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通常在增殖方面是不活跃的,但是因为肝部分切除术、病毒感染或炎症造成肝实质细胞损失会调动肝脏内所有细胞类型的快速再生反应来很好地恢复肝脏的质量。另外,动物肝细胞移植发现相当一部分胎儿或成人的肝细胞可以克隆扩增,表明成肝细胞/肝细胞本身是肝脏的功能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3.
肝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们位于肝脏的何处?这些问题已激烈地争论了多年。直到最近,在对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对人类肝脏疾病发病机理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获得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才初步平息了争论:肝干细胞确实存在;它们多数位于肝脏Hering管内或其邻近的区域,也有部分来源于肝外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现将近年来有关动物模型和人类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动物实验研究1.1 肝干细胞与受损肝脏再生 正常成年肝脏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器官,但在外科肝叶切除、病毒感染或化学药物…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肝纤维化的概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将纤维化定义为胶原的过度形成,因为当时认为胶原是纤维化肝脏最突出的结缔组织成分,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态创伤-愈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中的多种ECM成分含量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肝脏Ⅰ、Ⅲ、Ⅳ、Ⅴ、Ⅵ型胶原分别为正常肝脏的8、4、14、8和1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肝窦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和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中介细胞,也是慢性肝损伤因素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重要肝非实质细胞。它主要通过与肝星状细胞、肝细胞、Kupffer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介导肝脏硬度、肝脏血管再生从而调控肝脏微循环,参与肝纤维化的发展。阐明这些机制,有助于探索肝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     
尹朝礼 《山东医药》1994,34(6):34-3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肝细胞坏死,肝实质弥漫性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包绕、分隔,终致肝脏结构改变,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因此,近年对肝纤维化的研究颇受肝脏病学家们重视。 一、肝纤维化的机制 1.肝细胞外基质的改变:正常肝脏的结缔组织,即细胞外基质主要有三种成分:胶原(I、Ⅲ、Ⅳ、Ⅴ型)、非胶原糖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肝连接蛋白)和多糖(氨基多糖和蛋白多糖)。肝纤维化早期,Ⅲ型胶原纤维增多,发展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直径〉5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随着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肝毛细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其它哺乳动物肝脏的人兽共患寄生线虫。该虫在野生啮齿类动物群中普遍流行,偶尔感染人体,导致宿主肝脏损伤、肝功能紊乱、肝脏纤维化甚至死亡。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对该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强肝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均显示出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肝胶囊不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而且具有明显的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肝的作用原理基于肝脏损伤的可逆性及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即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期望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脏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它治疗进行准备。具备良好的解毒功能是人工肝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具有肝脏一种或几种功能的肝脏支持系统,从理论上讲都应称为人工肝脏。现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来概述人工肝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理情况下,肝窦内皮细胞(LSEC)对肝脏稳态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而在肝脏病理损伤条件下,LSEC可通过改变其自身结构即毛细血管化对损伤做出反应,并加重肝损伤。此外,LSEC与肝脏中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其中与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肝星状细胞的交互作用占主体地位。本文主要阐述慢性肝损伤时LSEC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脏通过肝络发挥其渗灌气血、溢泄浊邪功能。肝络病变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作为肝脏微循环基本单位的肝窦,其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表现,与肝络具有相似和相通性。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基于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肝病,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减轻或阻断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理进程。本文从以上角度探讨肝络与肝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曹越  邹燕婷  宁柳心  徐蓓莉  张顺财  蔡瑜 《肝脏》2023,(11):1375-1379
肝纤维化(HF)是肝脏受到各类慢性损伤后产生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可逆性病理修复反应。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巨噬细胞是肝脏中最大的固有免疫细胞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可通过各种信号调节HSC的活化与清除。研究巨噬细胞对HSC表型转换的重要调控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肝脏免疫微环境对HF演化方向的影响,以及从更广阔的视角中探寻抗HF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肝窦内皮细胞与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似乎是一个免疫耐受多于免疫原性的器官.众多的肝脏组成细胞中许多参与肝脏免疫调节,如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LSEC是定居在肝脏肝血窦的细胞,与经过肝脏的淋巴细胞直接作用,有大量的清道夫受体,能有效摄取抗原.LSEC处理抗原后以MHC限制性呈递给CD4T或者CD8T细胞.与LSEC作用的CD4T, CD8T细胞产生耐受性,是LSEC在肝脏重要的免疫功能:对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或口服抗原控制了免疫应答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赵治友  汪国运  王金泉  蔡卫民 《肝脏》2005,10(3):246-247
迄今,肝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仍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而建立肝脏组织量化诊断更显得重要.为此,在原动物实验基础上,对46例肝脏穿刺组织标本,应用肝脏病理组织胶原测定法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肝星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民德  贾一韬 《肝脏》2000,5(3):129-129
18 76年Kupffer提出肝脏中存在具吞噬能力的星状细胞 (stellatecell) ,后来Ito经过电镜观察发现星状细胞与库普弗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群体。直到 1971年才由Wake证实Ito所描述的星状细胞就是最初Kupffer提出的星状细胞 ,而Kupffer发现的“吞噬”现象实际上是由混杂的库普弗细胞引起的。至此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才被明确为肝脏的一类细胞群体。HSC约占肝脏非实质细胞总数的33%或肝脏细胞总数的 13% ,它位于肝窦内皮下的Disse间隙内 ,其最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结果。近年来肝纤维化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肝星状细胞激活、趋化和增殖,引起一系列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胶原合成增加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始动因素。此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结核诊治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结核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及时作出临床诊断,以至误诊误治率较高多数肝结核是全身粟粒结核的一部分,故称继发性肝结核,临床表现常为其他部位结核所掩盖,因肝结核非孤立病变,其诊断并无困难原发性肝结核指结核累及肝脏,并成为其全部临床症状的原因,或者当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隐匿而未发现,肝脏为唯一发现结核的器官、原发性肝结核波及胆道时,也称原发性肝胆结核[1]1病因病理肝脏血运丰富,结核杆菌血行播散容易侵及,多数肝结核由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循肝动脉血流入肝;其次为消化道结核经门脉…  相似文献   

19.
郭俊武  秦伟  戴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229-1232
肝尾状叶切除一直是肝脏手术的禁区。虽然近些年有关尾状叶切除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因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尾状叶切除术仍是肝脏手术的难点。解剖是外科的基础,只有在熟知该区域解剖的前提下,精确的尾状叶切除才能安全的进行。今对近些年肝尾状叶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非常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而肝巨噬细胞被认为是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不同表型的肝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叙述了肝巨噬细胞极化对肝脏疾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