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和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6/2017-06收治的88例8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组),另选取本院100例100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采用Topcon SP-3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检查仪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观察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d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3mo后研究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Ⅰ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后两组患者BU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Ⅰ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BUT、SⅠ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BUT、SⅠt、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损害,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更严重,且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计测量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并得到SIMK、CIM、MTK、SF、ASTIG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老年性人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后较术前SIM、SF、MTK、ASTIG值明显改变(P<0.05)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SIM、MTK、ASTIG差值无明显改变而SF差值有明显改善(P<0.05)。角膜地形图术后呈蝶鞍形改变,领域结方向与有巩膜切口垂直。.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全的角膜地形图明显改变,糖尿病人障手术能增加术后发生角膜图锥形改变可能性,但不增加角膜的散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内障是眼科首位致盲性眼病。近些年,超声乳化术因为其时间短、损伤小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被眼科医生普遍采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乳化术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越来越少,但术后并发角膜水肿细胞密度的危险阈值是1 000个/mm2,当细胞密度低于阈值时,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成倍增长。角膜水肿的现象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水肿的发病率更高。现就角膜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1.8 mm、2.2 mm两种微切口白内障手术与标准切口白内障手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期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5例(205只眼),根据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分为1.8 mm、2.2 mm、3.0 mm切口3组.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上方及中央角膜知觉、Schirmer试验值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结果 术后7d、1个月1.8 mm、2.2 mm组NIBUT明显长于3.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1.8mm组Schirmer试验值高于3.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3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无差异.术后7、30 d,1.8 mm、2.2 mm组干眼感觉评分值明显低于3.0 mm组.术后90d,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3.0 mm组上方角膜知觉测量值短于2.2 mm、1.8 mm组(P<0.05).术后3个月,3组上方角膜知觉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间段中央角膜知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mm、2.2 mm组间各观察指标于术后各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标准切口白内障手术相比,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眼表的骚扰更小,患者术后干眼症状更轻微,角膜知觉恢复快,舒适度更高.但同属微切口组的1.8 mm与2.2 mm手术组术后干眼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苏畅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73-27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d; 1wk; 1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

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d; 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是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4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人在术前及术后1月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下进行计数检查。结果浅前房下超声对角膜内皮损伤最重,前房内超声次之,在稳定的前方下行囊袋内超声对角膜内皮损伤最轻。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本对超声乳化仪的问世和发展及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4例(64眼)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上方10∶00~11∶00方位透明角膜切口,B组根据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方位透明角膜切口,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wk;1,3mo随访患者,检查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术后1wk;1,3mo视力好于A组。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及术源性散光度在术后1wk;1,3mo时均小于A组。结论:根据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已存在的角膜散光,能够使患者在术后更快、更好地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11眼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原因并讨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早期87.39%角膜水肿,其中内皮线状浑浊52.2%,内皮点片状浑浊15.32%,角膜基质弥漫水肿19.8%,结论:角膜水肿与多因素有关,避免角膜内皮损伤,主要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140眼,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1,2,3 wk;1 mo这六个时间节点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这三个指标测定患者的泪膜功能变化,并分析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眼术后1d;1,2wk干眼症状累计得分高于术前( t=8.53, P=0.000;t=6.27, P=0.000;t=9.02, P=0.000),患眼术后3 wk和1 mo干眼症状累计得分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91,P=0.824;t=1.27,P=0.069)。患眼术后1d;1,2wk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增多(t=11.64, P=0.000;t=9.61,P=0.000;t=8.87,P=0.001),患眼术后3 wk和1 mo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2.52, P=0.746;t=1.16,P=0.094)。患眼术后1d;1,2wk角膜知觉检测数值明显大于术前( t=9.61,P=0.000;t=9.27,P=0.000;t=11.39,P=0.024),术后3wk和1mo角膜知觉检测结果数值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t=1.19, P=0.562;t=2.17,P=0.5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会在短期内降低术眼泪膜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期休养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表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7-01/2019-01我院收治的190例19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无糖尿病的ARC患者230例2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OSDI评分、BUT、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wk,1mo 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OSD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BUT,SⅠ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BUT对比,观察组BUT更低,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k,1、3mo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术后1wk,1mo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改变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手术耐受性低,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泪膜稳定性与基础泪液分泌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并且其特征较无糖尿病的ARC患者更加明显,临床应加强术中以及术后保护角膜内皮以及眼表面组织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5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64例(70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d;1wk;1,3mo,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角膜内皮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5.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莎  宋胜仿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2012,32(8):787-789,79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1.8mm和3.0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根据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分为:A组24例(30眼)行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24例(32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fluoresceinstaining,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regularityindex,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asymmetryindex,SAI)。结果 术后1d、7dB组BUT均短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B组SⅠt低于A组(P<0.05)。术后1d、7d、1个月B组FLS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7dB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7d、1个月B组SAI、SRI均高于A组(均为P<0.05)。A组BUT、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SAI于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SⅠt和SRI于术后7d恢复至术前状态;B组各项结果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1.8mm切口较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泪膜功能及角膜规则性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