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收集1990年1月至1991年1月我院住院病人中符合DSM—Ⅲ—R中BPD诊断标准的患者作分析研究,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及正常人相对照,均给予BPRS及BSI测查,结果提示PBD在临床症状、BPRS及BSI得分方面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认为BPD可作为一疾病分类实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 DSM-Ⅲ-R 里精神病性障碍之三个部份中的主要变化,简述了变化的理由与经验依据,并讨论了两个没有归入 DSM-Ⅲ-R 的提议。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修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种修改过的标准对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如何?各标准中各项症状的发生频度怎样,是否比DSM-Ⅲ更加完善,本文对此进行小样本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Ⅲ修订小组编制的DSM-Ⅲ修订版(DSM-Ⅲ-R)草案已经印出。这是供征求意见用的,经进一步集思广益并再加修改后,DSM-Ⅲ-R的正式定本预计在1987年问世。这里译载的是草案的诊断分类,在本期的综述部分,还发表了评介其新的诊断标准的文章。初步看来,改动的幅度不算太小。鉴于我国精神病学界对DSM-Ⅲ不无兴趣,所以本刊拟陆续介绍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CCMD-2-R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对CCMD2R人格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问题提出探讨意见。1 CCMD2R与DSM、ICD10的区别在DSM中有10种人格障碍分型:偏执型、分裂性(schizoid)、分裂型(schizotypal)(在ICD10和CCMD2R中分裂样都是指schizoid,但CCMD2R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条目更接近schizotypal)、反社会型?..  相似文献   

6.
用DSM—Ⅲ对246例连续入院的病人作了复查,与按我国分类所作的原诊断进行对照,原诊断躁郁症占住院病人的3.7%,复查诊断则为18.3%。分析躁郁症检出率较一般国外资料低的原因依次是:入院病人少、诊断标准不一、误诊、分类不同。本文材料揭示,复查出的躁郁症的原诊断不仅涉及精神分裂症,还包括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性精神病等。文中还分析了躁郁症被误诊的情况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症状,通常以上消化道部位疼痛、不适、恶心等为其特征。这类病人中仅一部分系由消化性溃疡所致,多数病人并非溃疡病,后者包括胃食管反流、过敏性肠炎以及非器质性情况。对非器质性情况也有称为“特发性”消化不良者。由于假定特发性消化不良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的作者称之为神经性消化不良。方法:研究组包括连续性的30例门诊病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39±12岁,年龄范围20~60岁,已婚20人,单身8人,丧偶2人,平均受教育年限8.5±3.6年。这里“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是:有关上消化道部位的疼痛、不适或恶心,并具有:①间竭性或持  相似文献   

8.
按照DSM-Ⅲ对50例神经衰弱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以DSM-Ⅲ的标准行再诊断。结果显示出两种诊断标准的诊断差异;发现有58%的患者按DSM-Ⅲ标准可诊断为重型抑郁发作或心境不良。认为必须严格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并注意避免把抑郁症误诊为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APA的DSM-Ⅲ设立了诊断的操作性标准,诊断一致性高,在相当程度上得到国际赞同。新近WHO的ICD-10也采取类似作法,预期不久DSM和ICD系统将趋同。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DSM-Ⅲ或DSM-Ⅲ-R问世以前精神科研究结果。如挪威精神病学家Langfeldt、Odegard、Astrup、Retterstrol和Kringlen等在功能性精神病的遗传、分类和预后研究等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要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就得了解当时诊断和DSM-Ⅲ-R诊断的相符程度。为此,作者对挪威Gaustall医院病例的诊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质结构的异同.方法 对17例APD患者(APD组)和19名与APD组的年龄、性别、智商及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T1加权像及3维结构像扫描,并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PD组左额上回(BA8)、右楔前叶、左眶额回、双侧额中同、右额内侧同、右侧顶下小叶、左梭状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额上回(BA38)及左海马旁回的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APD患者存在脑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眶额回、楔前叶、颞叶及双侧小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