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92例)和对照组(7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明显增加(P〈0.05或P〈0.001);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与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心病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清尿酸、胆红素浓度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将其分为冠心病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痛变亚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明显增加(P〈0.05或P〈0.001);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与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心病有着较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早期检测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蛋白(GSP)和内源性分泌型糖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探讨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判断冠心病的存在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入选患者13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三支病变组(47例)。测定各组血清GSP和eaRAGE水平,计算GSP/esRAGE比值。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GSP水平和GSP/esRAGE比值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均P〈0.01)及对照组(均P〈0.011),单纯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esRAGE显著低千单纯冠心病组(P〈0.01)和对照组(P〈0.01),单纯冠心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1);GSP(rs=0.460,P〈0.01)、esRAGE(rs=-0,542,P〈0.001)、GSP/esRAGE比值(fs=0.53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血清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评价血糖正常或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存在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CHD患者39例及健康对照者2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血清脂联素及ISI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血症(P〈0.05)、ISI增高(P〈0.05)和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INS和ISI明显增高,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FINS和ISI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各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40),与ISI呈正相关(r=0.325,P=0.021),而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选取120例患者,用病变血管支数表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血浆内脏脂肪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在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在冠心病组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三支病变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P〈0.05)。结论血浆内脏脂肪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能成为预测人类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ey)与冠状动脉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血清CysC与He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CH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C和Hey水平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AMI组血清CysC、He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P〈0.01),UAP组患者血清CysC、He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CHD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血清CysC和He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o.01),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O.01)。CHD病变支数与血清CysC和Hcy呈正相关(r一0.685、0.591,P〈0.01),CHD患者血清CysC与Hcy亦呈正相关(r一0.824,P(0.01)。结论:血清CysC和Hey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病变稳定性及病变支数有关,血清CysC与Hcy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CysC和Hey水平,可更好地了解冠状动脉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以及对Fg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以病变支数、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别用磁珠法、化学发光法测定血Fg、hs-CRP浓度。分析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hs—CRP相关性。以Fg浓度为因变量,以冠心病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hs—CRP、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PO-A/APO-B、尿酸(URI)、白细胞计数(WB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单支、双支、三支以上病变组Fg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影响因素之后,对Fg和Ig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采用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t).513,P〈0.001)。(2)冠心病双支病变组、三支以上病变组hs-CRP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单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Fg与hs-CRP呈线性正相关(r=0.376,P〈0.001)。(3)以Fg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hs—CRP、吸烟、糖尿病进入回归方程(F=12.67,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78(P=0.003)、-0.239(P=0.018)、-0.283(P=0.031)。结论Fg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对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有一定预测价值;Fg与hs-CRP呈正相关性;吸烟、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血Fg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花倒水莲皂苷C抑制ox-LDL诱导的LOX-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关系(r=-0.004,P=0.974)。侧支形成不良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P〈0.001,OR值0.353,95%可信区间0.201~0.620),而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冠脉侧支形成。  相似文献   

11.
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61例非冠心病患者,151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1.95±0.12)明显低于对照组(2.28±0.13)(P<0.01);血清PON-1活性对数值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1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膜联蛋白A2(Annexin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 8月~2019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00例,根据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CAD,n=150)和非冠心病组(NON-CAD,n=50);CAD患者根据临床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检测患者血清AnnexinⅡ、MPO、PON1水平,并分析其与罹患冠心病、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患者AnnexinⅡ、MPO水平明显高于NON-CAD患者(P<0.05);且在冠心病患者中,ACS组较SAP组具有更高水平的AnnexinⅡ (P<0.05)和更低水平的PON-1(P<0.05)。但AnnexinⅡ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以及冠心病患者中是否合并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nnexinⅡ明显升高,并且在ACS患者中更加明显,可作为临床不稳定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脂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因拟诊冠心病入院治疗的24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58)和冠心病组(n=182),再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84)和多支病变亚组(n=98)。比较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冠心病影响因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E峰和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比值(E/A)均低于非冠心病组,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等容舒张期(IVRT)均长于非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D)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亚组E高于单支病变亚组,E/A低于单支病变亚组,DT、IVRT均长于单支病变亚组,LAD、IVS、LVPW、LVD均大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亚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亚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TC、IVRT、LAD、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血脂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异常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69例(男性105例,女性64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38~86岁,应用冠脉狭窄指数(coronary stenosis index,CS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1) 169例研究对象中,115例(男性8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男、女性的空腹及餐后2 h游离脂肪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与非CAD患者(non CAD)相比,CAD组空腹游离脂肪酸及CSI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HDL c水平降低(P<0.05)。(3) 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空腹游离脂肪酸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0.05),但餐后2 h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传统因素后,空腹游离脂肪酸是C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空腹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患者的冠脉造影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受累部位以左前降支最常见(73.1%),右冠脉及回旋支受累分别为36.5%和21.2%,另外尚有一部份冠脉无明显病变(15.4%)。本组病变血管再通率为71.4%,3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和无明显冠脉病变组比较,发病年龄明显高,发病病程明显长,并且易伴发心绞痛。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致死率仍较高。在分级诊疗制度下,早期、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8月首次于南方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480例(73.7%,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71例(26.3%,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再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306)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74)。比较各组间的危险因素、血脂、炎性指标等差异,评估CHR、NLR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DeLong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患者CHR、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ACS组、SAP组NLR、C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CS组NLR、CHR高于非冠心病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HR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40(0.568,0.712);NLR预测冠心病的AUC(95%CI)为0.681(0.617,0.745);CHR联合NLR预测冠心病的AUC(95%CI)为0.691(0.625,0.757)。CHR预测ACS的AUC(95%CI)为0.676(0.615,0.738),NLR预测ACS的AUC(95%CI)为0.746(0.734,0.829),CHR联合NLR预测ACS的AUC(95%CI)为0.752(0.697,0.807)。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R、NLR与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s=0.163、0.172,P<0.05)。将冠心病组按CHR中位数(4.14)分为高CHR组和低CHR组,按NLR中位数(3.00)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结果显示,高CHR、高NLR组多支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分别高于低CHR、低NLR组(P<0.05)。结论 CHR、N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心病临床稳定性相关,其值越高,病变程度越重,冠状动脉不稳定事件发生可能性越大,可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且该指标简便易获取,在基层医生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心肌分层应变(LSS)评估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以了解LSS是否能预测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对照组29例(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狭窄<50%)、1~2支病变组43例(1~2支主要分支狭窄≥50%)和复杂多支病变组44例(左主干和/或3支主要分支狭窄≥50%),利用LSS测量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整体纵向(GLS)及圆周应变(GCS),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GLS和GCS预测复杂多支病变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杂多支病变组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GLS和GC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2支病变组比较,复杂多支病变组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GLS和内膜、中层GC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LS预测复杂多支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内膜GLS的最佳截断值为-21.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75.0%,中层GLS的最佳截断值为-18.6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70.5%,外膜GLS的最佳截断值为-15.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70.5%,其中内膜GLS准确性最高,约登指数为0.50。结论:GLS测量尤其是内膜GLS也许能成为一种预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