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全息律探讨经络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对经络本质探讨的结果发现与学术界近20多年来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成果的总和惊人的吻合。作者提出了经络全息假说——经络全息律,认为:经络的本质是全息胚之间的网络联络和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感觉神经元为基础的,在脑这个全息胚结构中,各中枢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按全息规律进行联系,并以外周神经纤维为投射线,在外周不同层次的全息胚上的“投影”。其中突触联系频率高的在外周投射为经,低的为络,支配器官的神经核在体表的“投影”为穴位,即经络的感受器,而脑内的神经元全息结构为经络中枢。  相似文献   

2.
生物全息论认为 ,生物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征与整体相似 ,它贮存着整体信息 ,是整体的相对缩影 ,提出一维 (线性 )穴位系统。并认为全息论与经络理论不相违背。笔者认为 ,全息信息点应是三维分布的 ,其位于经络与张氏一维穴位点处横断面交叉点 ,全息穴也应是这些信息点在离人体体表最近的投影点。从全息信息点与全息穴的关系 ,可以总结出针灸穴位的普遍作用及特殊作用 ;若把经络及其相对位置作参照物就可根据需要找出所谓“经验穴”。针刺深度应根据病位在人体的比例而定 ,使针通过全息穴到达全息信息点位置。治疗内科疾病应相对深刺 ,外伤则浅刺 ;多针全息穴能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中医舌诊的原理:当机体内部存在病变引起某个内脏发生病理解剖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时,内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至其对应的内脏神经中枢,引起主观"不适".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同时在外周各全息胚的对应部位(穴位)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痛觉"过敏",引起机体不适.其中也将病理信息传至舌神经中枢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引起外周舌的对应部位(穴位)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因舌是人体的一个特殊的全息胚结构,病理信息在舌上的对应部位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则以"舌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舌表面的穴位(经络感受器)转变成为"显示器",即中医舌诊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正> 首届全国青年中医编辑业务讲习会于1991年7月28日~8月4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学习。讲习会由全国中医编辑学会副秘书长兼培训组组长、《山东中医杂志》与《山东中医学院学报》主编丛林主持,参加讲习会进行专题讲座的专家及所作专题报告有一张颖清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和全息生物诊疗法;丛林副编审:理论编辑学研究现状,校对实践与经验,编辑部管理;祝世讷副教授(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统论;奚尧生副编审(《山东医科大学学报》):主题词表与主题词标引;焦春荣副教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与期刊相关的著作权问题;李僖如副编审(《河南中  相似文献   

5.
神阙穴在疾病治疗中被普遍应用,本研究从神阙穴与经络联系、生物全息论、人体之“气舍”、胚胎学与解剖学和现代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证明神阙穴具有广泛的治病、防病作用。以期通过阐述神阙穴治病的相关理论,为该穴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消息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妇科委员会于1985年12月24日~26日,在济南召开了第四次学术经验交流会及委员会改选会议.到会代表六十人。山东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蔡剑前就如何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问题以及全息生物医学发展概况等问题讲了话。会上还邀请周凤梧教授作了“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的学术报告。会议交流学术论文45篇。改选了山东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从全息律探讨针灸镇痛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针刺穴位缓解内脏痛的原理:当针灸师取穴正确,针刺该穴位,信息由外周感觉神经传入该全息胚所对应的神经中枢(经络中枢),引起主观“得气”,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对应内脏神经中枢的疼痛阈值,降低机体对疼痛反应的敏感性,从而缓解内脏疼痛。  相似文献   

8.
太极图寓意深刻,宇宙大太极,人身小太极。古老的中医理论具有全息论的萌芽,现代全息论与中医理论十分契合。中医的脉诊、耳诊、足诊以及相应疾病的治疗,都是全息论在临床上的实践。应用全息论研究中医,开辟了一条研究中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7):893-894
目的:在确定尺胫针疗法治疗躯体软组织损伤痛疗效较佳的前提下,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运用中医经络皮部、标本理论,结合整体局部全息律以及现代医学之神经、递质、局部力学效应研究成果加以阐述。结果:尺胫部(局部)与其所属经脉系统(整体)全息相关,针刺刺激尺胫部皮部后,通过相应络脉、经脉及上下对应标本而达通经活络之作用,针刺影响其感觉神经传导、化学递质、改变病变局部生物力学等发挥镇痛效应。结论:尺胫针疗法治疗痛症的机理是应用中医经络理论结合全息论以及针刺对神经系统及递质的影响等而起到镇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药枕治疗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枕治疗疾病的奥妙所在,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种疗法,发扬祖国医学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方法和结果从祖国医学、现代医学及<生物全息·泛胚论>的各种理论、实验研究结论等方面证明,药枕治疗的主要机理是局部皮肤的吸收作用,药物刺激经络传导、穴位外敏放大效应、鼻腔药物分子的吸收作用及生物全息和泛控性的整合作用,故应用后能产生一定效果;结论药枕治疗是一种无痛苦,又简便易行、价廉经济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中医研究所谢浩然等人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思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对“人体、尸体、动物材料”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经络穴位解剖观察,对经络的组织结构作了较具体的描述: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通道,其线路包括有卫气的基质带区以及运行营血的脉管;经隧是营卫气血运行通道的经络组织,在其组织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淋巴、体液等多元组织;经络结构是“分肉之间”的筋膜间隙,具有多角、套管、复合、立体形的组织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分而有合,合而有分”的整体独立系统。既是营卫气血的运行通道,又是独立的传递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2.
手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诊断学中颇具特色的传统诊法.介绍了手诊医学的概念及意义,并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经络学说,遗传学和肤纹学,生物全息论,微循环学说,解剖学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望手诊病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12日至13日在新加坡希尔顿国际大酒店举行(并在5月7日至9日举行了大会前学习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新加坡、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台湾、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150多人。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全息生物学会。国际全息学会总部设在中国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山东,济南250100),在各国设分会或代表处。  相似文献   

14.
手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诊断学中颇具特色的传统诊法。介绍了手诊医学的概念及意义,并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经络学说,遗传学和肤纹学,生物全息论,微循环学说,解剖学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望手诊病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穴位全息学说的逻辑混乱与修正陈少宗(山东针灸研究所济南250014)张颖清先生提出的“穴位全息律”之说,的确为我们试图从更高的理论层次看待传统中医针灸学内的一些有别于经络腧穴的特殊穴位系统(如耳穴)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王梅生...  相似文献   

16.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以国教授认为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和五脏虚损有关,依据"全息胚学说",锁骨可沟通"天-地-人"三才,乃"三才骨",将中医传统特点、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胚学说有机结合,独创"锁骨针";治疗宜"滋养先天、补益后天",从"锁骨针"及多经多穴入手,实泻虚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益胃养阴、疏肝行气、清阳明热;指出"治痿独取阳明","独取"乃言其重,而非言其孤,不应拘泥。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医学、现代医学的观点探讨微针系统的理论根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其一,中医局部和整体理论;其二,现代生物学原理及全息理论。以上理论可能对微针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解释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建立于中医整体观念的从整体角度看待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独特医学,往往通过对人体某一局部的诊查以判断全身整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变化.张颖清教授所提出的生物全息系统理论表明,生物体每一局部均包含整体完整的信息,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相通之处,是从新的生物学角度对中医诊法进行解读,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应用生物全息理论分析中医学诊法中望、切二诊的机制,能更好地指导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20.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这一微针系统的新穴在第二掌骨侧分布的结果,使这一节肢恰象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的缩小。我并发现,人体任何一个节肢——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这样的微针系统,任一节肢的新穴都遵循着与上述第二掌骨侧相同的分布规律。我称其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经络规律揭示了同类穴位的连续排布,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则揭示了同样的穴位分布形式在机体不同部分的重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规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是生物全息律的证据之一,也是生物全息律在医学临床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