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尾部皮样囊肿伴感染合并瘘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士官病症为例,对皮样囊肿的发病原因、病症的外观表现、诊断的依据和方法以及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作详细的分析.结果 该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半个月后治愈出院.结论 骶尾部皮样囊肿伴感染合并瘘管的诊断上应与骶尾部感染、皮肤疖肿、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等相鉴别,应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3例.其中1例恶变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成人骶尾部囊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相似文献   

3.
】报道骶尾部肿瘤212例病理情况,其中良性肿瘤168例:畸胎瘤占114例,且有1例合并脑脊膜膨出;表皮囊肿和脂肪瘤各11例;纤维瘤7例;错构瘤5例;神经纤维瘤和纤维脂肪瘤各4例;纤维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各2例;滑膜瘤、神经鞘瘤、血管瘤、单纯囊肿、中肾管囊肿和乳头状瘤各1例。恶性肿瘤44例:脊索瘤12例;恶性畸胎瘤11例;内胚窜癌9例;胚胎性癌6例;神经母细胞瘤、滑膜肉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浆细胞瘤、鳞状细胞癌各1例。作者就骶尾部肿瘤发病年龄分布情况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卫静  邹利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2):2036-2036,2039
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以腰骶部疼痛和骶神经根受压症状为主,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内肿瘤,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本研究就骶管蛛网膜囊肿MRI表现加以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是胰腺炎致使并发症之这。其诊断和治疗尚有争议。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治疗5例,均为坏死性胰腺炎后形成假性囊肿。3例感染后出血,2例穿刺后出血,出血均在囊内,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例进行囊内血肿清除、囊内缝扎止血、引流处理,1例进行囊内血肿清除填塞引流,1例行胰远端切除。1例填塞引流患者填塞解聊后复又出血,最后死亡。余4例患者术后未再出血。对于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患者,进行囊内血肿清除、囊内动脉缝扎、引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胰尾部病变可考虑行胰远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超声显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7例胎儿均于骶尾部前方盆腔、腹腔或臀部探及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其中3例胎儿经尸检证实。结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孕17~24周产前超声筛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顾性分析1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临床症状13例,无症状查体时发现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15例经骶尾部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骶尾部伤口缝合10例,其余为开放或半开放式手术.结果 全部病理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1例恶变.术前正确诊断13例,误诊平滑肌瘤2例,骶尾部囊肿2例.术后随访13例,恶变1例术后1年死亡,良性病例中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因其临床表现小典型,故常误诊.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超声诊断。方法:对2009年7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5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管道样低回声结构内见少量液暗区,术中见有脓液,1例呈囊肿改变,无回声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2例患者窦口中见毛发;超声测值:平均长为3.01cm,宽为1.03cm,距体表1.28cm;术后病理检查属于真皮纤维结缔组织,且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浆细胞浸润等;本组5例患者均行一期切除缝合术,随访6-18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临床上骶尾部藏毛窦病例较少,极易产生误诊,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应对其进行全面地诊断与评估,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17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患者,B超诊断符合率为94%。分析了本病的声像图特征,提出了与肝囊肿、胰头囊肿等的鉴别要点。囊肿与胆总管相通,或囊肿内合并结石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佐证。超声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道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骶尾部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洪  宋炳文  凌光烈  芦婷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44-144,149,F0003
目的提高对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认识,探索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要领。方法通过对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病例的诊治,并复习、查『刺相关资料,总结以往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探索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要领。结果(1)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病程较长。(2)以手术治疗为主,剥离包膜要完整以防复发。(3)注意与肛周疾病相鉴别,病理确诊。结论深刻了解骶尾部表皮样囊肿,掌握诊治要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5例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源于肋间神经的巨大的神经鞘瘤,不完全型神经纤维瘤病,骶尾部巨大神经节细胞瘤,胸壁Askin瘤和腹膜后巨大硬膜外囊肿,并对其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特点。方法:自胎儿枕部沿脊柱向尾部扫查,察看是否有肿物形成,分辨肿物来源,测量肿物大小,判定肿物性质。结果:共查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11例,2例为恶性,3例伴有其它部位的畸形,2 例伴有发病部位的脊柱扭曲。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9例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7例病理诊断为脂肪瘤,占37%,5例为皮脂腺囊肿,占26%,2例肌纤维瘤,占11%,2例神经鞘瘤,占11%,1例脊索瘤,占5%,1例脑脊膜膨出,占5%,1例外伤后血肿,占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结论 超声声像图根据骶尾部肿块的解剖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了必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李琛  郭蓉  罗永芬  谢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14-116
目的提高对附睾尾部肿物的超声诊断水平并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附睾肿物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附睾尾部肿物患者,对其病理诊断及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附睾非特异性炎症37例,其中伴脓肿形成2例,附睾结核4例,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尾部肿物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附睾尾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8岁,主因骶尾部肿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10年入院。曾于本地及北京多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大汗腺炎”,并予切开引流、换药等处理,切口均于愈合后1月左右再次复发。患者于2013年9月16日由我院门诊以“骶尾部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36.0℃,P78次/分,R18次/分,BP100/80mmHg,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骶尾部可见10cm×10cm片状瘢痕增生,颜色灰暗,质硬,可见多个破溃口,溢脓性分泌物,并可见多处手术瘢痕;指诊肛门括约肌张力正常,未触及占位,肛镜未见异常。治疗经过: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以探针由破溃口探入,以确定窦道走形及深度,然后沿探针切开,切开后可见质硬组织,并可见多个小囊肿,约2-3mm大小,包含奶酪样物,标本送病理;同法处理其余窦道,窦道之间皮岛内亦见上述性质小囊肿,遂完全切除骶尾部感染范围组织,预备植皮。病理回报:(骶尾部)表皮样囊肿伴慢性炎。术后予以外科换药,手术2个月后创面愈合,无功能障碍,未予植皮手术。  相似文献   

16.
何建华 《河北医学》2002,8(9):799-800
目的:本文详细分析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证实18例胰腺体尾部癌的CT表现。方法:18行B超检查,18均行平扫,15CT增强扫描。结果:14例胰腺体尾部形态密度的改变,局部软组织向外突出及膨出,5例腹主动脉及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肝脏转移,2例胰腺体尾部囊性改变。结论:CT是诊断胰腺体尾部癌的首选方法。CT平扫胰腺体尾部形态密度改变,周围脂肪层消失及增强扫描,胰腺体尾部病变不强化呈低密度影像是诊断胰腺体尾部癌的主要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并进行MRI检查或产后手术及引产后尸解的28例有完整临床或影像学资料的胎儿。结果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伴脊膜膨出16例;脊膜膨出5例,4例正确,1例为皮下单纯性囊肿;骶尾部囊性畸胎瘤4例;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合并骶尾部畸胎瘤1例;胎儿盆腔囊肿1例;胎儿椎管内囊肿1例。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王庆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406-1406
骶神经根鞘囊肿是Cyst of sacral neyve root sheath或Perineurial cyst。在1938年由Tarlov在成人尸检中偶然发现,并做了详细描述,故又称Tarlov囊肿。它起源于骶尾部神经根,大多数位于S2、S3神经根。该例患者是以S2神经根鞘囊肿为首发病,又并发了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产前检查的孕妇常规进行超声筛查,发现胎儿骶尾部肿瘤时详细描述其发生部位和内部回声,着重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并对引产后的死婴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共检查出5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其中以囊实性为表现者有4例,以囊性表现者1例,肿瘤大小为2~11 cm,均位于骶尾部前下方,4例囊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实性部分血供丰富,并可见肿物的滋养动脉自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发出进入瘤体内,频谱显示为单峰高阻型血流,与髂动脉血流相似。1例囊性者表现为厚壁的囊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见囊壁上有短棒血流显示,频谱呈高阻型,无舒张期血流。结论:骶尾部畸胎瘤的血供来源于骶正中动脉或髂内动脉,故血供丰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肿瘤的滋养动脉,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是产前诊断骶尾部畸胎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骶尾部综合症脊柱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2009年在骨外科住院患者23例,均诊断为骶尾部综合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骶尾部综合症患者10例行手术治疗有效率92.1%,13例行非手术治疗,有效率90.4%.结论 骶尾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疾病.注意鉴别诊断,科学合理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