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3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30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2-12月,30只眼中24只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5只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下用药治疗不理想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行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只要术前考虑全面,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周全护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42例( 4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中两次穿刺缓慢放出房水;术后相和拆除可调节缝线、眼球按摩及滤过泡分离手术等处理.随访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42例(4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60眼,男28例,女32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26眼(43%),眼压~50mmHg者18眼(30%),50mmHg以上者16眼(27%)。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下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术治疗,吸出玻璃体液0.4~1.0mL,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后门诊观察,随访6~12mo。结果:患者60例60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吸术后,第3d检测眼压≤21mmHg者14眼(23%),眼压为~35mmHg者29眼(48%),眼压~50mmHg者13眼(22%),眼压>50mmHg者4眼(7%);抽吸术后视力增加2行的为28眼(47%),视力增加1行的24眼(40%),视力不增加的8眼(13%);58眼前房深度增加(97%);抽吸术后并发前房出血16眼(27%)。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1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2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观察随访6~12mo,眼压控制≤17mmHg者54眼,眼压≤21mmHg者4眼,眼压为~35mmHg者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应用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眼压(11.80±2.23)mmHg,较术前眼压(38.53±7.17)mmHg明显降低(P<0.01)。术后随访1年,眼压(17.80±4.11)mmHg,保持功能性滤泡27只眼(90%)。结论 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长期眼压控制好,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天后眼压仍持续在40mmHg以上的60例65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先间断地缓慢放出房水,减低眼压后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65眼术前视力均在0.05以下。术后1周视力≥0.05者64眼,视力≥0.3者31眼;眼压≤21mmHg者52眼。术中术后无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下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时,小梁切除术术中多次间断缓慢放出房水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48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30~45 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随访最终时眼压8 ~ 15 mmHg,术后矫正视力0.4 ~1.0者30眼(62.5%).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40 mmHg以上的40例(6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在巩膜瓣根部中央角膜缘处用剃须刀刺开一小切口,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常规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者64眼;视力≥0.3者39眼;眼压≤21 mmHg者52眼;术后3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李达  杨阳  拓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37-1939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与黄斑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4.22±2.16)mmHg、(16.53±2.16)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7.89±2.65)mmHg、(19.85±2.35)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6.879、7.132、8.997;P=0.001、0.001、0.00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26例26眼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采用预置缝线,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视力、眼压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0眼获得了满意效果,6眼术后眼压回升,加用降眼压药物后4眼控制在正常范围,2眼眼压失控,再次行睫状体二极管光凝术,术后眼压正常。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采用预置缝线,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中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及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Bevacizumab辅助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19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角膜缘后4mm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05ml/1.25 mg,治疗后7d进行小梁联合玻璃体切除.结果 平均随访6月.19只眼视0力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接受注药后3d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消失1 1只眼,5~7d完全消失8只眼.角膜水肿5只眼消失,14只眼较前减轻.Bevacizumab注射前平均眼压56.00 mmHg,注射后7d平均眼压41.52 mmHg,显著低于注射前水平(P<0.001).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7d,14d,1月,3月,6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32 mmHg,15.63 mmHg,19.26 mmHg,19.53 mmHg和19.74 mmHg,均显著低于注射后7d水平(P<0.001).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16只眼,部分成功2只眼.眼压未控制1只眼.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 Bevacizuma玻璃体腔注射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减少术中术后治疗过程中眼内出血的风险,为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创建-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蒋慧中  刘大川  张健  戴惟葭  杨惠清 《眼科》2009,18(5):331-334
目的比较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需行手术的患者48例(60眼)。方法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非随机选取房角关闭〈180度患者30眼,房角关闭〉180度30眼两组。两组患眼随机再分两组各15眼,其中一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另一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Goldmann房角镜,应用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术后早期房角形态)情况,平均随访(6.60±2.34)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房角关闭〈180度患眼中,最后随访时两种方法术后眼压分别为(13.26±3.21)mmHg、(12.87±2.66)mmHg(P=0.51);前房深度分别为(2.86±0.42)mm、(2.96±0.50)mm(P=0.47);房角开放程度亦无显著差异。房角关闭≥180度患眼中,最后随访时两种方法术后眼压分别为(17.35±4.18)mmHg、(13.81±3.06)mmHg(P=0.02);前房深度分别为(2.91±0.47)mm(3.05±0.44)mm(P=0.42);但行房角分离术组房角开放更宽。结论对房角未完全关闭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的治疗目的。但对于房角关闭〉180度患眼应行房角分离术。  相似文献   

16.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馨  王永毅  赵博 《眼科新进展》2012,32(4):382-383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术中对其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时发生出血,术后5例患者出现少量前房积血,2例患者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程萍  陈娜  杨艳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95-1497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双切口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切口三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9眼予以双切口三联术治疗,对照组20例29眼予以单切口三联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术眼的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术前和术后1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并统计两组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14.41±1.38 mmHg、90%,与对照组的14.40±1.40 mmHg、8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 mo 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为1696.6±300.8个/mm2、540.8±71.6μm2,与对照组的(1410.6±288.5个/mm2、594.3±72.8μ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7%,对照组为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双切口三联术和单切口三联术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双切口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改进的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51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如下改进的小梁切除术:1.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并多次放液降压,2.隧道刀制作薄层大巩膜瓣并紧密缝合,3.术中散瞳、术毕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等。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随访1-6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者46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2眼。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后的小梁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7例患者7只眼因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全视网膜光凝及小梁切除术。手术前视力光感~0.2,眼压平均 54 mm Hg(38~64 mm Hg )(1 mm Hg=0.133 kPa)。平均随访8个月(6~15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光感~0.4;眼压平均17 mm Hg(10~30 mm Hg),显著低于手术前眼压(P<0.05);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7只眼),手术后1~2周内高眼压(2只眼),手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全视网膜光凝及小梁切除手术可能是治疗某些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48-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