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术后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损伤的常规MRI表现具有相似性,早期鉴别二者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影像学鉴别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损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Philips 3.0 T TX MR扫描机,对28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头部DCE扫描,采用FFE序列行多层采集,28例患者被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为胶质瘤术后复发17例,放射性脑损伤11例。采用渗透分析软件,在对比剂强化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回顾性画出感兴趣区,获得T1加权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基于双室血流动力学模型,产生三个脑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Ve和Kep。测量时参考增强图像,手动勾画感兴趣区,为了减少误差反复测量8~10次,取其平均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两组间的DCE灌注参数,并作ROC曲线分析,明确各项指标在临床上对于胶质瘤复发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Ktrans、Ve、Kep在胶质瘤复发组和放射性损伤组及对侧脑组织间有统计学意义,Ktrans在胶质瘤复发组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1),且Ktrans界值高于0.12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显示出100%的敏感度和87%的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Ve值在胶质瘤复发组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Kep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可以用于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Ktrans值及Ve值对二者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 应用Siemens 3.0T 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比值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35例中,肿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经组织学证实23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12例.肿瘤复发病变强化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平均NAA/Cr比值显著低于放射性脑损伤;肿瘤复发病变水肿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平均NAA/Cr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变强化区代谢物比值ROC曲线,将Cho/Cr和Cho/NAA比值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大于1.77作为肿瘤复发的判断标准,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8/20)和93.33%(14/15),准确率为91.43%(32/35).结论 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灌注加权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增强序列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30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DWI、增强扫描和PWI检查。比较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参数比值,包括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ADC比值。结果30例患者最终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有20例胶质瘤复发,10例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组rCBV、rCBF比值的M值分别为2.11(范围1.03~4.72)、1.895(范围0.8~4.56),明显高于放射性损伤组比值rCBV为0.53(范围0.24~1.10)、rCBF为0.515(范围0.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胶质瘤复发ADC比值略低于放射性脑损伤ADC比值,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PWI技术可以较好的鉴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DWI技术对二者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后、放化疗前、放化疗后定期行DSC及DCE检查,得到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并将灌注成像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例为胶质瘤复发,8例为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F、rCBV、Ktrans、Ve及riAUC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P均<0.05);而Kep、Vp值在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22)。Ktrans联合rCBV共同诊断,并、串联试验中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9%、72.7%;特异度分别为62.5%、100%。结论 DCE及DSC均可鉴别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Ktrans、riAUC及rCBV诊断效能略高于Ve及rCBF,联合应用rCBV及Ktrans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ultiple inversion time-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mTI-ASL)技术,定量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不同,进一步评估该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3.0 T Skyra扫描仪,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MR增强扫描出现异常强化灶的患者,并经手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脑胶质瘤二次复发20例,放射性损伤10例,行mTI-ASL序列扫描。mTI-ASL原始图像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和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图,应用MRIcron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术后异常强化区的定量CBF值和ATT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值,评价定量参数CBF值和ATT值的差异,从而评估mTI-ASL技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1)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CBF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CBF值(6.38±1.41),比放射性损伤CBF值(2.30±0.37)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ATT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ATT值(0.19±0.30),比放射性损伤CBF值(0.16±0.12)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I-ASL技术中定量CBF及ATT值可以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胶质瘤治疗后反应主要包括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及假性反应。常规影像学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不能评价残存肿瘤活性,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的价值有限。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化学交换转移饱和成像及PET等在内的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理解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细胞结构、血流动力学、代谢及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提高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准确性。本文就影像学新技术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牛胤  毛庆 《华西医学》2010,(10):1924-1926
随着对术后胶质瘤复发的不断研究,逐渐发现胶质瘤术后补充放疗和/或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患者行MRI检查后出现类似肿瘤复发的强化影像,经病检证实为一种治疗相关反应,称之为“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胶质瘤术后患者psPD与肿瘤复发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随着对psPD及胶质瘤复发认识的日臻完善,使得临床医生在判断复发胶质瘤及制定其治疗策略的过程中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contrast enhanced,DSC-MRI)和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在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切除+同步放化疗后行MRI检查的32例患者,且MRI影像检查中出现新增异常强化灶。根据二次手术或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22例)及放射性脑损伤组(10例)。测量两组患者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纯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fraction,f)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绘制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参数间相关性。结果复发组rCBV值、D^*值、f值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D值低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rCBV值、D值、D^*值、f值曲线下面积为0.832、0.709、0.814、0.780,灵敏度分别为72.7%、86.4%、81.8%、95.5%,特异度分别为90.0%、50.0%、80.0%、50.0%。DSC-MRI联合IVIM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891,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8%、90.0%;D^*值(r=0.542,P<0.05)、f值(r=0.352,P<0.05)与rCBV值成正相关。结论DSC-MRI联合IVIM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rCBV值与D^*、f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 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 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普(1H—MRS)在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及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例经普通放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肿瘤部位周边照射野内或照射的高剂量区内有新的异常强化灶的脑星形细胞和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9岁;星形细胞肿瘤16例、脑转移瘤6例。使用美国GE公司Signacv/I 1.5T超导型MR装置,MRS数据的搜集应用配置屏蔽梯度和鸟笼形头部线圈的1.5T超导型磁共振仪(signa;GEMedicalSystems;Milwaukee),多体素1H—MRS采用PRKSS序列。结果放射性脑损伤的氮一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酐(cr)下降或消失,NAA/Cr比值与Cho/Cr比值均下降,脑肿瘤复发Cho上升,NAA明显下降。Cho/Cr、Cho/NAA在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间NAA/C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质子MRS对脑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及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MRI技术广泛用于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研究。本文就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结构性和功能性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但鼻咽癌的放疗仍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功能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rapeutic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bone tumors. Follow-up includes monitoring of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rior to limb salvage surgery, assessment of local recurrenc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of suspected recurrence from hematopoietic bone marrow reconversion, inflammation, seroma, or reactive tissue, and detection of therapeut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osteonecrosis, infection, and radiation-induced sarcom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therapeutic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bone tumors.  相似文献   

15.
A case of radiation enteritis in a patient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is described. The patient's complaints suggested recurrence of her lymphoma and radiographic studies were nondiagnostic of radiation-induced enteritis, delaying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herapy. An inadvertent error in radiotherapy technic and fibrous adhesions resulting from the staging laparotomy contributed to the radiation injury. Radiation enteritis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irradiation of abdominal lymphoma, but it must be considered by physicians who encounter a similar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扇贝多肽可以通过Fas通路及NF-κB通路发挥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辐射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活化情况,以及扇贝多肽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以20mJ/cm2中波紫外线辐照HaCaT细胞0.5h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分别在造模前2h加入1.42,2.84,5.69mmol/L的扇贝多肽、5.68mmol/L的维生素C及50mg/L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结果与结论:中波紫外线辐照后,HaCaT细胞凋亡增多,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蛋白表达量增加;1.42,2.84,5.69mmol/L的扇贝多肽均可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表达,抑制HaCaT细胞凋亡,以5.69mmol/L扇贝多肽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与5.68mmol/L维生素C的作用相当,且50mg/L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也可明显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磷酸化JNK表达。说明扇贝多肽能抑制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HaCaT细胞凋亡,其可以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应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与肺低剂量区受照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诊断的9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应放射进行治疗,依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的诊断标准,比较放射性肺损伤以及非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V5、V10、V20、V30、平均肺剂量、最小肺剂量、最大肺剂量之间的差异,研究造成放射性肺损伤与肺低剂量区受照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放射性肺损伤以及非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BMI、TNM分期、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生放射性肺损伤V5(P < 0.001)、V10(P < 0.001)、V20(P < 0.001)、V30(P < 0.001)、平均肺剂量(P < 0.001)高于非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两组患者的最小肺剂量、最大肺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肺损伤严重程度肺剂量的回归分析,在对患者的治疗中,V5、V10、V20是造成患者唯一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因素,而患者的放射性肺纤维化与肺剂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V5、V10、V20是对放射性肺炎的有效预测因素,所以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在对治疗效果进行保证的前提下,可通过肺低剂量区受照体积进行调整,及时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产生,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