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平扫在肛瘘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的1.5 T MRI平扫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肛瘘MR影像特征与手术结果对照的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复杂性肛瘘63例(42.9%),单纯性肛瘘84例(57.1%),与手术对照准确率为91.2%(134/147)。Parks分型,MRI诊断括约肌间型74例、经肛管括约肌型45例;括约肌上型18例,括约肌外型10例,与手术对照,准确率分别为83.8%(62/74)、86.5%(45/52)、85.8%(18/21)和83.3%(10/12)。MRI内口定位准确率:87.8%(172/196),外口定位准确率100%。MRI诊断主瘘管175个,支管62个,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151/175)、75.8%(47/62)。结论 MRI平扫在显示肛瘘分型及内口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肛瘘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 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在肛瘘检查中的应用技术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或肛周脓肿病例,采用3.0T MR行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做对照,比较MR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MR检查17例显示瘘道及走向,与手术符合率100%,17例显示有22个外口,与手术符合率100%,10例显示内口与手术符合率71.4%,7例显示肛周脓肿,其中4例合并窦道形成,与手术符合率100%。结论:正确定位及高分辨率扫描联合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瘘管、内外口、肛周脓肿及其与周边解剖组织的关系,在术前对肛瘘分型并了解病变的全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0月4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在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MRI诊断40例中单纯性肛瘘11例,复杂性肛瘘29例;高位肛瘘22例,低位肛瘘18例;括约肌间型18例、括约肌上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经括约肌型4例,与手术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 44%、84. 62%、87. 50%、50. 00%; MRI诊断主管、支管、内口、外口、脓肿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3. 98%、81. 25%、87. 50%、100. 00%、100. 00%。结论:高分辨率MRI诊断肛瘘准确、可靠,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剖及病理信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高分辨力3.0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及肛瘘分型。结果MRI诊断2例高位肛瘘,16例低位肛瘘;复杂肛瘘3例,其中两例为高位,15例为简单肛瘘。根据Parks分型,MRI,显示括约肌间瘘12例,经括约肌瘘3例,括约肌上瘘1例,括约肌外瘘2例。与手术相比,MR诊断肛瘘(或脓肿)、内口、外口及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4%(17/18)、85.7%(18/21)、100%(18/18)、88.9%(16/18)。结论MRI术前检查能够为外科治疗提供较多信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对肛周窦道及瘘管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64例,术前全部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主要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echo,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轴位自旋回波(Spin-echo,SE)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及脂肪抑制质子强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例肛瘘共74个原发瘘管,89个内口,80个外口,48个肛周脓肿。MRI对原发瘘管、肛周脓肿、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95.8%、100%和94.3%,特异度分别为85.7%、97.5%和92.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走行、有无脓肿和支管形成及肛瘘内口的位置,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肛瘘(AF)患者瘘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2月—2023年11月在天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技术对AF术前瘘道位置的评估作用。结果:50例患者中,经术后结果确诊存在脓肿19例,主瘘管50条、瘘管分支30条、内口54个、外口63个。术前MRI诊断发现19个脓肿与手术结果检查的符合率为100%。术前MRI诊断发现主瘘管47条、瘘管分支27条、内口47个、外口58个,检出率分别为94.00%、90.00%、87.04%、92.06%;术前MRI检出AF分型:括约肌间型AF 16例,经括约肌型AF 3例,括约肌上型AF 2例,括约肌外型AF 6例;关于括约肌间型AF、括约肌上型AF的术前MRI诊断,与术后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手术后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术前MRI诊断术前AF分型中括约肌间型AF的灵敏度为61.54%;经括约肌型AF的灵敏度为50.00%;括约肌上型AF的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水囊填塞法MRI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水囊充填前后MRI扫描,分析记录瘘管数量、瘘管显示及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支瘘管与脓腔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水囊充填前后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3%和94.8%;对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环内)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为75.6%和97.2%;肛瘘的分型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5%。结论:水囊充填MRI检查在显示肛瘘内口及位置、瘘管与肛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优于常规MRI。有助于避免二次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水囊充填前后MRI相结合,有利于发现肛直环上方隐匿性的的内口和隐藏的感染灶。  相似文献   

8.
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肛瘘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肛瘘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79例肛痿,该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与术后结果 对照.结果 经直肠超声对肛瘘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2.4%,对内口的诊断符合率为92.1%,对主瘘管的诊断符合率为97.5%,对支管的诊断符合率为73.1%.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能准确诊断肛瘘并正确分型,为临床诊断及术式的选择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对肛瘘进行术前超声评估,比较两种超声探头诊断肛瘘准确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以肛瘘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术前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64例患者术前应用旋转式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肛瘘主支(Parks分型)、分支、内口和慢性脓腔.将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肛瘘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中括约肌间型为96.3%(52/54)与97.9%(46/47),经括约肌型为60.0%(3/5)与75.0%(6/8),括约肌上型为85.7%(6/7)与77.8%(7/9);肛瘘有分支为100%(5/5)与75.0%(6/8),无分支为95.1%(58/61)与96.4%(54/56);肛瘘内口位置为95.5%(63/66)与96.9%(62/64);有慢性脓腔均为100%(4/4,7/7),无慢性脓腔为96.8%(60/62)与96.5%(55/57).两种探头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177、0.185、0.001,P均>0.05).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可对肛管矢状面、冠状面、斜切面进行扫查,能够显示瘘管的长轴与短轴;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肛管轴向切面中肛瘘的图像.肛瘘内口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下表现为肛门内括约肌局部低回声缺损;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瘘道与肛门内括约肌相交处肛瘘内口的特征.结论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均可在术前准确评估肛瘘的解剖形态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可为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Vibe-FS与T1-Flash-SPAIR动态增强序列联合钆剂瘘管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80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先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扫描,后随机行T1-Flash-SPAIR-dyn、T1-Flash-SPAIR-dyn+钆剂瘘管造影、T1-Vibe-FS-dyn、T1-Vibe-FS-dyn+钆剂瘘管造影(依次记为S1、S2、S3、S4组)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ratio,CNR),对比4种扫描方法的SNR、CNR和内口截石位点分布差异;对内口位置、肛瘘原发瘘管数量、分支瘘管数量、脓肿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序列的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T1-Vibe-FS-dyn序列比T1-Flash-SPAIR序列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4种扫描方法的SNR(P<0.05)和CNR(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口截石位点分布有差异(P<0.05);4种扫描方法对内口位置(P=0.676)、原发瘘管数量(P=1.000)、分支瘘管数量(P=0.377)、脓肿(P=0.230)和Parks分型(P=0.712)的影像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扫描方法对Parks诊断分型有特异性(P<0.05).结论 对有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4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对无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3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方法 S1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未定型,方法S2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上型,方法S3、S4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外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联合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9例肛瘘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分别行经静脉和经瘘管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外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水平距离,瘘管的走行、与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Parks分类),内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垂直距离,分支瘘管的数目、走行,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 结果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Parks分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92.41% vs 7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22)。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92.79%、85.71%,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76.58%、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2、4.718,P=0.001、0.030)。 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可充分发挥超声造影技术的优势,对肛瘘的Parks分类、内口及分支瘘管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常规二维超声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肛肠科收治的98例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与经瘘管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肛瘘瘘管的走行及其与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Parks分类),分支瘘管的数目,内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距离,并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 结果经瘘管超声造影诊断肛瘘Parks分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检查(90.82% vs 8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41)。经瘘管超声造影诊断分支瘘管的准确性低于常规超声检查(81.08% vs 8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0,P>0.05)。经瘘管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的准确性为92.68%,常规超声诊断内口的准确性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3,P=0.001)。 结论经瘘管超声造影对肛瘘Parks分类的诊断及内口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端扫式腔内凸阵探头经会阴超声在男性肛瘘患者肛瘘内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男性肛瘘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以频率为3~10 MHz的端扫式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扫查肛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观察肛瘘内口的位置和大小;以频率为5~12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肛瘘外口和瘘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端扫式经会阴超声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肛周内外括约肌,内口表现为肛管纵行肌的高回声中断缺损,且中断缺损与低回声瘘管相延续。手术证实36例肛瘘患者共38个内口,术前超声共检出33个内口,漏诊3例单纯性肛瘘的3个内口、1例复杂性肛瘘2个内口中的1个,并将1例单纯性肛瘘内口误诊为正常走行的腺管;经会阴部端扫式超声诊断肛瘘内口的符合率为86.84%(33/38)。高频线阵探头超声诊断肛瘘外口和瘘管的符合率为97.22%(35/36)。结论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无创、便捷,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核磁共振技术(MRI)扫描及一般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及术前一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检测结果为4例为单纯性肛瘘且均为肛管括约肌间瘘,46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37例为经肛管括约肌瘘,7例高位肛瘘,2例肛瘘术后改变且合并骶前脓肿及合并盆腔内多发脓肿)。与手术探查的结果相比,MRI诊断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为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6.00%,术前MRI诊断准确率与手术探查较为接近,而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则较术前MRI扫描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MRI扫描在肛瘘内口、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00%、100.00%、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00%、60.00%、58.00%,术前一般检查及MRI扫描在肛瘘内口位置的诊断准确率较为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诊断准确率方面,术前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一般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避免过多的肛门括约肌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诊断肛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技术(HPUS)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专科体检初步诊断为直肠肛门瘘的患者术前先常规进行传统经肛管腔内超声(TAUS)检查后,再将3%过氧化氢通过导管注入肛瘘外口,观察瘘管走向和内口开位置,然后将专科检查,TAUS和HPUS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US与UAUS对兼管分类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3/36)和63%(23/26),对内口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2%(26/36)和44%(16/36),HPUS检出的内口数目为44例,符合率为93%(44/47),TAUS检出内口数目的符合率为59%(28/47),结论:HPUS对肛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不同方位及序列成像,尤其是冠状位及轴位T1WI压脂增强序列在肛周脓肿的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30例脓肿患者全部进行增强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对照标准,统计分析MRI扫描三种序列组合对各种类型肛周脓肿及内口的检出率,并与直肠指诊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手术证实52个脓肿,30个内口。直肠指诊肛周脓肿43个,检出率为82.69%,其中括约肌间脓肿15个,坐骨肛管间隙脓肿23个,肛提肌上方脓肿5个,正确的内口22个,检出率为73.33%。MRI轴位联合冠状位T1WI压脂增强序列检出肛周脓肿52个,检出率最高为100%,其中括约肌间脓肿18个,坐骨肛管间隙脓肿23个,肛提肌上方脓肿11个,正确的内口29个,检出率为96.67%。两组比较,对于肛提肌上方脓肿和内口的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30)。结论肛周脓肿术前MRI增强扫描,能发现更多的肛提肌上方脓肿及明确的内口,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可信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频线阵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高频线阵探头经肛周和腔内探头经直肠检查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ATL超9及Philip HD11X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5-10MHz高频线阵探头经肛周结合5-9MHz腔内探头,经直肠对43例肛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2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43例肛瘘患者外口(位置、距肛门距离、数目)、走行(曲直、方向、长度)、内口(是否可见,内口距肛门口的距离)、主管和支管(数目、与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以及走行的方向)、肛周脓肿(有无、范围、位置、数目)等进行详细观测和描述。按照检查结果依据肛瘘诊断标准,超声诊断低位单纯型22例、低位复杂型8例、高位单纯型5例、高位复杂型8例。对26例手术患者诊断主管的敏感度92.3%,漏诊率7.7%;诊断支管的敏感度91.7%,漏诊率8.3%,特异度100%。结论超声诊断能为肛瘘和肛周脓肿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6.7%;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