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咳嗽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其引起慢性咳嗽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确诊为慢性咳嗽患儿正规治疗前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t检测方法与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咳嗽患者治疗前CD8+较对照组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较对照组结果有所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治疗后CD4/CD8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慢性咳嗽患儿治疗前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治疗后(P〈0.01),而治疗后IL-2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在治疗后较对照组仍增高(P〈0.05),结论:MP,CP可以诱导慢性咳嗽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并且引起TNF-α,IL-2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98例小儿慢性咳嗽和6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MP、C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MP感染45例(45.9%)、CP感染12例(12.2%);对照组MP感染4例(6.7%)、CP感染2例(3.3%),研究组混合感染5例(5.1%),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C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患者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05年3月~2008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儿98例及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及CP-IgM。结果慢性咳嗽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42.9%;CP—IgM阳性17例,阳性率17.3%;MP-IgM及CP-IgM均为阳性5例(5.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常规进行MP—IgM及CP—IgM抗体筛查,以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慢性咳嗽患儿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CC)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8例儿童慢性咳嗽和12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Mp、Cpn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Cpn感染情况分别是:Mp感染524例(40.63%),对照组18例(15.0%);Cpn感染47例(36.72%),对照组13例(10.83%);混合感染分别是4例(3.12%),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呼吸门诊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21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CP之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9例,阳性率40.5%;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8例,阳性率14.9%;MP-IsM和CP-IsM均为阳性6例(4.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79%)MP-IgM阳性;两组间阳性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应首先常规进行MP、CP抗体筛查,以便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慢性咳嗽患儿7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7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比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将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儿分为组I和组II,组I实施常规治疗,组II常规治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组I和组II患儿治疗效果和副反应、退热时间、咳嗽、咽喉肿痛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76例有4例阳性,占5.26%;观察组有40例阳性,占52.63%。组II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组I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9.67,P<0.05)。组I和组II患儿在治疗期间副反应相似,均比较轻微,发生率均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II退热时间、咳嗽、咽喉肿痛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24±1.40)d、(6.12±0.89)d、(6.12±1.21)d、(7.24±1.40)d明显短于组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儿作用显著,可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快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咳嗽患儿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5):765-766
咳嗽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慢性咳嗽患儿逐渐增多。我们对126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检测,以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4)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咳嗽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另外80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实验分析两组儿童血液中支原体、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对比结果的分析讨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31人(38.7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14人(17.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3人(3.75%);对照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0人(0%)。两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占到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的半数以上,提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早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不同年龄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 5岁MPP病例 2 8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 2组 :另设 1~ 5岁健康儿童 2 0例为对照组 ;收集 5~ 12岁MPP病例 5 0例 ,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 2组 ,另设 5~ 12岁健康儿童 5 0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IgG、IgM、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 + 、CD8+ 。结果 :IgG、IgA、IgM、CD8+ 在 1~ 5岁年龄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对照组 3组之间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0 1
0 .0 5 )。CD4 + 及CD4+ /CD8+ 比值 3组之间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0 1
0 .0 5 )。IgG、IgA、IgM、CD8+ 在 5~ 12岁年龄恢复期组高于急性期组 ,急性期组高于对照组 ,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CD4 + 、CD4 + /CD8+ 恢复期组低于急性期组 ,急性期组低于对照组 ,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免疫损伤在小儿MP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年龄越小 ,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越轻微 ,恢复越快 ;年龄越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W惑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泼病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CVA患儿为观察组,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TgM)抗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比较两组MP—IgM及观察组MP—IgM阳性和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36.36%(24/66),显著高于对照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IgM阳性CVA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MP—IgM阴性CV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83%。结论MP感染是CVA发生的危险因素,MP可能诱发并加重CVA,两者间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加用大环内酯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受体花环率 、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等指标的体内平均含量分别为(1.25±0.08)、(1.09±0.22)、(10.35±2.13)、(1.02±0.32)、(0.29±0.07)、(5.32±1.13)、(10.36±1.08)、(52.65±5.23)、(30.22±2.31),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含量分别为(1.66±0.13)、(1.36±0.17)、(13.02±2.64)、(1.51±0.33)、(0.54±0.09)、(7.86±1.23)、(14.00±0.98)、(71.02±5.64)、(21.08±2.19),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免疫能力相对低下,改善其免疫状态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阿奇霉素治疗6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优于用红霉素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常无症状或症状很轻,不被重视,这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传播扩散,本文针对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支原体引起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6/2019-05月作者医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40例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②患儿均有咳嗽、喘息,发热37例(92.50%),呼吸困难15例(37.50%),呼吸衰竭11例(27.50%),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7.5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2例(5.00%).15例呼吸困难的患儿中10例从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3 d.③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不张27例(67.50%),单侧少量胸腔积液11例(27.50%),局限性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共9例(22.50%).④病原学检查发现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7例(67.50%),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昆合感染13例(32.50%).⑤40例患儿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取出支气管树样塑型性内生异物,入院后3d内行首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28例患儿住院时间[12.00(9.00,15.00)]d较入院3d后行首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12例患儿住院时间[16.50(14.00,21.75)]d缩短(P<0.05).患儿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塑型性支气管炎多以发热、咳嗽起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可伴有肺不张、肺气肿、单侧少量胸腔积液,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塑型性内生异物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