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脑组织发育。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名接受产前胎儿MR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根据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与否分为异常组(n=25)和正常组(n=75),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及脑桥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其组间差异,分析其随孕周变化规律。结果 100胎左、右侧脑区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常组与正常组胎儿颞叶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顶叶ADC均最高(1.85×10-3 mm2/s、1.87×10-3mm2/s)而脑桥ADC均最低(1.32×10-3 mm2/s、1.31×10-3mm2/s)。异常组胎儿各脑区ADC与孕周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正常组胎儿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半卵圆中心ADC与孕周存在曲线相关(r=0.50、0.26、0.51、0.25、0.33,P均<0.05),小脑半球及脑桥ADC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r=-0.31、-0.23,P均<0.05)。结论 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颞叶ADC高于正常胎儿, 且其各脑区ADC均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医学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弥散张量成像主要进行了图像变形纠正、标量图计算、体绘制生成、纤维束追踪的后处理。结果 实验证明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后处理方法有效、可靠。结论 医学图像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原始数据信息,提高图像质量,方便诊疗。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利用水分子的扩散现象进行成像的,它能多参数量化检测局部水分子的扩散特征,可获得白质纤维束分子水平的显微结构,是目前唯一能够无创性显示活体脑白质纤维束走行、排列、密度等细微解剖结构的检查方法,也是揭示脑网络和脑连接的最强手段,并可以反映不同个体间脑连接的差异,从而有助于大脑疾病的诊断。本文总结DTI在儿童脑发育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新进展,以期对儿童脑发育进行动态观察提出新的影像认识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M 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 aging,DTI)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种M R新技术,其通过在多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测量水分子弥散的程度和方向性。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fibertractography,FT)可将走行方向各异的白质纤维束以三维形式重组,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的神经纤维追踪方法众说纷纭,不同的追踪方法往往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格式比较单一,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纤维追踪,但都没有统一可执行标准.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简便通用的神经纤维追踪处理方法.目的:提出一种简便通用,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情况下,转变为固定的数据采集格式的弥散张量神经纤维追踪方法.方法;首先采用MRIcro软件在原始DTI图像上,找出梯度因子b值,组成梯度方向文件并把DICOM原始文件软件转换成Analyze格式文件,然后利用SPM软件对格式文件标准化,最后采用DTI-track软件进行神经纤维追踪处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DTI图像进行处理,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得出扩散梯度因子b值文件,并且能把不同的DTI数据转变为统一的格式进行DTI处理,得到预期的DTI纤维追踪图像,为DTI研究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纤维跟踪技术(fiber tracking或 tractography )是近年来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它是利用弥散张量数据,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由于该技术具有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能力,将有助于理解正常脑功能和多种影响脑功能的病理过程.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是常见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本文主要讨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以及它的局限性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我院收治的4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4个时期,并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各向异性分数在超急性期几乎无变化,但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渐渐下降,患侧与健侧或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弥散系数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逐渐降低,在亚急性期几乎等于健侧值,慢性期则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DTI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反映TBI病理生理学改变、病程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轻度TBI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行常规MR、DTI检查.测量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多个脑区的FA值、ADC值并进行比较,观察各测量值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轻度TBI患者部分脑叶白质和脑干区的FA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时减低(P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略低于对照者(P均>0.05),但急性期时胼胝体、内囊的FA值高于对照者(P均>0.05),此后持续减低,在伤后5周~3个月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大致呈现为急性期减低,亚急性期及伤后5周~3个月逐渐升高(P均>0.05)的趋势.结论FA值减低反映神经轴索损伤,但急性期轻度TBI患者的胼胝体、内囊处FA值略升高,提示存在细胞毒性<水肿.ADC值反映轴索损伤不及FA值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13.
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能早期发现并定量分析颈髓内部微细结构的改变,对指导临床和判断颈椎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DKI成像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梗死区r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随发病时间延长,梗死区rFA值逐渐降低(F=11.50,P<0.05),但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DTT图显示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者运动功能几乎不受累;皮质脊髓束受压、纡曲或少量中断者运动功能减退,但短期内明显改善;皮质脊髓束大部或全部中断、破坏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结论 脑干梗死区rFA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可以多参数量化检测局部水分子扩散特征的方法。本文回顾了DTI的基本原理,及DTI数据常用的分析方法,总结了新生儿、早产儿,脑灰质、脑白质发育过程中DTI参数的变化规律,显示DTI能够良好反映新生儿脑发育时的各种生理学变化,有望成为量化评价脑白质发育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婴幼儿大脑图像自动分割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DTI图像的婴幼儿大脑的分割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2个阶段:①利用水的分布,提取脑脊液(CSF);②利用水在神经元中的各向异性扩散,提取白质(WM),继以区分灰质(GM)成分。结果 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特征选取方法可筛选出有效的DTI特征组合。第1步以平均扩散率(MD)和第3个特征值(L3)为组合特征提取CSF,第2步以各向异性分数(FA)和L3为组合特征提取WM和GM,可获得最高的平均相似性。经2步分割可成功进行婴幼儿大脑图像分割并获得满意的分割效果。结论 基于DTI的婴幼儿大脑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合理、可行,具有较高的分割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弥散张量成像的双张量模型纤维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传统的单张量模型跟踪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双张量模型的纤维跟踪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FACT、TEND纤维跟踪算法与基于双张量模型的纤维跟踪算法,对模拟数据和实际弥散张量图像进行纤维跟踪,对结果进行比较,并将双张量模型应用于TEND算法实现分叉点的纤维跟踪.结果 纤维跟踪的结果显示经改进的双张量TEND纤维跟踪方法(MTEND)可以有效地对分叉点处的神经纤维进行跟踪.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双张量模型可以有效估计纤维分叉点,实现对分叉纤维的跟踪.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DTI技术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与颅脑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扫描(b值=0,500s/mm2),在SiemensLeonardo工作站应用纤维束跟踪软件(SiemensStandar12dirs)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白质纤维束。结果对主要白质纤维如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胼胝体、扣带、上纵束、下纵束、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进行模拟显示,不同纤维需要选择适合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内采样数目等参数,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模拟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是在活体中研究人脑白质纤维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唯一可在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成像。本文以DTI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DTI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