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艺华 《校园心理》2011,9(5):359-360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对个体经历了异乎寻常的、并几乎对所有人都会带来明显痛苦的事件后所发生的精神障碍[1]。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将PTSD归在焦虑障碍中,分为3种类型:症状持续<3个月的为急性,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的为慢性,症状在应激后6个月以上才出现为伴延迟起病。PTSD具有慢性病程、症状多样、高复发率的特点,其心理治疗面临较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对个体经历了异乎寻常的、并几乎对所有人都会带来明显痛苦的事件后所发生的精神障碍。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将PTSD归在焦虑障碍中,分为3种类型:症状持续〈3个月的为急性,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的为慢性,症状在应激后6个月以上才出现为伴延迟起病。PTSD具有慢性病程、症状多样、高复发率的特点,其心理治疗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曾接待1例PTSD的个案,经过2个多月共10次的心理治疗,来访者终于摆脱了症状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将该案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谁都希望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悲伤,但意外的发生依然无法避免。当你或身边的亲朋好友遭遇意外事件时,你是否能够尽快摆脱心理危机状态?你是否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有效的?心理创伤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尽管它使人悲伤痛苦,但也能使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复,获得心理成长。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应该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综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一种严重的、持久的、并且能够让人衰弱的创伤相关疾病,显著损害正常功能及生活质量。持续的精神应激可以促进年龄相关疾病的进程及过早死亡的发生。端粒长度被认为是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和过早死亡的细胞标记物而被越来越多的重视。端粒加速缩短是生活方式和精神应激的直接反应,医学研究工作者试图通过积极的临床干预降低PTSD远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洪灾13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者的预后情况,以及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200例经历1998-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特大洪灾且经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被归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的灾民再次进行调查。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再次进行筛查,实际入组184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n=162例)和PTSD症状阳性组(n=22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查两组的人格特征。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结果:洪灾13年后PTSD症状持续阳性比率为12.0%(22/184)。康复组EPQ-RSC外向人格得分高于PTSD症状阳性组[(51.8±10.7)vs.(45.1±13.2),P0.05],神经质人格得分低于PTSD症状阳性组[(46.5±10.1)vs.(58.3±1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变量后,神经质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OR=3.63,95%CI:1.05~12.54)。结论:洪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持续存在的情况值得重视,神经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解剖生理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钙离子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编王学义和李凌江,综合了我国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等灾害后PTSD相关研究成果,全面深入介绍PTSD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共病、治疗及预防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研究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的急性应激障碍 (A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诊断标准 ,对因车祸住我院治疗的 81例患者进行诊断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症状记录表等进行测评。结果 :车祸后 3个月 ,81例中有 33例 ( 4 0 7%)曾经符合ASR诊断标准 ,31例 ( 38 3%)符合PTSD诊断标准。与非PTSD组比较 ,PTSD组SCL -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它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 (P <0 0 5~ 0 0 1)。PTSD组情绪稳定度倾向不稳定型 ( 38 71%)的比率高于非PTSD组 (P <0 0 1)。与PTSD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EPQ问卷中神经质、L量表及性别。结论 :车祸事件后PTSD并非罕见 ,与性别及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严重脓毒症危重幸存康复患者以及创伤后患者应激障碍以及心理情况,为提高脓毒症患者康复以及创伤后生活水平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脓毒症危重幸存康复患者以及40例体检正常人员,将严重脓毒症危重幸存康复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正常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睡眠质量(SRSS)评分、抑郁(SAS)评分、焦虑(SDS)评分以及海马占全脑比重,分别比较两组应激障碍(PTSD)评分中反复重现体验、高警觉症状、回避症状、主观评定、侵袭型症状的评分;将观察组患者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应激障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SR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PTS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6.643,28.692,37.982;P0.05);海马占全脑比重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PTSD总分、主观评定、高警觉症状、回避症状评分显著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t=17.984,18.717,19.509,19.827,14.336,24.346;P0.05);反复重现体验以及侵袭型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脓毒症危重幸存康复患者以及创伤后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应激障碍,不良情绪频发,睡眠质量差,同时女性应激障碍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创伤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PTSD最先由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80年在DSM-Ⅲ进行首次定义。PTSD作为一种精神创伤性事件后高发的、后果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高达20%,约1/3的患者终生不愈,1/2以上的患者常伴有物质滥用和其他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一直是创伤心理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研究表明,正念干预对各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群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实证研究梳理总结后发现,监控与接纳理论和创伤复原力模型是正念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基础。正念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四个典型症状均具有特异性作用。正念对前扣带回等脑区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其缓解症状的生理机制,正念对认知融合和认知抑制的改善以及情绪的调节是其缓解症状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3岁,板车侧翻,热砖压于会阴、双侧大腿及腹部等处,全身多处外伤,被送至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科就诊。入院查体:会阴(包括耻骨联合上方及大阴唇后1/2)、双下肢(双大腿上内侧、左胭窝、左胫前)、双上肢及腹部(下腹部、脐周及剑突下)等处色苍白,皮革样改变,质地韧。  相似文献   

15.
张北尚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随访研究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纵向研究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自距震中不同距离的两个村,分别有181人和157人在震后3个月、9个月时接受调查,并以SDM-IV对PTSD进行诊断,同时测查了WH0-QQL和SCL-90的三个分量表。结果:初始暴露程度较高而受灾后支持较好的群体PTSD发病率低,震后9月,两村PTSD发病率分别为19.8%和30.3%,就总体而言,震后9月PTSD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盐城龙卷风后青少年的正念水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CPSS)、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复原力问卷(CD-RISC)对822名盐城龙卷风18个月后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一方面,正念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复原力的中介负向预测PTSD;另一方面,正念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复原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结论:特质正念水平有助于提升灾后青少年的复原力,从而有助于缓解PTSD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个体提高PTG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4.20芦山地震1年后,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方法:采用PTSD问卷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地震灾区芦山地区45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在震后1年,芦山当地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平均常模;中学生与小学生的PTSD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2.3%、14.0%,年级在主观评定因子(t=-2.03,P0.05),以及回避症状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62,P0.01);而在自我意识因子上,性别和年级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大部分因子与PTSD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灾后芦山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儿童,他们的安全感降低,对自我意识不明确,这也是灾后创伤性应急障碍发生率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4年8月关于PTG与PTSD症状相关性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2篇文献。结果示PTG与PTSD症状得分呈正相关(ES=0.21,95%CI:0.17~0.26)。亚组分析示,成人(ES=0.22,95%CI:0.17~0.27)相关程度高于儿童(ES=0.18,95%CI:0.05~0.31);创伤类型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军事冲突、照顾者、助人职业、混合事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疾病;按创伤时间分组,相关程度随时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18~24个月相关程度最高(ES=0.29,95%CI:0.08~0.49)。其中,6篇维度间的meta分析结果示除PTSD症状的回避维度与PTG各维度得分、PTSD症状的高警觉维度与PTG的欣赏生活维度得分、PTSD症状各维度与PTG的他人关系维度得分间的相关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关联,年龄、创伤类型和创伤时间对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丽 《校园心理》2010,8(3):213-214
<正>入学适应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时正确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采用ABC情绪理论对1例初中生进行心理咨询,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个人陈述张某女,13岁,初一。开学2周后她来工作室向老师倾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所有被试均接受自传体记忆(AMT)、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SS)测验。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患者PTSD症状量表各症状及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总分上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症状的重复体验、回避功能、社会功能与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呈高度的正相关性,分别为(r=0.59,0.53,0.71,0.59;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症状及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明显,且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水平越高,PTSD患者的重复体验、回避功能、社会功能问题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