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HPLC-MS/MS法,对桑叶总生物碱部位中的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别,并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生物碱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iQ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以9-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0:50,V/V),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为对照,外标法计算桑叶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DNJ,fagomine,3-epi-fagomine,DAB,Calystegine B2和2-O-β-Glc-DAB;测定3批供试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均达到75%以上。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桑叶总生物碱及其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松潘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比较,为进一步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炮制前后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论:松潘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松潘乌头生品总生物碱含量为0.9342%,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为0.6427%,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自1980年以来,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HPLC-MS-MS分析桑叶总生物碱组成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HPLC-MS-MS法,对桑叶总生物碱部位中的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别,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测定生物碱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方法: 采用HiQ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9-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流动相乙腈-0.1%醋酸(50:5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为对照,外标法计算桑叶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 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DNJ,fagomine,3-epi-fagomine,DAB,calystegine B2和2-O-β-Glc-DAB;测定3批供试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均达到75%以上。 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桑叶总生物碱及其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钩藤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文波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09,40(2):204-207
目的 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12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去氢毛钩藤碱(I)、毛钩藤碱(Ⅱ)、缝籽嗪甲醚(III)、柯诺辛(Ⅳ)、去氢钩藤碱(V)、异去氢钩藤碱(VI)、钩藤碱(Ⅶ)、异钩藤碱(Ⅷ)、喜果苷(Ⅸ)、直瑞兹亚酰胺(斯垂特萨米碱,stric-fosamide,X)、卡丹宾碱(XI)和二氢卡丹宾碱(XII).结论 化合物Ⅺ和X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通过2D-NMR准确归纳了化合物I和Ⅱ的核磁数据,填补了早期文献报道没有该两个化合物核磁数据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近年来生物碱类成分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加速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近三年研究文献,整理归纳生物碱类成分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生物碱类成分在抗糖尿病方面的作用。结果: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如异喹啉类生物碱、非异喹啉类生物碱,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结论:生物碱类成分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引发了人们对高效、低毒天然降糖药物的极大关注,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天然药物的抗糖尿病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贝母类药材生物碱及生物碱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酸水解-酸性染料比色法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及生物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用氯仿-甲醇(4∶1)混合溶剂提取总碱,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水解前及水解后提取物中生物碱含量,计算出生物碱、生物碱苷及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物碱、生物碱苷及总生物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102.2%,101.1%,RSD分别为1.1%,3.3%,1.7%(n=5),并对药典收载的9种贝母类药材进行了测定。结论本法不需要复杂仪器,可用于贝母类药材生物碱及生物碱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梁晖 《中医药导报》2009,15(12):87-90
综述了长春花生物碱类成分的分布与分析方法,为长春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叶中糖苷酶抑制活性组分的筛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筛选桑叶中具有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组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将桑叶水提物进行分离,并利用体外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活性部位进行跟踪研究,进一步通过小鼠体内糖耐量实验验证其效果。结果: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提取物中生物碱、黄酮、多糖等部位均有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生物碱组分活性最强。结论:桑叶的降糖作用与各组分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桑叶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桑叶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煎煮时间和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水煎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2倍量水煎煮1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提取得到桑叶总生物碱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DNT)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初步研究桑叶总生物碱中DNJ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桑叶总生物碱(给药剂量按DNJ计约为80 m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色谱条件为HiQ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醋酸水溶液(40∶60,V/V)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2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DNJ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药动学软件3P97处理。结果 DNJ血浆浓度在1.4~22.4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定量下限为1.4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7%~5.8%和4.6%~6.0%,方法回收率为97.6%~101.5%,提取回收率为76.3%~81.6%。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Ka=(4.85±0.95)h-1,AUC=(19.22±1.37)mg·h·L-1,Cmax=(12.98±1.92)mg·L-1,Tmax=(0.50±0.00)h。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UPLC-TQ-MS同时测定糖尿病模型大鼠和空白大鼠血浆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槲皮素、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DNJ、fagomine 10种有效成分,并计算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以阐明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UPLC-TQ-MS测定血浆中桑叶10种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灌胃0.333 h达到峰值,说明大鼠口服桑叶黄酮类成分后吸收和分布较为迅速;服药后4 h,两者第2次达到峰浓度,说明其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较长;DNJ和fagomine在胃肠道能较快地吸收入血,血药浓度在0.667 h达到峰值,提示两者进入大鼠体循环后可快速分布。在模型组大鼠体内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Cmax和AUC0–t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t1/2缩短,而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t1/2延长;绿原酸、紫云英苷、异槲皮苷、fagomine在模型动物体内Cmax升高,紫云英苷、fagomine的t1/2延长,提示在正常生理状态与模型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桑叶中总生物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桑叶中总生物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种植基地及药用部位的桑叶药材中总生物碱和DNJ含量。方法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应用HPLC-ELSD测定DNJ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漂移管温度55℃;载气(N2)压力:0.15MPa。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不同采摘时间、采摘部位的桑叶中二者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种植基地的桑叶中二者含量变化相对较小。结论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DNJ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与采摘时间、种植基地及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其中采摘季节、部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diet induced obesity,DIO)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DIO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连续13周灌胃给予桑叶提取物高、低剂量(10,5 mg·kg-1)。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体重、24h摄食量、饮水量、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酶联免疫法检测睾周脂肪脂蛋白脂肪酶(LPL)、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睾周脂肪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C/EBPα及PPAR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睾周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桑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DIO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及睾脂体比;其中高剂量组能降低总脂体比;2个剂量组对摄食量、饮水量均无明显作用;但可以减少脂肪LPL水平;降低C/EBPα,PPARγ蛋白表达;同时升高脂肪p-AMPKα蛋白表达,减小脂肪细胞体积。提示桑叶提取物对DIO大鼠有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脂肪p-AMPKα表达,下调PPARγ,C/EBPα及LPL表达,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减小脂肪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桑叶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大鼠脂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乳鼠连续7 d皮下注射4 g·kg-1·d-1L-谷氨酸钠,断乳后高脂喂养,复制MSG肥胖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5 mg·kg-1·d-1),非诺贝特组(100 mg·kg-1·d-1),桑叶总多糖高、低剂量组(625,312.5 mg·kg-1·d-1),总黄酮高、低剂量组(80,40 mg·kg-1·d-1),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5 000,2 500 mg·kg-1·d-1)共9组;另取正常组大鼠8只,雌雄各半,每日上午ig给药。连续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和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和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质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对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TC和TG含量有一定调节作用(P0.01,P0.05);另外对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也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桑叶提取物对MSG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上调作用(P0.01,P0.05)。结论:桑叶可以通过激活PPARα受体,调节脂肪酸氧化过程来达到改善MSG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抗疲劳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桑叶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桑叶总黄酮1,0.4 g·kg-1)、肌酸给药组(肌酸3 g·kg-1)、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0.9%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小鼠进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除正常对照组外),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与疲劳有关的生化指标,应用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及小鼠肝组织脂质自氧化法测定桑叶总黄酮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小鼠给药桑叶总黄酮后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降低,丙二醛的生成受到抑制(P<0.05或P<0.01).结论:桑叶总黄酮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抑制小鼠肝脏组织脂质自氧化的活性.其抗疲劳能力与其较强的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中的有效成分槲皮素(Quercetin)、紫槲皮甙(Rutosid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一种简便方法.方法在熔硅毛细管(58.2 cm×75 μm i.d.,有效长度50.6 cm)柱上,以0.01 mol/L磷酸盐与0.02 mol/L硼砂混合缓冲液(pH=8.60)作电解质,电压为20 kV,温度30℃,真空进样5 s,于254 nm处紫外检测.结果分离完全的色谱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结论方法高效、快速.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产桑叶及其近缘种叶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梅  张新 《中药材》1999,22(12):622-624
对山东产桑、鸡桑和蒙桑的叶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表明,依据叶表皮、表皮毛及叶肉组织等构造特征可将三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黄酮及多糖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胰岛素培养基诱导Hep G2细胞形成红外(IR)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生物碱组、黄酮组及多糖组的细胞葡萄糖消耗情况,并用RT-q PCR法检测C-Jun氨基端激酶(JNK)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桑叶生物碱、黄酮及多糖改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结果:高糖及高胰岛素培养基培养Hep G2细胞,使细胞葡萄糖消耗率明显下降,造成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给予桑叶生物碱、黄酮及多糖干预之后,细胞葡萄糖消耗率明显上升,同时下调JNK和上调IRS-1,AKT mRNA的表达。结论:桑叶生物碱、黄酮及多糖均可增加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与调节JN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