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首乌为传统的抗衰老中药,始见于唐元和七年即公元813年李翱所著的《何首乌录》,盛行于宋、明并沿用至今。《本草纲目》中收录以何首乌为主要补益方,常按赤白各半的原则配伍。如七宝美髯丹:“用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首乌丸:“……只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明代李中梓也指出:“白者入气,  相似文献   

2.
21、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最初收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本草纲目》中指出何首乌有“止心痛,益气血,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作用。在《开宝本草》中还有“久服令人有子”的记载。 何首乌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鲜首乌、生首乌、制首乌。鲜首乌是未经加工过的,其润肠、消肿的功效较好;生首乌是经过晒干的,功效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九蒸九晒何首乌的粘度、色度与其内在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建立品质综合指数(QI)分析其炮制火候,为九蒸九晒何首乌的质量评控提供参考。方法 传统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利用粘度计、薄层成像仪及MATLAB软件量化其外观的粘度和色泽,HPLC法测定其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熵值客观赋权法建立综合得分,并用SPSS21.0软件分析其成分含量及综合得分与粘度、色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再采用三角形面积法建立九蒸九晒何首乌的QI分析其炮制火候。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九蒸九晒何首乌的二苯乙烯苷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黄素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黄素甲醚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均有效,可通过测定粘度、亮度I来客观预测其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含量变化。QI结果显示“七蒸七晒”样品QI值最大,推测“七蒸七晒”为最佳炮制火候。结论 从粘度和色度两方面量化表征九蒸九晒何首乌的外观质地和色泽,分析其与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客观预测其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含量变化,再通过建立QI分析...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3,(9):1220-1222
目的:通过测定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大黄素含量以探讨其导致肝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和《本草纲目》的方法炮制何首乌,采用HPLC测定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和醇提液中大黄素含量。结果:采用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254nm检测,测得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水提物、醇提物中均含有大黄素成分,以何首乌生品含大黄素含量最高,而九蒸九晒组最低。结论:何首乌生品导致肝损伤的风险最高,而九蒸九晒组最低。  相似文献   

5.
高涵  刘史佳  庞会明  田蒋为  戚进 《中草药》2022,53(8):2383-2389
目的 通过采用所建立的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测定肾细胞分泌的miR-21和miR-200c表达,观察经“九蒸九晒”炮制后的制首乌对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首乌和不同炮制次数制首乌的水提物与肾细胞孵育后,利用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对给药前后细胞培养基中的miR-21和miR-200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次数的何首乌水提物的毒性,发现伴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双色荧光传感体系的荧光恢复强度在不断减弱,制首乌水提物处理后的细胞培养基中miR-21和miR-200c的表达在不断减少,说明在炮制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弱,炮制至第9次时毒性明显减弱,对肾细胞未产生明显毒性,表明制首乌水提物对肾细胞的毒性随炮制次数增加在不断降低。结论 生首乌毒性很强,而经炮制后的制首乌毒性逐渐减弱,在炮制次数超过9次后基本无毒,表明通过“九蒸九晒”在细胞水平可以达到减毒的作用,为制首乌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古代经典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何首乌饮片主要化学成分及颜色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二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何首乌饮片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6种成分含量;采用电子眼技术对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何首乌饮片颜色进行客观表征;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主要成分含量与颜色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何首乌饮片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其余成分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电子眼结果显示,何首乌饮片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颜色总体变深变红变蓝。6种主要成分含量和颜色的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均显示,何首乌饮片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一蒸一晒至四蒸四晒聚为一类,五蒸五晒至九蒸九晒聚为一类。何首乌饮片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与颜色指标呈显著相关。结论 古代经典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何首乌饮片物质基础与颜色特征的总体变化具有一定规律,通过颜色与指标成分相关性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何首乌饮片炮制程度的判断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及不同炮制品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蒸制时间、炮制次数、晒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炮制工艺;以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为:蒸制4 h,晒制4 h,蒸晒11次。优选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86%,药典法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3.67%。结论本研究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所得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低于药典法炮制品。  相似文献   

8.
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长华  王金星 《中药材》1995,18(7):350-350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首乌能润肠、解疮毒;制首乌善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本文对生首乌、清蒸首乌、酒制首乌、豆制首乌及豆加酒制首乌中具有降胆固酵作用的水溶性成分二苯乙烯甙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了含量比较,为何首乌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何首乌是常用中药。近年来研究证明生首乌水煎液有抑菌作用。本文就其几种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的体外抑菌实验报道如下。一、实验材料原料何首乌购自南宁市医药公司,产于广西河池地区,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am multiflorum)的干燥块根。1.生首乌;2.黑豆汁蒸首乌:(炮制方法参照中国药典77年版一部430页);3.清蒸何首乌:取生首乌片先蒸48小时,  相似文献   

10.
于淼  代悦  刘涛涛  肖永庆  李丽 《中草药》2023,54(11):3480-3488
目的 比较古代经典炮制方法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炮制方法对制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Praeparata饮片主要化学成分及颜色的影响,探讨古今炮制方法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制何首乌不同饮片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共7种成分含量;采用电子眼技术对制何首乌不同饮片颜色进行客观表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ethod,PLS)对主要成分含量与颜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古今方法炮制的制何首乌饮片在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药典法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含量约为九蒸九晒何首乌的1.3倍,与九蒸九晒何首乌相比,二苯乙烯苷减少了约43%,蒽醌苷类成分减少了约74%,5-羟甲基糠醛仅在药典法制何首乌中检出。电子眼分析结果显示,何首乌经炮制后颜色变深变红变蓝,药典法较九蒸九晒制何首乌饮片颜色变化程度更深。7种主要成分含量和颜色的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  相似文献   

11.
何首乌及其炮制品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生首乌、黑豆汁拌蒸32小时首乌(Ⅰ)、黑豆汁九蒸九晒首鸟(Ⅱ)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腹腔淋巴结、肾上腺)的重量、正常白细胞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脏器重量下降的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花环的影响,其中以(Ⅰ)最好。提示以黑豆汁拌蒸32小对的方法炮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何首乌、熟地黄等中药材的传统炮制方法是加规定量的辅料闷润至透,用笼屉蒸制后,取出,晒至表面干,再蒸,这样反复蒸晒九次(即谓九蒸九晒),使何首乌内外呈棕黑色,熟地黄内外呈黑色并滋润发亮等等。这种古老的炮制方法,工艺繁琐,费时费力,生产周期长,消耗燃料多,烟尘飞扬污染环境,制得的药物容易被污染,还经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研究不同炮制程度制首乌长期用药对肝肾的影响,为何首乌的炮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传统“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生品(Raw-0,R0),分别制得“三蒸三晒”品(Processed-3,P3)、“六蒸六晒”品(Processed-6,P6)和“九蒸九晒”品(Processed-9,P9)。取野生型小鼠8只作为野生型组(WT),再将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9组:转基因对照组(Transgenic,TG),何首乌生品高、低剂量组(R0-H、R0-L)“,三蒸三晒”制何首乌高、低剂量组(P3-H、P3-L)“,六蒸六晒”制何首乌高、低剂量组(P6-H、P6-L)“,九蒸九晒”制何首乌高、低剂量组(P9-H、P9-L),每组8只。WT组和TG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R0-H、R0-L、P3-H、P3-L、P6-H、P6-L、P9-H、P9-L组分别灌胃给予生品及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水煎液,高剂量均为10 g(生药)/kg,低剂量均为5 g(生药)/kg,1次/天,连续180 d。观察给药期间小鼠毒性反应、体态特征、体重变化等。在实验终点取材...  相似文献   

14.
何首乌所致不良反应概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何首乌属于中药中较为常用的一味药物 ,该药始载于《开宝本草》,亦名首乌、赤首乌、马肝石、紫乌藤等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 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皆有记载。近代医家认为 :“生首乌、甘、苦、平 ,归心、肝、大肠经。功能截疟 ,解毒 ,润肠通便。制首乌甘、涩、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该药历来为古今医家、饮食家所推崇 ,临床中常用于补肝肾 ,乌须发 ,益精血 ,成为滋补延年佳品。近来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斑秃、脱发等症 ,疗效满意 ,并作为美容 ,美发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证何首乌的历代炮制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何首乌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出现黑豆制何首乌,之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酒制,醋制,九蒸九曝,水煮,泔制,泔、麸炒,火炮,药汁制,泔、黑豆蒸,乳制等一系列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黑豆制何首乌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结论何首乌净制是否去皮,切制用具是否对何首乌有影响,传统"九蒸九晒"何首乌等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熟地黄的传统炮制方法是九蒸九晒,使何首乌呈棕黑色,熟地黄内外滋润呈黑色等。这种古老的传统炮制方法,工艺繁琐,消耗燃料多,生产周期长,费时费力,经常因受气候的变化而影响炮制的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何首乌经九蒸九晒后其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为何首乌古法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黑豆共蒸法进行九蒸九晒炮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炮制后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及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游离蒽醌含量从炮制前的0.130%上升至炮制后的0.174%,但某些炮制中间品的含量下降;二苯乙烯苷含量从炮制前的5.42%下降至炮制后的2.10%。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过程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缓上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呈明显的梯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何首乌     
<正> 何首乌,中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地精、赤首乌、小独眼、红内消等,属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有制首乌和生首乌之分。前者补肝肾、益精血;后者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据《历代名医求蒙》记载,“何首乌”这药名,有着一个奇异的传说; 何首乌是顺州南河县人,祖父叫何能嗣,父名叫何延秀。能嗣平时爱慕道术,随师入山学道。有一天因喝醉了酒,露卧在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距有三尺多远,但“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能嗣感到非常奇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炮制条件对何首乌水溶性多糖含量和分子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制首乌样品制备分别采用传统笼屉蒸法和流通蒸汽锅蒸法,并设定不同的蒸制时间。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样品中水溶性糖的含量;样品总糖溶液用不同分子量超滤膜过滤,并测定滤液中的糖含量,比较不同分子量多糖含量变化。建立大鼠血虚动物模型,比较样品粗多糖的药效差异。结果生何首乌及不同炮制品水溶性糖含量及其分子量分布不同。除炮制72h的制何首乌外,生首乌粗多糖和其他各制首乌样品粗多糖对模型大鼠红系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多糖为何首乌药效物质,炮制可导致何首乌多糖分子量的改变,其药效与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