血白细胞提纯的DNA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消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切割成特定片段,再以放射标记DNA探针杂交。然后在-70℃24~48小时以放射自显影显示补充这个探针的  相似文献   

20.
1969年美国学者Parduc等首次将分子生物学的核酸杂交技术应用于组织化学领域。用标记有~3H的爪蟾核糖体基因作为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标本直接进行杂交,成功地显示出该基因位于核仁,从而创建了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1SH)技术。1SH的建立也是根据碱基互补原则。但其与Southern Norther核酸杂交相比有如下优越性:①1SH可在组织细胞原位结构包括染色体区带水平进行精确地目的核酸定位,能对特定核酸的表达状态和分布数量与组织分化形态和病理生理状态同时进行观察,所以对细胞的分化增殖,疾病的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