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诊断12天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85例。6例配合右心声学造影,3例尸检对照。以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21.1%、房间隔缺损(ASD)18.9%、动脉导管未闭(PDA)16.2%最多。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畸形占38.9%,CDFM可准确地诊断先心病部位、类型、大小和分流方向。配合声学造影可提高复杂性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连续多普勒测压配合CDFM和声学造影是直接诊断和鉴别伴有肺动脉高压的青紫型先心病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心病患儿血浆心钠素(ANP),结果提示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浆ANP明显高于先心病血浆ANP(P<0.01)。先心病中血浆ANP水平,室间隔缺损(VSD)高于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P<0.01)。增高的原因可能与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功能不良、VSD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901713 二维伪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附55例报告)/林其珊…∥新生儿科杂志。-1990,5(3)。-97~99 男31例,女24例,单一缺损17例(30.9%),二个以上联合缺损及复杂畸形38例(61.1%),其中青紫型先心病24例。室间隔缺损(VSD)本组22处,单一VSD仅9例,13处与其它心血  相似文献   

4.
右胸小切口术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右胸小切口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右胸小切口术式治疗先心病患儿 2 0例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1 4例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 ,法洛三联征 1例。结果 与传统术式相比 ,右胸小切口术具有切口美观、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对符合适应证先心病患儿可优先选择右胸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0.7%~0.8%,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20万。先心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1967年Porstmann应用海绵塞首次成功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揭开了PDA介入治疗的序幕;随后陆续出现多种介入治疗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封堵装置,但由于设计上的种种缺陷,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直到1997年Amplatzer堵闭装置的出现使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域。目前PDA、ASD、VSD等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  相似文献   

6.
920165 漂浮导管测定先天性心脏病心腔压力和热稀释法测定 Qp/Qs/夏礼勤…∥中华儿科杂志。-1991,29(4)。-228~229测定30例先心病小儿共35例次心腔压力和肺、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30例患儿年龄4~14岁。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14例,VSD ASD 者2例,肺静脉畸形引流(TPV)1例,无分流3例。均经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畸形,占新生儿致死性畸形首位.也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新生儿死亡病例的30%.我院1983~1998年尸解新生儿137例,先心病35例(26%).其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23例,占66%.为了提高对新生儿期复杂型先心病的警惕性,特报告其23例尸解诊断结果,以探讨其诊断与预防.尸检诊断结果例1 ASD(卵圆孔未闭)+VSD+永存动脉干(PTA),例2 ASD(卵圆孔未闭)+VSD+PTA+肺动脉、肺静脉狭窄,例3 ASD(卵圆孔未闭)+VSD+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瓣闭锁,例4 ASD+PDA,例5 ASD(卵圆孔未闭)+PDA+完全性大血管错位(CTGA),例6 ASD+PDA+肺动脉狭窄(PS)+右心室肥大,例7ASD+PDA+二尖瓣狭窄(MS)+右心室肥大,例8 ASD+PTA+三腔心,例9 ASD+PS,例10 ASD+大血管错位(TGA),例11VSD+PTA+右位心,例12 VSD+PTA,例13 VSD+PDA+主动脉右移+右心室肥大,例14 VSD+主动脉骑跨+主动脉瓣狭窄,例15 VSD+动脉骑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例16VSD+右位心+动脉干永存,例17 VSD+主动脉右移,例18 VSD+PDA+TGA,例19 VSD+完全性肺静脉连接异常(TAPVC),例20PDA+CTGA,例21法乐四联症(FOT),例22、23双腔心(两例).  相似文献   

8.
961,2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杨江帆一//新生儿科杂志一1995,10(5).一209~21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诊断12天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85例。6例配合右心声学造影,3例.尸检对照。以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21.1%,房间隔缺损(ASD)18.9%,动脉导管未闭(PDA)16.2%最多。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畸形占38.9%,CDFM可准确地诊断先心病部位、类型、大小和分流方向。配合声学造影可提高复杂性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连续多普勒测压配合CDFM和声学造影是直接诊断和鉴别伴有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9.
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及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按血流动力学即血流方向分为三大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系指血流由体循环通过异常交通流向肺循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除此以外还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左室右房通道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和妊娠初期增补叶酸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1992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活婴31 470例,进行先心病前瞻性调查;调查1996年8月1日至1998年7月31日7 445例活产婴儿的母亲孕前1月至孕后3月内增补叶酸情况与先心病的发病关系;调查1994年6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出生的217例先心病的母亲妊娠初期增补叶酸情况。结果 31 470例新生儿中检得先心病312例,不包括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和缺损直径小于5 mm的房间隔缺损(ASD)。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诊断298例,尸检确诊14例,患病率9.91‰。室间隔缺损(VSD)居首位(51.6%),患病率5.12‰。重症复杂先心病新生儿期死亡32例,病死率10.3%。7 445例新生儿的母亲孕期增补叶酸情况与先心病患病率关系,增补叶酸组先心病患病率7.43‰,未补组患病率15.17‰。两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0.4898,归因危险度(AR)0.00774,归因危险比数(ARP)51.02%。重症复杂先心病患病率未补组为增补组的4.6倍。217例先心病中母亲孕初增补叶酸组占30.9%,未补组占69.1%。重症复杂畸形增补组7例占11.4%,未补组34例占22.7%。结论 应用CDFM是先心病检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妊娠初期增补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患儿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有否改变,随机选择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先心病合并PH患儿48例,分成3组,取少许右肺中叶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NOS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先心病伴PH组患儿肺组织内皮细胞内的eNOS染色明显弱于TOF组和单纯VSD/ASD组患儿(P<0.01)。提示先心病PH组肺组织的eNOS含量水平低下,造成内源性NO生成减少,为临床吸入NO治疗P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般资料:自1997年9月~2001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2d,体重2.9~4.0kg.所有患儿经胸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4例行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病种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6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伴肺动脉高压(PH)1例、大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伴PH各1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经非创伤性检查后即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共188例的病史、体检和心电图、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FM)表现。与手术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VSD100%(91/91),ASD94.4%(34/36),PDA98.5%(64/65)。强调临床资料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避免漏诊和重新评价心导管检查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981324心脏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和先天性172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8年第17卷第3期心脏病/李松…//新生儿科杂志.一1997,12(3)一132一135 981325嘉兴市20 43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杨江帆…//中华儿科杂志一1997,35(8)一416一419 为取得嘉兴地区代表性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情况,对1992年1月1日一1995年12月31日嘉兴市市区产科出生的全部活产婴儿20 436例进行前瞻性调查。检出先心病294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84例;尸检确诊10例,患病率14 .39%。。以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29.6%和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普及推广的一项高新技术。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4月采用封堵器治疗小儿先心病35例,经严密的临床观察,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4月共对35例先心病患儿进行封堵术,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14岁。病种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0.9%,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达15~20万,及时诊治是减少先心病并发症及降底病死率的关键。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1967年Porstmann应用海绵塞首次成功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随后陆续出现多种介入治疗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封堵装置,但由于设计上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004-10—2005-10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4例继发孔ASD,10例VSD进行术前检查筛选,术中超声引导及术后随访检查。结果24例ASD患儿术前经TTE检测ASD直径(15·6±7·9)mm(5~26mm),所选M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9·1±5·1)mm(5~32mm),23例封堵成功。室间隔膜部缺损直径:左室面缺损为5~9mm,右室侧口的直径为2·4~6·0mm,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为4~6mm,10例VSD无残余分流。结论二维及三维TTE联合应用于ASD、VSD介入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方法(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配合尸检为主要诊断依据,对1992至1998年我院出生的31493例新生儿进行先心病发病情况前瞻性调查。(2)对1992至1995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儿,随访3年。结果(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配合尸检,结合随访的修正诊断,检得先心病318例,患病率10.10‰。其中非青紫型255例,占80.2%,青紫型63例,占19.8%。室间隔缺损患病率5.14‰居首位。(2)318例先心病中新生儿期死亡35例,病死率11.0%,1992—1995年出生的167例先心病随访3年,死亡38例(22.8%),1岁内占94.7%,0~28d占68.4%。结论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高,新生儿期是先心病死亡高峰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评估、干预体系。方法 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期间,对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6 070名新生儿进行CHD筛查及诊断,并对CHD新生儿定期随访至1岁。结果发现CHD 103例,发生率0.641%。CHD构成类型前三位是室间隔缺损(VSD,0.205%)、动脉导管未闭(PDA,0.174%)、房间隔缺损(ASD,0.10%)。103例CHD完成1年随访94例、失访9例,其中小型VSD、ASD及早产儿PDA闭合率高,部分严重CHD及有并发症患儿已手术治疗,其余未愈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常州地区新生儿CHD发病率处于中国平均水平,对CHD患儿进行系统随访能有助于提高CHD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