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法和固相红细胞粘附试验(SPRCA)法的2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15例确定血小板抗体阳性样本和50例阴性对照样本,分别用2种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MACE法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6%;SPRCA法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4%。结论 2种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敏感性,MACE法比SPRC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SPRCA法操作简便,更省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法和固相红细胞粘附试验(SPRCA)法的2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5例确定血小板抗体阳性样本和50例阴性对照样本,分别用2种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MACE法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6%;SPRCA法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4%.[KG2〗结论2种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敏感性,MACE法比SPRC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SPRCA法操作简便,更省时.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仪法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方法 利用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血清探寻FCM法实验条件,血小板经血清致敏,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鼠抗人IgG反应,由FCM获取和分析。52人次正常人血清经FCM法检测后,统计界定正常值范围。1份阳性血清经9个稀释度倍比稀释,分别用FCM法和固相ELISA抗体筛选法检测。3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用FCM法和抗原捕获酶免分析法(MACE)进行102人次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 FCM法检测正常值为荧光强度比值R<1.156,9个稀释度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FCM法最高可检稀释度为86.67,固相ELISA法最高可检稀释度为56.34(抗-HPA)和67.25(抗-HLA)。102人次血小板交叉结果显示,FCM法和MACE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CM法可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血,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在临床血小板相容性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CM与固相凝集法同时对102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患者进行血小板供受者间的相容性试验,分别选择了固相凝集法交叉配血阴性或FCM中mean值最小的供者血小板应用于临床患者,追踪输注效果。结果 65名血浆中存在未知特异性抗体的患者,经FCM选择的供者输注血小板后,患者的CCI上升指数为85%,固相凝集法选择的供者输注后CCI的上升指数为23%。结论 FCM较固相凝集法在血小板相容性试验中具有更灵敏、更简单、更快捷、更准确的优点,应用FCM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试验对提高临床的输注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捕获包被ELISA方法用于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80名正常献血者和124例住院患者,采用我们研制的捕获包被ELISA方法与现有的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和改进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MACE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比较。[结果]本法在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同时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可以区分血小板抗体类型。[结论]成功建立了捕获包被ELISA方法,该方法快速、经济、操作简单,提高了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可靠性,适用于临床血小板抗体筛选和快速配型,有助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以及血小板免疫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柱凝集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输注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是长期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RPT的产生有两种因素,即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反复输血者中约有30%~50%可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主要有固相红细胞黏附试验、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法、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固定实验等。本文采用微柱凝集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VP-16偶联血小板治疗难治型 ITP 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子清  潘理明 《中国输血杂志》1991,4(3):115-116,114
本文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为难治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筛选不配合的供血者血小板,用该血小板载体与 VP-16(足叶乙甙)偶联,并输给5例难治型 ITP 病人。5例治疗均有效,其中4例完全缓解,显示了临床上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固相凝集法血小板配合实验在解决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且血小板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多次血小板配合实验,找到配型相合的供者血小板输给患者,比较血小板配合实验前后的平均血小板输注间隔期和平均每次血小板的输入量.结果 血小板配合实验前的血小板平均输注间隔期为5 d,平均每次输注量为1.8个治疗量;配合实验后的血小板平均输注间隔期为8 d,平均每次输注量为1.0个治疗量,配合实验前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配合实验可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率,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6种疾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种疾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情况及其与血小板数的关系。方法 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的PAIgG。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阳性率为82.7%,系统性红斑狼疮为70%,甲亢为39.5%,肝硬化为71.8%,再障为37.5,骨髓纤维化为77%。结论 6种疾病均存在着PAIgG异常,除再障血小板计数减少与PAIgG无关外,其他5种疾病血小板计数减少均与PAIgG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已知HPA基因型血小板供者库,开展相同HPA基因型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防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解决血小板无效输注.应用PCR-SSP技术对血小板献血者和患者进行HPA基因分型,采集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血小板制剂,再加以固相凝集法配型相合后输注.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本地区人群特点,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其次是HPA-3.采用ABO血型及HPA基因型均相同加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4.4%.采用ABO血型相同随机血小板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输注有效率77.8%.结论: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多态性,采用血小板HPA同基因型供者采集加配型输注可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及输注无效的发生,采用ABO同型随机血小板加配型输注是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防止输注无效发生的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捕获包被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步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和配型的捕获包被ELIS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纯化的兔抗人血小板多克隆抗体包被酶联反应板,采用磷酸氯奎处理血小板用以去除其表面的HLA抗原,应用TritonX-100进行血小板裂解,反应条件运用方阵滴定法和正交实验原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模式及酶标记物浓度,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试验程序,纯化的抗体与血小板膜抗原优势表位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本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区分血小板抗体类型及相容性检测。[结论]捕获包被ELISA方法通用于血小板抗体筛选和快速配型,有助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以及血小板免疫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与输注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对65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浓缩血小板输注量〈10U,输注次数2次以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仅6.6%;当输注量增大,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一率明显增高,临床观察表明,当血小板抗体效价〈2时,100%输注有效,无非血溶性输血反应(NHTR);当产价增高时,病人发生反应增多;当效价〉64时,则88.8%出现“输注无效”或发生NHTR。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邢台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患者疗效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配型相合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比较100例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的患者(试验组)和100例仅进行ABO同型输注血小板患者(对照组)的输注有效性,并对配合组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结果配合组患者经过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过计算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CI,统计出配合组和盲输组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67/100)和19%(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临床上的白血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需长期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后再输注,可达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避免输注无效。固相凝集法重复性好,费用适中,所需时间短,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348名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规律,并观察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348名反复输血小板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3.79%,其中抗-HLA阳性107例,阳性率30.75%;抗-HPA 24例,阳性率6.89%;其中抗-HLA合并抗-HPA 91例,阳性率26.15%。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成正比(P<0.05),且与输注效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广东省花都市人民医院内科(510800)黄干洪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甚为罕见,症状凶险,临床上易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混淆,最近我院成功抢救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6岁。因皮下出血点、瘀斑伴尿黄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配合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15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试验(M A 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另15例患者采用血小板随机输注,比较其临床效果,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 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交叉配合试验组与随机输注组有效率分别为85.7%,28.1%,差异十分显著(P<0.01)。交叉配合试验组其CC 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P<0.01)。结论经M A 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常用的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法对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可靠性,建立较规范的不同ILISA试剂盒可适用的技术原则。方法 选择常用的ELISA血小板相关抗体试剂盒,对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慢活肝、5例自身免疫疾病、6例肺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检测。结果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相化法(MAIPA)检测结果作参比。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Sib^a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在我国首次从1名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体内检出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体,鉴定确认为HPA-2b(Sib ̄a)抗体。作者对该抗体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我国的Sib ̄a抗原频率约9.1%以上,Sib ̄a抗体是引起我国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抗体之一,对血小板同种异型的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献血者血小板三个参数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者血小板三个参数的特点410008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石自明,黄宇丹,汤爱国我们对50名长期献血者和132名健康的非献血者进行了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容积(PCT)的检测,现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美国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PTA1)诱导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和对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影响的机制。方法:血小板聚集与ATP释放试验及血小板胞浆Ca2+水平测定。结果:PTA1单克隆抗体(McAb)体外可诱导人血小板活化聚集,EGTA与PGI2可以完全抑制PTA1McAb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PTA1McAbF(ab′)2对CD9或CD41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无明显影响。PTA1McAb促进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升高。结论:PTA1McAb的刺激作用与血小板膜表面Fc受体和CD41/CD61(ⅡbⅢa)复合物有关,促进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升高为胞外Ca2+内流与胞浆内Ca2+储存释放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