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建立吸波面积-高效液相结合测定川芎组分片中整体和个体药物成分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1,通过吸波面积结合高效液相测定川芎组分片在第5、10、20、30、45、60min累积溶出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吸波面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川芎组分片中整体成分、阿魏酸钠、盐酸川芎嗪在水介质中第60min平均累积溶出度分别为100.09%、99.54%、99.98%,不同时间整体成分的累积溶出量与两者药物累积溶出量之和均较接近,两种方法的相似因子f2为91,说明吸波面积法测得的川芎组分片中整体成分的溶出行为与高效液相法测得的个体成分之和的溶出行为相似。结论:吸波面积法可用于中药中整体成分的溶出度考察,同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个体成分的溶出度,对复杂体系下的西药联合用药、组分中药中整体和个体成分溶出度的研究将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并为其体内研究提供了科学思路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吸波面积法对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多成分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探讨中药复杂体系多成分体外释放度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配制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混合对照品溶液,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600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通过Origin软件拟合并计算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Area under the Absorbance-wavelength Curve, AUAWC),采用吸波面积法对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混合总药物的释放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各单一成分的体外释放特性,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吸波面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混合总药物、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在酸性介质0.1mol?L-1盐酸中2h胶囊壳无破损,稳定性良好,不释放;在0.2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120min释药完全,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99.47%、90.87%、95.65%、98.49%,混合总药物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量与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三者药物累积释放量之和接近。结论:吸波面积法用于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的体外释放度方法科学、可行、方便,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多成分体外释放度的测试,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联合使用为西药复方、组分中药以及复杂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科学思路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药复杂体系中多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评价方法。方法:大鼠口服灌胃白花蛇舌草组分胶囊内容物混悬液,在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血浆样品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扫描,计算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得各时间点大鼠体内混合药物的血药总质量浓度,结合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获得的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各单一成分的血药浓度和体内参数相比较,确定2种方法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吸波面积法显示组分胶囊中混合总药物在大鼠体内药-时过程符合一室模型,达峰时间(Tmax),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0.5 h,2.85 mg·L-1和26.81 mg·L-1·min-1。HPLC显示槲皮素、齐墩果酸和豆甾醇的药-时过程均呈一室模型,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的Tmax分别为1.0,0.5,0.5 h,Cmax分别为0.17,0.69,3.84 mg·L-1,AUC0-∞分别为0.71,10.69,12.49 mg·L-1·min。结论:吸波面积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组分胶囊中多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与HPLC联用可较好地解决中药制剂中整体和个体成分同步测试的问题,且两者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血塞通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Rd及三七皂苷R1溶出度的检测方法,并比较3种不同血塞通胶囊溶出度情况,为剂型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5种皂苷的体外溶出度,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通过相似因子(f2)分别比较不同血塞通胶囊间5种皂苷溶出度的差异及每种胶囊中各皂苷间的溶出度差异,并采用质量权重系数法将血塞通胶囊中三七总皂苷组分的溶出曲线进行整合。结果维和硬胶囊和络泰软胶囊中5种皂苷在30分钟内累积溶出率均达到60%以上,12小时内均达到85%以上,而理洫王软胶囊各成分成分30分钟累积溶出率仅为3%,12小时内达到40%,3种血塞通胶囊间溶出曲线f2均小于50,各胶囊中5种皂苷间f2均大于50。3种血塞通胶囊的溶出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油相为内容物基质的理洫王软胶囊相对于维和硬胶囊及络泰软胶囊显示出缓释作用,5种皂苷间溶出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呈现出同步性,与整合结果趋势相同。结论胶囊壳及内容物基质的不同对胶囊的溶出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油相基质具有缓释作用,血塞通胶囊中5种皂苷的溶出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波面积测定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复杂体系中药复方制剂中整体药物总固体物成分的含量测定奠定基础。方法:以透骨消痛胶囊为模型,严格按照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吸波面积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500nm下对胶囊内容物甲醇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利用Origin软件,求算吸波面积,根据吸波面积和总固体整体成分的总浓度成正比的特点,测得胶囊中整体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大鼠灌服透骨消痛胶囊混悬液,利用吸波面积法测定了大鼠体内血浆中透骨消痛胶囊总固体物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用3P97软件计算出房室模型及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透骨消痛胶囊体外方法学考察中药物总固体物在2.08~104.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UAWC=1.1531C+1.923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103.66%(RSD=2.06%)、104.21%(RSD=2.82%)、108.63%(RSD=2.95%);大鼠体内方法学考察中,吸波面积与血浆中胶囊总固体物总浓度在1.87~93.6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ΔAUAWC=0.6913C+1.7294(r=0.9997),提取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99.52%(RSD=5.44%)、81.18%(RSD=3.01%)、80.45%(RSD=1.26%),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64%(RSD=7.08%)、104.45%(RSD=3.45%)、107.34%(RSD=1.85%);药代动力学测得大鼠体内药物过程为单室模型,整体药物的Cmax为(10.20±0.586)mg/L,T1/2为(1.901±0.049)h,AUC0~24为(12.718±0.422)mg·h~(-1)·L~(-1)。结论:吸波面积法可用于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药物体内外含量的测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良好,为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并分别将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制成胶囊,以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比较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P<0.01)。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取血方式对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药动学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取血方式。方法通过注射四氯化碳,使大鼠肝脏出现破坏和毒性状态,灌胃给与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混悬液,采取一只大鼠多次取血和多组大鼠一次取血的方式,利用混合药物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的变化,开展注射四氯化碳前后大鼠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一只大鼠多次取血所得吸波面积没有规律,未能得出药动学参数;多组大鼠一次取血所得数据较有规律,吸波面积法显示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在注射四氯化碳前后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四氯化碳前药动学参数Cmax 0.59 mg·L-1,Tmax为0.5 h,四氯化碳后药动学参数Cmax为1.51 mg·L-1,Tmax 1 h,后者Cmax比前者大,但Tmax延后。结论多组大鼠一次取血的方式用于药动学的研究更合理,数据更准确,可降低生物药剂学的影响因素,为其它组分药物的体内研究提供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龙血竭速释胶囊,对其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展开研究。方法以聚乙二醇为载体材料,泊洛沙姆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然后填充入空胶囊。以累积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不同型号聚乙二醇比例、载体材料用量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并进行重现性考察。采用HPLC测定胶囊的体外溶出度,流动相为冰醋酸溶液-乙腈(61∶39),检测波长276 nm。结果最优处方(200粒)为龙血竭10 g,聚乙二醇4000 20 g,聚乙二醇6000 30 g,泊洛沙姆0.3 g,三批次产品体外溶出曲线无显著差异。药物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溶出较为迅速和完全,60 min累积溶出度达到80%以上。结论制备方法简单,与市售胶囊相比,自制产品具有速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白花蛇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55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更准确、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10.
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特点,为桂枝茯苓方的剂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出介质及体外溶出度考察,用HPLC法同时测定3种活性成分含量,计算活性成分累积溶出百分率,采用相似因子(正)进行释放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具有同步性。结论:桂枝茯苓方在剂型改革时应考虑到各成分同步释放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吸波面积法测定乌头二元释药颗粒中碱性物质的体外释放度。方法:开展乌头普通颗粒及其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体外释放度研究,于不同时间点获得含药释放介质,通过调节释放介质pH和三氯甲烷萃取处理获得供试液,利用Origin 8.0软件求算扫描后的吸波面积,换算供试液中不同碱性物质的混合浓度,绘制乌头二元释药颗粒的累积释放曲线,比较二者的释药趋势。结果:吸波面积法用于测定碱性物质体外释放度的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准确,线性方程为Y=0.145 4X+3.240 4(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106.25%(RSD 6.2%)。体外累积释放曲线表明普通颗粒碱性物质在酸性介质中快速释放,在第10 min累积释放率达54.55%,第45 min达94.51%,而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在酸性介质中仅少量释药,模拟肠液中释药明显,第210 min释放率达到了90.26%,具有较好的二元释药结果。结论:三氯甲烷萃取较好地呈现了不同颗粒中碱性成分的释放趋势,吸波面积法可用于乌头二元释药颗粒的体外释放度测试,为其他碱性物质中药制剂的释放度及体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大黄-栀子配伍比例和提取工艺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的影响,从分子角度诠释大黄-栀子药对在不同方剂中的组方依据。方法采用水煎法和超声醇提法提取不同配比的大黄-栀子药对中大黄蒽醌类成分,通过HPLC法同时测定总蒽醌和游离蒽醌量,基于总蒽醌为游离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之和,计算出结合型蒽醌量。结果水煎法中大黄配伍栀子后各类型蒽醌量增加,其中结合型蒽醌量明显增加,说明配伍栀子有助于结合态蒽醌溶出。水煎法中,大黄先下、后下、同时下等提取工艺也会对蒽醌类成分溶出产生影响。超声法中,分提方式利于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溶出;合提方式利于结合性蒽醌的溶出。超声法提取效率明显高于水煎法。结论不同配比的大黄-栀子药对因其蒽醌类成分组成与量不同而在不同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说明了经典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丹七方不同剂型为模型,探讨中药多组分体外溶出度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小杯法,以水为溶出介质,浆速50 r·min-1,利用HPLC测定滴丸和普通片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摩尔溶出率,利用各成分在三七总皂苷的比例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总皂苷的体外摩尔溶出率.结果:在30 min时,滴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摩尔溶出率分别为96.87%,97.15%,96.10%,接近释放完全;片剂分别只有16.10%,15.48%,16.03%;片剂在120 min的体外摩尔溶出率才达到90%.Weibull方程拟合表明滴丸中3种成分和三七总皂苷的Td和T50均<片剂.结论:通过三七总皂苷各成分摩尔浓度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体外溶出结果符合中药同类成分的体外分析,得到的参数基本可以表征中药同类物质的整体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连翘粉体中连翘苷的体外溶出规律,以指导粉碎加工技术。方法:采用HPLC测定连翘粗粉、细粉、超微粉中连翘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并以数学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结果:连翘粗粉、细粉、超微粉溶出曲线基本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T50分别为11.8,10.5,6.8 min,Q45分别为78.22%,81.91%,90.76%。结论:连翘药材经超微化后可明显提高连翘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香连丸中内酯类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揭示其体外溶出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小杯法,利用HPLC测定香连丸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在不同p H,搅拌桨转速和聚山梨酯-80质量分数条件下的溶出量,计算累积溶出率,绘制溶出曲线。采用软件Origin Pro 8.0对溶出曲线进行模型拟合,计算溶出参数。结果:在各种p H介质及转速条件下,香连丸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6 h累积溶出率均50%;当介质中聚山梨酯-80质量分数0.3%时,2种成分的4 h累积溶出率均90%,说明已溶出完全,且随着聚山梨酯-80质量分数的升高,2种成分的T50(溶出50%所用时间)和Td(溶出63.2%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溶出速率加快。结论:香连丸中内酯类成分的体外溶出不完全,介质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其溶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组成,为中药有效组分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提供研究模式,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黄连总生物碱含量,以黄连总生物碱的累积释药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聚氧乙烯用量、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和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黄连提取物75 mg,葛根提取物75 mg,氯化钠72 mg,聚氧乙烯78 mg,微晶纤维素15 mg,十二烷基硫酸钠9 mg;包衣液中乙酸纤维素、聚乙二醇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82,9 g·L~(-1),包衣增重8.2%;12 h内累计释放率达81.9%。结论:制备的微孔渗透泵片释放曲线符合要求,零级方程拟合度达0.990 9,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清经散物质基准,并对其关键质量属性量值传递进行研究。方法 制备15批清经散对应实物,建立物质基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分析;建立物质基准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指标成分从饮片到对应实物的转移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共指认了6个特征峰,峰1、2(S)、3、5、9、11分别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东莨菪内酯、毛蕊花糖苷、丹皮酚和盐酸小檗碱;共归属了12个特征峰,分别来自白芍(峰1),白芍、牡丹皮(峰2、6),地骨皮(峰3、8、10),牡丹皮(峰4、9、12),熟地黄(峰5),青蒿(峰7),盐黄柏(峰11),芍药苷、东莨菪内酯、丹皮酚从饮片到对应实物的转移率分别为67.57%~79.69%、57.29%~77.57%、68.13%~73.11%。结论 采用HPLC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清经散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为清经散物质基准的建立及复方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女贞子三萜(triterpenoids of Ligustri Lucidi Fructus,TLLF)-胡椒碱(piperine,PIP)共无定型复合物(co-amorphous complex,CAC),以提高TLLF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LLF-PIP-CAC,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LLF-PIP-CAC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稳定性实验考察TLLF-PIP-CAC的稳定配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LLF、PIP及TLLF-PIP-CAC中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或PIP的药物量,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优选的TLLF-PIP-CAC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溶解和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以评价制剂的形成。结果 PXRD结果表明,TLLF-PIP质量比为1∶1的TLLF-PIP-CAC为稳定的CAC。SEM图谱表明TLLF-PIP-CAC粒子呈类球形。FTIR图谱提示,TLLF主要分子及PIP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溶解和体外溶出实验表明,TLLF在TLLF-PIP-CAC中的溶解和溶出均显著提高,而PIP的溶出显著降低,两者呈现伴随释放效应。结论所制备的TLLF-PIP-CAC能显著提高TLLF的溶出度和CAC稳定性,这一制剂为促进难溶性中药组分的复方配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中药及经典名方HPLC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信息量及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和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一次稳态投料量计算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5批桃红四物汤原药材、饮片及复方制剂总量统计矩及一次稳态投料量进行研究。结果:除了总量一阶矩外,各药材、饮片及复方总量零阶矩、总量二阶矩、信息熵、信息量的RSD均 10%。用单味原药材投料,除当归外(142. 34 kg),按全方累积的信息量的RSD变化计算出的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59. 10 kg);而按全方的比例投料,全方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958. 57 kg)。用炮制品投料,除酒红花外(83. 28 kg),全方累积的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73. 18 kg);按全方投料,炮制品一次稳态处方投料量均与原药材相同。原药材或炮制品组成的复方,其一次稳态投料量经常大于单味药材的一次稳态投料量。结论:中药成分受遗传多态性控制,中药色谱作用特征(成分种类)相近而作用强度(成分含量)不同,总量一阶矩、信息熵稳定说明中药多成分体系总体化学结构的印迹作用趋势稳定;桃红四物汤各药材及复方一次稳态投料量均远大于处方量,可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