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王氏针灸医案的整理分析,可以将王氏针灸辨治特点总结为对病势、病性和病位三个方面的辨识。其中,对病位的辨识结合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两种主要的方法,同时强调按诊法在明确病位与治疗选穴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头痛的辨治     
头痛是一个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今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大概情况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浅析“五脏皆令人痒”对针灸治疗选穴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中医古籍理论溯源和现代医学文献研究,总结痒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从痒与五脏角度分析不同可能机制下的针灸治疗思路及临证选穴。[结果] 痒证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变,有风、湿、热、虫、虚及肿、溃疡之分;治疗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根据病变所属脏腑经脉进行选穴配伍,以期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之功。临证验案证明取得了较好的辨治效果。[结论] 基于脏腑与痒证的相关性,针灸临证辨治痒证应结合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选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千金要方》的内科脏腑病证辨治特点为:以脏腑为核心,以阴阳为大纲,以寒热虚实辨证旨,以脏腑所属表里疾病为具体对象。其创立脏腑病证名方以及所倡导的脏器疗法等是其内科脏腑病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张简斋妇科病证辨治特点:调气血,辨虚实,消补兼施;益肝肾,固冲任,调补奇经;安五脏,分寒热,兼顾表里。张简斋特别重视气血辨证,并兼顾寒热、表里、虚实、脏腑等方面。治疗擅长调补奇经,刚柔相济,以轻去实。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总结、整理并分析叶天士诊鼻病的经验特色。叶天士认为对鼻病的诊治必须依病因内外之别、官窍脏腑寒热虚实之异辨证而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处方严谨,针药互用,选药精当,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与专长。若临床能认真学习、研究叶氏诊治鼻病之经验,将之用于临床,必将对提升中医临床诊治鼻病水平起到明显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辨证施治的专著,它的理、法、方、药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而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伤寒论》的辨证方法,虽然是以六经来概括病证,但从具体內容来看,则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分辨疾病的属性、病位、病性及邪正的盛衰为原则,这也是《伤寒论》全  相似文献   

8.
肺系病指肺脏本病及相关疾病,相关疾病包括感受外邪类、水液运化异常类以及鼻咽类疾病等。肺系病的辨证,重在虚实、寒热、表里、脏腑的肺病辨证八纲,以虚实为总纲,统领寒热、表里、脏腑。提出了25种证候,包括实证类15种(表证4种、表里同病2种、里证9种)和虚证10种。为突出危重急候而特设危重证类,危重证候也寓于虚实之列。强调只有正确把握证候的复杂性、异病同证的证候共性及个性,方能实现同治或类治,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中医针灸医师 ,要求能正确地辨证、准确地施治 ,首先必须通晓经络系统的理论 ,用辩证的观点观察病侯 ,辨别阴阳、分清虚实、明确表里、判断寒热 ,方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出自何经络、何脏腑 ?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 ,笔者体会 :十二经脉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十二经脉 ,指手足六阴六阳经脉。《灵枢·海论》曰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腑藏 ,外络于肢节。”说明经脉在人体内部各属于五脏六腑 ,并有表里配偶关系 ;在人体外部 ,又联络皮、肉、筋、骨 ,从而使脏腑器官与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借以行气血、营阴阳 ,使…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讨论了张景岳辨治耳鼻喉病的学术特色。认为景岳学术源于《内经》,但有不少创见,尤其在耳鼻喉病辩治方面,对前人学说有不少发展。在辨证方面首重虚实之辨,且不废脏腑经络辨证之法,并使虚实之辨与脏腑经络之辨经纬交炽,熔为一体,提纲挈领地解决了对耳鼻喉科的辨证问题。在治疗方面,则自成一家,独具特色。其用药特色为善补慎攻,不废清散。治火分虚实,或用清降,或用引火归原,反对滥用幸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分析2006至2016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针灸治疗为主或者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得到相关文献83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和脾俞;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腧穴主要分布位置在下肢及背腰部;特定穴类型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及背俞穴为多。结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有循经选穴、分部选穴、辨证选穴和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居易教授从医从教针灸临床50余年,熟读古典医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经络诊察法""同名经合穴与合穴配伍法""经络气化"等相关理论,将古典医籍与临床紧密的结合,为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王老通过"经络诊察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辨别病变经络,依据经络辨证法诊断治疗疾病,取穴甚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针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针灸疗法作了较深入地探讨,认为张仲景针灸疗法的学术思想和运用特点是:针、灸、药诸疗法并重;重治未病,防病御变;辨证论治,循经取穴;宜针宜灸,各展其长;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指出其所蕴含的针灸理法原则和买践经验,为后世针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来源、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结果:先秦、晋、唐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脉最多,因背俞穴多在膀胱经上,治疗痞满取背俞穴,取义"阴病取阳";其次为任脉,亦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宋、元、明、清时期,任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频次名列前三,选取的经脉丰富,十四经脉均有涉及。结论:古代针灸治疗痞满,特定穴的选取是主要选穴原则,经脉腧穴的配伍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灸法以艾灸为主。  相似文献   

15.
《经穴解》为明末清初齐鲁针灸医家岳含珍所著,全书学术特色鲜明:从分经辨证、病候辨证、人迎寸口脉辨证三方面了阐述了经络辨证的价值,积极探讨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从腧穴的主治功能、经脉循行交会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地理方位等多角度对书中穴名进行解释,可以窥探分析穴位的气血盛衰,提供了认知腧穴的基本思路;以“五脏互藏”理论为指导阐述腧穴主治病证,体现了其从整体辨证论治、注重经络与脏腑关联的学术特点,揭示了脏腑之间的复杂联系。该书论述全面细致,阐释深入简出,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促进了齐鲁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眼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符文彬教授临床运用眼针疗法经验丰富,运用整体辨证及经络辨证思想,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提炼出精当的选穴方法,减少患者因针灸治疗取穴多而产生的二次疼痛,符合临床中患者需要,治疗疾病疗效迅速确切,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哮喘急性发作等疾病有其独特的诊疗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神门穴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总结,从穴名穴性、刺灸操作、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神门穴的针灸临床价值。神门穴为手少阴经原穴、输穴,针灸操作中可针可灸,补泻手法强调辨证论治,多用泻法。《针灸大成》中神门穴被广泛用于心部、神志、肺部、脾胃、泌尿系统、肢体经络、五官等病证的治疗。在针灸操作中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腧穴配伍使用,与其配伍腧穴绝大部分有特定穴属性且归属于手太阴、手厥阴和足太阳经,其中以配伍鱼际穴和大陵穴出现频次最高。在针灸临证使用神门穴时应注意辨证施治,重视腧穴配伍与刺灸操作,这对神门穴的现代临床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然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文章介绍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太极六合针法采取“四步通调”布针法,形成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取穴量少,疼痛刺激轻,通调全身气血经络,平衡脏腑阴阳,以驱疾患,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