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突显网络内部功能连接特点及与临床症状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 例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和20 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被试 进行静息态的MRI 扫描,利用DPABI 分析软件,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 态突显网络的特点;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突显网络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 对照相比,强迫症患者突显网络内部左侧眶额回的功能连接减弱[(0.08±0.09)比(0.27±0.07);t=-7.80, P< 0.001,高斯随机场理论矫正]。结论 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突显网络内部存在异常的功能连接。 【关键词】 强迫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突显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脑网络节点信息整合与分离的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6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每个纳入研究的对象都进行静息态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 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Y-BOCS)评估强迫症组的临床症状。基于图论方法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节点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 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属性值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强迫症组左侧颞上回喙部、右侧中央后回干部的全局效率降低, 最短路径长度增大(均为P<0.001, FDR校正);左侧额下回背侧区的局部效率(P=0.002, 未校正)和聚类系数降低(P<0.001, 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 强迫症组左侧颞上回喙部的全局效率值与强迫思维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0, P=0.005), 左侧颞上回喙部的最短路径长度值与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359, P=0.010)。结论强迫症患者额顶叶网络(额下回、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模式。方法纳入符合ICD-10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38名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Y-BOCS、HAMD17、HAMA评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者进行全脑静息态fMRI,以左右杏仁核为种子点,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功能连接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0.16±0.13与0.27±0.13,t=-2.75,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左侧杏仁核与左腹侧前扣带回(0.09±0.12与0.19±0.13,t=-3.40,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功能连接降低;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功能连接Z值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0.377,P=0.016,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情绪调节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可能与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强迫症的脑功能定位和神经解剖学模式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凭借其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精神障碍的研究,已有磁共振研究结果发现OCD患者的小脑结构及功能发生了改变.本文对目前OCD患者小脑结构和功能在磁共振...  相似文献   

6.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脑区功能连接异常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OCD病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两种方法 (种子脑区(ROI)和全脑连接(GBC))来对OCD患者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异常的研究,尤其强调了GBC方法对研究强迫症脑区功能连接的优势和发现。最后引出了对将来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与基底节异常连接的脑区。方法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例正常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的全脑功能活动。采用功能连接分析对比两组被试的基底节(双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共6个区域)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侧额上回、后扣带与尾状核的功能连接上升;左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与左侧苍白球功能连接上升;左内侧额上回与右侧苍白球功能连接上升;左侧额上回与左侧壳核功能连接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底节区域与默认网络的重要节点功能连接上升,提示基底节-默认网络环路出现异常,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早发精神分裂症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特点。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26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采用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提取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别计算默认网络各脑区两两间的功能连接。结果:早发精神分裂症组在默认网络存在5条异常连接。其中3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增强: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右侧颞下回(P=0.0078),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外侧顶叶(P=0.0091)、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背侧前额叶内侧皮质(P=0.0163)。2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减弱:右侧外侧顶叶-小脑扁桃体(P=0.0223),左侧额上回-右侧下半月小叶(P=0.0294)。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功能的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 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近年来,关于强迫症的默认网络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现就国内外关于强迫 症默认网络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是一种难治性的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影像学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并在探究强迫症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发现强迫症 患者的前额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存在异常功能连接。由于强迫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不同的神经环 路可能介导不同的强迫症状的产生。现从脑部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近些年来强迫症功能磁共振 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前强迫症发病机制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强迫症脑功能损害患和没有出现脑功能损害的惠脑电图(EEG)各频率波进行数量分析,以了解强迫症脑功能损害患的EEG特征性表现。方法 运用A620脑电反馈仪对有脑功能损害的强迫症14例,无脑功能损害的强迫症对照4例进行EEG各频率波的数量观察,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强迫症患脑功能损害的EEG各频率波的功率、波幅等的特征性变化。结果 强迫症患脑功能损害组较无脑功能损害组其θ波功率明显增加。结论 强迫症脑功能损害组θ波功率较强迫症无脑功能损害组明显增加,反应了强迫症脑功能损害组患存在额叶功能不良,为额叶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选取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20例(强迫思维组),混合型强迫症患者20例(混合型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受试者大脑灰质体积;将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异常灰质体积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全脑功能连接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0.17±0.02与0.10±0.01);右侧舌回(0.39±0.04与0.47±0.07)、右侧顶下小叶(0.22±0.02与0.30±0.05)灰质体积增加(t=-25.37、5.03、7.79,GRF校正,均P〈0.05);混合型组左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右侧舌回、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t=-24.87、6.17、11.37,GRF校正,均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内部,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左侧苍白球之间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与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t=-7.44, -4.03, -4.30, 3.93, GRF校正,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之间的功能连接与病程存在正相关(r=0.488,P=0.029)。结论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出现异常,其异常改变不仅局限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小脑可能也参与了强迫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意识障碍(DOC)患者的预后预测对临床治疗及患者家属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预后预测模型的准确度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本研究在基于病因、年龄和病程作为重要预测指标的基础上,融合使用基于脑功能磁共振影像的患者脑功能网络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研发出了一个预测意识障碍患者能否苏醒的计算模型,准确率达到了88%。  相似文献   

14.
强迫症的局部脑血流动态显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各脑叶的代谢状态及脑功能异常与其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SPECT)技术 ,对未服药的 2 2例强迫症患者于静息及症状诱发状态下行局部脑血流 (rCBF)动态显像研究。  结果  1 8例有rCBF异常 ,表现为皮层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 ,异常脑叶主要为顶叶、额叶、颞叶 ,并发现脑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反应有关。  结论 大脑顶叶、额叶等脑叶的功能异常是部分强迫症发病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理论,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功能网络存在局部和全局拓扑性质异常改变,这不仅为了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可能为早期诊断寻找到新的影像学标志。本文主要介绍复杂脑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回顾近年来人脑功能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不断发展的脑网络研究技术中几种常用的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在精神分裂症脑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木僵患者脑网络的变化。方法:对15例木僵患者(均为精神分裂症紧张性木僵)及相同例数的健康对照者借助(西门子)3.0T进行fMRI扫描。然后基于SPM和RES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木僵组额下回眶部、左端丘脑、扣带中回的功能衔接提升,左端额上回、辅助活动区功能衔接弱化(P均0.01,AlphaSim校正)。结论:木僵患者大脑网络功能衔接受损,并且左端额上回功能衔接弱化或许是造成此类患者脑部功能受损的一个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功能障碍是强迫症的重要特征。神经影像学和基因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皮质 - 纹 状体 - 丘脑 - 皮质回路、顶叶、小脑等脑区的功能异常,以及 5- 羟色胺、谷氨酸系统中的基因变异,可能 是导致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原因。但由于强迫症的异质性和执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关于强迫症执行 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整合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和基因模式,有助于 加深对强迫症发病机制的理解;结合神经影像和遗传学研究结果确定标志物,有助于为强迫症执行功 能障碍的识别和干预提供新方向。现对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脑结构、脑功能的神经机制以及基因研 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方法(DC)分析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网络节点中心地位的特点及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同期招募健康对照各30例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并行数字符号测试、数字广度测试及语言流畅性测试.对静息态磁共振数据进行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 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 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 t=-6.23, P<0.05, 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 t =-5.30, P<0.05, 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 t =-5.36, P<0.05, GRF校正)dFC值降低, 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