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进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经提高了对屈肌腱手术修复后力学和生理学的认识,然而,理想的外科修复技术并未出现。肌腱在修复术后,必须选择既能保护修复的肌腱又有助于维持肌腱滑动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根据以上要求有3种屈肌腱修复后的康复计划:延迟活动、早期被动活动以及早期积极活动。除此之外,许多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包括修复技术、肌腱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愈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的范围、水肿和肌腱粘连等,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指导康复计划的安全进行,并防止肌腱出现间隙,断裂和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2.
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1.3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102例 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96%,良级16.84%。结论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4.
急诊显微修复屈指肌腱损伤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耀辉 《广西医学》2000,22(2):273-275
目的:防止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方法: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49例76指115条,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到32例50指,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年10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25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84%。结论:修复腱鞘对恢复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防止粘连有很大作用,早期控制性活动是预防粘连的有效措施,重视肌腱损伤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屈肌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96%,良级16.84%。结论 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方法修复屈指肌腱得不到满意的效果。特别是“无人区”内,肌腱容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影响手指功能。我们仿照H.Becker氏法修复屈指肌腱即刻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 90例144指屈肌腱损伤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肌腱损伤修复后早期行主动活动;B组在肌腱修复后早期行被动活动,其他治疗两组相同,通过TAM法评价早期主动活动预防粘连的效果。结果 90例经平均随访6个月,A组优良率为89.5%,B组优良率为61.8%。两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被动活动组粘连率较高,而早期主动活动组粘连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对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吻合肌腱,并于术后第一天起采用弹性支架牵引,进行功能活动练习。结果:32例47指术后经6个月随访,TAM优良率为80.8%。结论:Ⅱ区屈腱修复后限制性早期活动,对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手部屈肌腱损伤在手外科急诊中较为常见,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能减少肌腱粘连的形成,促进肌腱愈合。而早期主动活动需要使用抗张力强的肌腱缝合方法。作自1998年至今对80例121指采用Tang缝合法一期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至2003年,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应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肌腱损伤98例,术后早期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住转移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Ⅱ区屈肌腱缺损63例共72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月~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36指,良27指,可7指,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技术一期处理Ⅱ区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Kessler法一期显微缝合,并结合被动性活动方法治疗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32例59指112例肌腱的疗效,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优良率达81.19%,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早期活动的方法,强调严格清创精细的显微无创操作,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尽可能修复腱鞘,早期保护性被动活性是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83只鸡的双足中趾为模型,行单纯屈趾深肌腱修复,深肌腱浅肌腱同时修复及肌腱移植术;术后第1,5,21日开始被动活动,通过显微实体照像、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肌腱的愈合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的早期被动活动可有效的防止肌腱术后粘连,促进肌腱自愈和腱痂塑形,恢复光滑腱表,但不能减少屈趾  相似文献   

14.
屈指肌腱损伤的早期处理与康复毛聚昌,吴伟,罗勇,徐全芳1991年7月至1995年7月,作者采用早期改良Kessler法显微缝合,同时修复腱鞘或腱旁组织,并结合早期活动,治疗手部屈指肌腱脏断裂53例96指142条,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15.
探讨延迟Ⅰ期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效果,使肌腱得到早期有效修复。手外伤中合并肌腱损伤的病例较多见,有时往往合并在全身多发损伤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Ⅰ期肌腱修复,部分病例在伤后1d~10d内进行修复,即所谓的延迟Ⅰ期修复[1]。肌腱修复手术一旦感染将导致肌腱修复失败,为了避免感染,临床上往往在2周左右等伤口愈合后,皮肤条件适宜时再修复肌腱。我们认为这样做时间相对较长,肌腱回缩较多,托延愈合时间。只要条件许可对肌腱损伤应尽早修复。我们自2004年7月至2007年8月对15例肌腱损伤采用延迟Ⅰ期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Ⅱ区屈肌腱缺损63例共72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月~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36指,良27指,可7指,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患者一期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状况,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合适时间和方法.方法将58例(108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进行一期修复,并在48~72 h后开始运用Kleinert氏手功能支具控制性训练,辅助各种物理治疗,部分运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训练4~12周,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AM)系统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随访42例(85指)患者,随访时间5月~3.8年.TAM系统评价获得优22例、良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1.43%,有效率为88.09%.结论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经一期修复,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手功能恢复,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改良显微法Ⅰ期修复屈指肌腱开放损伤叶秀云潘骏屈指肌腱开放损伤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导致手部功能严重障碍。正确的修复方法及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重要条件。自1988年至1992年我科采用急诊Ⅰ期改良显微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开放伤120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无人区”屈指肌腱严重损伤的修复方法,我们以鸡爪为模型,设计了移植肌腱的同时移植筋膜修复腱鞘,并辅以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移植腱组织学的观察及其滑动功能、抗张强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腱移修复及术后早期活动能明显改善移植腱的愈合及功能,而鞘缺失和术后制动则易引起移植腱的粘连,且不利于其愈合。  相似文献   

20.
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它是具有限制膝关节在伸直和屈曲位时所受外翻应力的膝关节静力结构,它的损伤是膝关节中常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常因早期未及时治疗,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关节不稳,从而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和功能。晚期韧带损伤进行重建的方法很多,多采用自体肌腱修复,创伤大,远期效果不理想。我院自1900至1997年间采用人工碳纤维对10例陈旧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