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自选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27例,其中急、慢性脑梗塞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5例、脑瘤4例。对患者行3.0T MRI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ASL扫描。ASL脉冲式自旋回波多层采集技术,灌注模式:PICORE Q2T;常规MRI对病变定位、定性;测量DWI异常区大小,分析ASL灌注情况。结果急性大范围梗塞ASL显示低灌注,范围与DWI的相当。急性小范围梗塞ASL显示低灌注区可以大于DWI异常区。慢性梗塞主要为小病灶,ASL未见明显异常。ASL发现部分TIA灌注减低,磁共振血管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A)显示其血管狭窄。ASL还能显示脑瘤的血供情况。结论 ASL不需要对比剂,安全快捷,对脑梗塞、TIA、脑瘤能提供有效信息,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检查方式,但信噪比不够高,分析时还需结合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是利用自身动脉血内可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来完成脑灌注评价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ASL可以敏感地发现脑灌注的异常;在急性脑梗死中,ASL技术可以用来评估缺血半暗带、识别供血动脉闭塞、发现梗死灶周围的高灌注以及评估侧支循环;在慢性脑血管病中,多期ASL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脑血流量、双期ASL技术可以定量评估侧支循环,另外,ASL还可用来评估脑血流储备;在烟雾病中,ASL技术可以评估烟雾病术前和术后的灌注情况以及侧支循环;在脑小血管病、脑血管畸形及可逆性后部脑病中,ASL也有一定的应用。最后介绍了ASL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其致死、致残率高,易于复发.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减轻脑缺血对神经元的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1].目前临床治疗ICVD的方法有早期溶栓再灌注、脑保护抗氧化、抗凋亡等[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针刺能有效治疗ICVD,尤其是在干预ICVD脑血流量方面,针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急诊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发病10 h内行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3D ASL检查,溶栓后1~7 d复查常规MRI平扫、DWI和3D ASL检查。测量溶栓术前及术后脑梗死区与正常对照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结果 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区,表现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降低;3D ASL检查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组织低灌注区,表现为CBF值降低。ASL显示低灌注区域的体积均较DWI显示范围大。溶栓术后18例低灌注区范围不同程度缩小,2例低灌注区扩大,10例出现局部高灌注改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区CBF均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项无创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新技术,3D ASL能够显示脑梗死溶栓术后低灌注向高灌注的转换,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ASL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技术在胶质瘤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7名,颅内占位患者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胶质瘤35例,高级胶质瘤18例,低级17例.使用3.0 T MR成像系统对每人行常规扫描外,加扫可一次采集多层的第二版本Q2TIPS的ASL序列.观测所得相对脑血流量(CBF)图,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包处理分析.结果在健康志愿者中ASL可清楚显示脑灰、白质及深部核团的血流分布不同.在患者中ASL显示了高级胶质瘤的高血流量和低级别的低血流灌注,并且可显示同一肿瘤不均匀的血流分布.相对肿瘤血流量(TBF)在高低级胶质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01).结论ASL可用于脑肿瘤微血管灌注的评估,有助于区分低级和高级胶质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双指数模型对照,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确诊为鼻咽癌的首诊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MRI平扫加增强、多b值扩散加权序列和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扫描,并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中国2008分期),分为高低级别两个组。将原始数据传入GEAW4.6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D*、D、f及BF_(ASL)图,并测量肿瘤实质区的D*、D、f值及BF_(ASL)值。比较各参数与鼻咽癌各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果在BF_(ASL)图及D*图像上,高级别组肿瘤表现为明显高灌注,低级别组肿瘤表现为稍高或中低灌注。在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中,高级别组肿瘤的BF_(ASL)值及D*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f值高于低级别组,D值低于低级别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_(ASL)值、D*值及f值与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呈正相关,D值与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呈负相关;BF_(ASL)值与D*值、f值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BF_(ASL)、D*、f及D值在各临床分期均有很好的诊断效能,在临床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中,BF_(ASL)值诊断效能最佳,ROC面积分别约为0.96、0.94、0.97。结论 3D pCASL与IVIM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很好地评估鼻咽癌的血流灌注信息,用于预测鼻咽癌治疗前的临床分期,且3D pCASL的诊断效能要高于IVI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ICV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vascular reactivity,VR)。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等情况。结果:ICVD患者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管内径(vessel diameter,VD)、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无狭窄组患者及轻、中、重度狭窄组患者的VR均低于对照组(P0.05);ICVD组患者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CVD患者的颈动脉病变程度,有助于了解ICVD的不同状态以判断病程及预后,对ICV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评估颅内出血灶数量及体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诊治的8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SWAN和3D ASL检查。比较SWI、3D ASL及两者联合应用的颅内出血灶检出数量及体积。结果SWI、3D ASL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组的颅内出血灶检出数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联合3D ASL的颅内出血灶检出数量高于SWI、3D ASL单独应用的颅内出血灶检出数量(P<0.05);SWI、3D ASL及二者联合应用的颅内出血灶检出体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与3D ASL联合应用的颅内出血灶检出体积高于SWI与3D ASL单独应用的颅内出血灶检出体积(P<0.05)。结论SWAN联合3D ASL有利于提高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灶数量及体积的检出,对患者病情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探究正常人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指数、积分以及颈内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等指标,分析导致ICVD加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诊断ICVD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ighdensity lipoprotein deficiency,HDL);采用颈动脉超声仪检测各组对象颈动脉血管内径(vessel diameter,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diastole velocity,EDV)、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hcvelocity,PSV)、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计算各组对象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斑块积分以及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采用SPSS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VD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ICVD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TC、TG、L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DL低于正常对照组,ICVD三个组别之间TC、TG、LDL、HD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D、MFV、EDV、PSV明显升高,但四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V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主要是颈总动脉,并以软斑为主;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加,且ICVD组别之间AI、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也有明显差异(P<0.05);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屏气前后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明显下降,且ICVD组别之间血流增长速度百分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影响ICV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AI、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增长速度百分比、斑块积分、软斑。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影响ICV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诊断和防止ICVD的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灌注扫描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0例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常规扫描,而后加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检查,分析两种灌注技术所获得的肿瘤各灌注指标在不同颅内肿瘤中的差异,比较两种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ASL与DCS灌注检查在颅内肿瘤各自对应最大血流量值(TBF max)/对侧白质脑血流量(CBF)、TBF max/对侧灰质CBF、TBF max/对侧半球CBF数值比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灌注检查的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TBF max/对侧白质CBF、TBF max/对侧灰质CBF、TBF max/对侧半球CB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灌注检查结果与DCS均一致(P0.05)。与手术病理学结果比较,常规MRI扫描的颅内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43%(57/70),加ASL灌注检查之后的诊断符合率为87.14%(61/70),略高于常规扫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L能够获得与DCS类似的颅内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但ASL完全无创、可重复性高、检查程序与后处理简单,对脑胶质瘤术前级别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作为MRI常规检查的重要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血脂蛋白 (a) [LP(a) ]和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ICVD患者血LP(a)和D 二聚体水平 ,并与 2 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 (CI)急性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D 二聚体、LP(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TIA伴有梗死灶者血D 二聚体、LP(a)的含量均高于无梗死灶者 (P <0 .0 5 )。结论ICVD患者血D 二聚体、LP(a)水平升高 ,这与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高发血栓形成有关。测定血D 二聚体和LP(a)水平对ICVD病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150例为ICVD组,依据其病情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的相关血脂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ICVD组、TIA组、C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cy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叶酸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与HDL-C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po A1与Apo B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Fg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定期检测血清Hcy水平和相关血脂,对预防和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军队干部中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某部35~59岁军队干部采用问卷调查ICVD相关因素,冠心病健康行为问卷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调查。【结果】977人中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员81人,占被调查人员的8.29%。ICVD高危人群组在健康行为总分(P=0.028)以及健康责任(P=0.002)、运动和锻炼(P=0.038)、营养(P=0.033)三个维度方面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因素中,年龄(P=0.001)、婚姻状况(P=0.002)、工作类型(P=0.000)及家庭人均月收入(P=0.000)对健康行为有明显影响。【结论】军队干部ICVD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水平较低,应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军队人员健康行为水平,达到ICVD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障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脑灌注异常被认为与认知功能改变有关。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操作、无需对比剂的MR灌注成像技术,可不受血脑屏障的影响而定量评估脑血流量情况,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逐年增多。本文对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终末期肾病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通过标记动脉血中的氢质子来测量脑血流的灌注情况进行灌注评估的检查方法,是一种绝对定量灌注,不仅可以生成灌注图像进行定性判断,还可定量计算出灌注的特征性参数,即脑血流量。3D-ASL具备快速成像、灌注均匀、高信噪比、低SAR值等特质,目前是ASL白皮书中最推荐使用的灌注技术。供血区ASL作为新出现的ASL衍生技术,能够选择兴趣动脉进行标记,得到兴趣动脉供血区域的灌注图像及相应脑区的脑血流值,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具有重大意义。因此ASL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大动脉炎等)血管全部或不全闭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缺血、缺氧继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并产生不良后果的疾病。ACI最有效的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进而达到缺血区域再灌注的目的,希望能够扩大治疗时间窗,尽可能拯救非核心梗死区的组织,因此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更早期发现异常脑血流灌注,评估灌注减低程度、范围及病变血管,具有更高的期待。随着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ASL及其衍生技术在这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本文对ASL的成像原理与衍生技术、ASL在ACI中的应用进展及ASL在ACI疾病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GE HDx 1.5T双梯度磁共振,对22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分别行常规MR(包括T1FLAIR、T2WI)、3D-TOF MRA、DWI(b值取1000s/mm^2)及3D ASL序列,观察ASL与DWI序列病变区最大层面面积的大小及与MRA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测量缺血区域与对侧镜像层面的脑血流(CBF)值,计算相对脑血流值(rCBF)=缺血区域CBF/对侧镜像层面CBF,rCBF在0.9-1.1之间,定义为灌注正常,rCBF> 1.1定义为高灌注,rCBF<0.9定义为低灌注.结果:22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中,小面积缺血10例,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其中4例ASL为低信号,DWI面积与ASL面积相近,另6例DWI显示为高信号,ASL无阳性表现,小面积梗死病例中MRA均无明显异常;大面积缺血10例,DWI表现为一个供血区大片状高信号或多个供血区域斑点状、小片状高信号,ASL均为低信号,ASL显示病变区最大层面面积大于DWI面积,其中2例病变周围皮层区ASL存在局部高信号影,大面积缺血病例中MRA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或动脉闭塞;另2例患者DWI表现为阴性,而ASL为低信号,即TIA患者,MRA显示1例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硬化,1例表现为颈内动脉闭塞.对于6例ASL为阴性病例者,缺血区CBF值为(40.47±1.94) ml/100g* min,对侧镜像区为(42.74±1.49) ml/100g* min,rCBF为0.95±0.04;16例ASL表现为低信号的病例,其中1例DWI表现为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局部高信号,ASL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均为低信号,两侧CBF分别为24.13 ml/100g* min、23.76 ml/100g* min,因为无法测量该患者正常小脑CBF值,从而无法计算rCBF,本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其余15例病例测量病变区CBF值为:(22.29±0.95) ml/100g* min,对侧镜像层面CBF为:(44.96±2.89) ml/100g* min,rCBF为0.52±0.03,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清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SL)活性速率测定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和初步临床研究.方法 根据ASL催化的化学反应,以及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特点,建立特异性的偶联酶促反应体系,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共测定309例肝病患者、269例非肝病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ASL和传统的肝病酶学指标ALT、AST活性.结果 建立了一种新的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ASL活性的动力学方法.方法 学评价研究表明,本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值为4.0%,天间变异系数均值为5.9%,平均回收率是100.5%,在0~167.7 U/L间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为0 U/L.干扰试验提示:胆红素<342 μmoL/L、常用抗凝剂在抗凝浓度内不会产生干扰,Hb>0.06 g/L时产生明显干扰.初步临床分析显示非肝病患者血清ASL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27,P=0.979),而与ATL和AS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q=6.461,P=0.000;AST:q=6.481,P=0.000).结论 成功建立了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的ASL活性速率测定法,其有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肝病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病人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与脂蛋白和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Nagaski酶学方法-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ICVD病人和60例健康者血浆LCAT活性,并检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B(apoA1,apoB)、红细胞膜胆固醇(RBCM-C)和红细胞膜磷脂(RBCM-PL)的含量变化。结果:ICVD病人血浆LCAT活性、HDL-C、HDL2-C及apoA1含量明显降低,血浆LDL-C、apoB、RBCM-C及RBCM-C/RBCM-PL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LCAT活性分别与HDL-C、HDL2-C及apoA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5、P<0.05),而与LDL-C(和RBCM-C呈负相关(P<0.05)。结论:ICVD病人脂质代谢异常与血浆LCAT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