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邵丹妮 《校园心理》2016,(3):174-177
<正>同伴是指那些社会地位相同的人,或者说是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人。不同于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和权利的差异,同伴之间这些差异是没有的。同伴关系就是同伴之间在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从个体进入学前期,同伴对个体的影响逐渐增大,随着儿童进入学龄期,同伴对个体的影响就更大了,甚至有赶超家庭的趋势。所以,研究同伴关系对与个体心理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说到同伴关系,不得不提的一个理论就是群体社会化理  相似文献   

2.
<正>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称为同伴关系~([1])。而"依恋"的概念,是指婴儿与抚养者,特别是母亲之间形成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可定义为:某人对特定亲人在情感上建立起的持久、强烈且稳固的情感联结~([2])。以往研究结果来看,儿童早期如果与其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话,儿童能够发展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儿童因为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得他们更好地与同伴相处~([3])。在1995年John Bowlby的研究表明儿童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内部模式通常是由儿童与母亲建立起的依恋关  相似文献   

3.
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研究心刮表明,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比较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探讨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相对剥夺感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95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相对剥夺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2)越轨同伴交往在相对剥夺感与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情感温暖显著调节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即在父母情感温暖水平较低的留守儿童中,相对剥夺感对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更大。结论:相对剥夺感通过影响留守儿童越轨同伴交往进而影响其外化问题行为,相对剥夺感对低父母情感温暖留守儿童的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亲子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关系,是人降临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的第一种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实验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以及行为表现、认知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子女间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避免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等。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甚至导致儿童成年后的各种攻击或者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亲子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关系,是人降临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的第一种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实验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以及行为表现、认知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子女间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避免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等。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甚至导致儿童成年后的各种攻击或者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霍国强 《校园心理》2016,(3):185-187
<正>初中阶段个体思维和能力发展进入了飞跃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而初中阶段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个体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而人际关系则是影响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相关的研究表明,形成亲密友谊的能力一部分在家庭中习得亲子关系和青少年社会调节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所以亲子关系不仅是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他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亲  相似文献   

8.
正与同龄人有意义的接触与交往为儿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熟悉人际关系中的社会规范,并实践亲社会行为。因此,被同伴拒绝,即被排除在与同伴有意义的接触之外,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被拒绝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焦虑、孤独和抑  相似文献   

9.
<正>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个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广义上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和与之相关的一切人的所有的人际联系。从狭义的定义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相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和交往的所形成的人际联系。心理学有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狭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社交退缩与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近20年关于儿童退缩和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了解退缩儿童的人际关系特点。方法 利用文献法整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儿童退缩和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3种人际关系的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种人际关系对儿童退缩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结论 社交退缩儿童具有不良的人际关系,通过改善儿童人际关系,将有助于矫正儿童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1.
将归因理论应用于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60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重视对同伴关系的研究。文献表明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早期的同伴交往困难将导致儿童以后的适应困难。很多研究表明 ,学校中的社交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业成绩 ,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长期后果 ,包括辍学 ,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它心理障碍 ,甚至会加入不良团伙及至犯罪。学生在学校中的同样关系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获得同伴支持、害怕被同伴消极对待可能比他们对学业的关注更为重要 ,且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越轨同伴交往和神经质人格在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婚姻冲突儿童知觉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698名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婚姻冲突、越轨同伴交往、神经质和网络游戏成瘾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越轨同伴交往和神经质在父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间起中介作用,且该作用为并行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有正向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和神经质在父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质量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过程中友谊质量和心理一致感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调查了1006名6年级、8年级和10年级青少年,运用关系网络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以及同伴群体特征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亲子关系质量可以负向预测不良同伴交往;(2)友谊质量在亲子关系质量与不良同伴交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一致感调节了亲子关系质量影响不良同伴交往过程的直接路径,对心理一致感较低的青少年,亲子关系质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不良同伴交往,而对心理一致感较高的青少年该作用不显著。结论:亲子关系质量通过友谊质量影响不良同伴交往,并且受到心理一致感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交往过程中的性别隔离现象及性别对同伴交往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朋友提名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某小学3-6年级共509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童年中期的儿童,无论男女,受到来自同性别同伴的积极提名、朋友提名、互选友谊均显著高于来自异性同伴的提名数;而不同性别儿童在消极提名方面存在一致性,男生受到更多的消极提名;②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于男生来说,孤独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来自男生的朋友提名;对于女生来说,来自女生的积极提名能更好地负向预测女生的孤独感.结论:性别隔离现象存在于我国儿童同伴交往过程中,并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孤独感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儿童亲社会与同伴关系相关研究结果的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近20年关于儿童亲社会和同伴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方法:对儿童亲社会和同伴接受、同伴拒绝的相关结果进行基于多水平分新技术的的元分析。结果:儿童亲社会和同伴接受有正向关联作用,和同伴拒绝有负向关联作用,各研究结果的离散程度比较大。结论:亲社会性儿童有较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19世纪末,国外的心理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儿童的同伴关系。1902年,Cooley指出儿童最初所处的同伴群体及群体成员与其的关系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和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20年代,北美创建了第一批儿童福利研究机构,积累了大量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实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方式。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伴关系研究被迫中断,接着到了冷战时期,开始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与学业发展,但并未对同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60到80年代,学术界开始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的内在机制,将同伴关系划分为同伴接纳和友谊,并探讨二者的特征和区别。直到20世纪90年代,经典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1]。根据这一定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可以理解为中学生与其周围的人在相互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对同伴侵害儿童进行心理援助的过程及效果.方法:个案研究法,对一名8岁小学2年级男童进行25次连续个体箱庭治疗,综合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进行评估.结果:箱庭疗法改善了个案的情绪、学业适应、同伴关系及自尊;个案的箱庭治疗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自我探索和自我统合4个阶段;个案长时间不能确认自我像,但一直以特定的玩具象征性地在箱庭中表现,并且经历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咨询关系的变化伴随着箱庭背景的变化.结论:箱庭疗法对同伴侵害儿童的心理援助具有良好效果,并且心理援助过程及机制具有独特性,儿童可能在箱庭中模拟现实,象征性地处理问题,以替代现实应对.  相似文献   

19.
发展心理病理学是结合个体身体成长和发育以及心理社会性发展,探讨儿童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梁宝勇教授新近出版的《发展心理病理学》,作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成果。运用新资料,反映新成果,阐述新见解.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障碍的本质.动态地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展变化过程,说明了心理障碍同个体心身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心理病理机制。是一部有关儿童心理病理学和儿童心理障碍方面的成功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探讨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242名小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F=4.377,P0.05)和年级(F=3.861,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伴交往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联系,同伴关系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270,P0.01),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210,P0.01),而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0.155,P0.05)。结论:小学生在同伴中的接纳度越高,越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较少的消极情绪,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