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脏腑-经穴相关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2.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 ,又有治疗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病证的特性或功能 ,把这种特性或功能称之为“穴性”或“功用”。腧穴所在经脉不同 ,功用就有较大的区别 ,即便是同一经脉的穴位 ,由于位置及特定穴属性等不同因素 ,功用亦不尽相同 ;同一功用的腧穴 ,彼此间作用的机理亦不相同 ,作用的强弱也有差别。所以对腧穴功用的比较 ,在教学上有助于学生对位置相近、功用相似腧穴的理解和掌握 ;在临床上可以有的放矢 ,减少使用腧穴的盲目性。笔者根据临床及教学经验 ,并参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3.
Wang ZG  Lü XY  Gao JY  Wang YH  Huang CY  Chen YL  Xing LY  Wang GY 《中国针灸》2011,31(8):705-710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采用阻抗测试方法确定经穴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这一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指出这一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电气网络理论与实验测定经穴信号传输特性的方法,给出迄今为止在体表围绕一条经络开展实验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用经络线上穴位点输入到穴位点输出获得的响应信号与非经络线上等距离位点响应信号的显著不同,验证采用电气网络理论动态测定经络信号传输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佘延芬  朱江 《中国针灸》2012,32(7):661-664
经穴具有反应功能和效应功能,反应功能是经穴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直接体现,是效应功能产生的基础,穴位体表电阻为经穴反应研究的常用客观指标。基于体表电阻的经穴反应特异性研究中,仪器的选择是技术关键。目前用于经络穴位电阻探测的仪器主要有两电极和四电极两种类型,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的特点及其测量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两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需进一步控制测量干扰因素,适宜于定性分析;四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因其测量时干扰因素较易控制,故适宜于定量研究,但需要更多的研究单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仪器设计,以适应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5.
1 经穴命名的涵义 经穴各有确定位和名称,而经穴的穴名则各有其内在的涵义,其中包括了经穴所在部位的局部解剖牲特征,穴位与脏腑经络的联系,穴位的功用及经报的流注等多层次的涵义,且取类比象于天文、地理、音律、八卦等,故对针灸经络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疗等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穴位诊断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原理,以穴位痛觉过敏等阳性反应为依据,探索经络、脏腑病变关系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在病理条件下,阴阳失和,营卫壅滞,经络和穴位便会在肌腠、皮肤出现压痛等阳性反应。因此,穴位压痛,是一种疾病状态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这也说明经络是脏腑的反应带,而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体表压痛和脏  相似文献   

8.
穴位形态结构配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邵水金 《中国针灸》1996,16(5):23-24
穴位形态结构配布的研究邵水金导师:严振国(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神经解剖学,血管,淋巴系统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术的特定部位。为什么穴位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穴位处有哪些组织成分参...  相似文献   

9.
输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是一些特定的针灸刺激点,通常称为"孔穴"或"穴位",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称为"经穴",其它则称为"奇穴"和"新穴".解放后特别是一九六六年以来,奇穴和新穴越来越多,在郝金凯同志编著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共两集,以下简称《图谱》)共记载奇穴和新穴1595个.奇穴和新穴的数目究竟应该比经穴多还是比经穴少?笔者认为,既然十四经是整个经络系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穴位是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一般称为“经穴”,或“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聚集在体表的地方,所以又叫“气穴”。十四经共有360多个穴名,要想在短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儿推拿特定穴多分布于头面部和上肢部,尤其是双手,既不象十四经穴那样有经络归属,又有穴位呈点、线或面状的多形态性,且推拿作用机制不明,有些穴位位置不确切,穴位功用和操作手法不一[1],因此,笔者综合有关文献,结合临床体会,对小儿推拿特定穴进行探讨,以期揭开其中的奥秘,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医瘿病经络诊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军  王居易  杨会道 《中国针灸》2000,20(10):607-610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瘿病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最多见,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病患者进行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原穴导电量检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2002,27(3):230-237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关经络研究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与现代医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治疗疾病是根据中医经络脏象学说 ,结合辨证论治 ,通过手法施于体表穴位而达到疗效的。通过临床观察和结合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学 ,使推拿学治病更能被现代医学理论所说明。经络腧穴理论是推拿治疗的基础。十二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论述 ,通过研究认为经络与植物神经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腧穴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研究发现穴位处的神经结构可能是推拿手法起作用的传入途径。腧穴部位具有表皮较薄 ,神经末梢感受器丰富 ,粗纤维多 ,有髓纤维多和Ⅱ类纤维多等特征 ,是施手法时产生酸麻胀感觉并产生防治疾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英国曼彻斯特大…  相似文献   

15.
穴位敷贴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莉娜 《北京中医药》2008,27(8):608-609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是将药物捣烂,或研末,或成膏药,加入酒、醋、蜜等调和均匀,敷贴于人体体表某一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借助穴位、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锦鲤鱼体表感受器与中医经络、穴位的相关性。方法:(1)将体长(4.0±0.4)cm的锦鲤鱼6条放入30μmol/L DiA水溶液中2 h,然后经2%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 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2)将体长(8.1±0.6)cm的锦鲤鱼6条放入30μmol/L Di A水溶液中7 d,然后经2%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 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1)在显微镜下荧光标记物(体表感受器)呈亮圆点状,若干标记物聚集成簇,有规律地分布于体表各个部位。标记物在眼周围呈放射状,且沿鳃盖前后缘有线性分布;在躯体部,标记物沿身体长轴呈线性排列,共约14条。(2)长时间DiA浸染的锦鲤在荧光镜下还可辨清与感受器相连的神经纤维走向。结论:锦鲤鱼体表感受器的簇状分布及线性排列类似于中医的穴位与经络,其神经纤维趋向头侧并向体干侧线管前端汇聚,在体表形成一个以神经纵行走行为主的感觉系统,与经络的纵向传导相似,对经络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针灸疗法施术的部位。俞穴即是穴位,俗称穴道。《内经》名俞(俞、输)穴或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叫孔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俞穴分布在经络的体表循行路线上,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聚集、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以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以接受各种刺激(如针刺、艾灸、按摩、角法、药敷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俞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俞穴是指“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主要是指十四经穴。狭义的俞穴是指分布在四肢的五脏五俞和六腑六俞、  相似文献   

18.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针灸治疗之前,必须先有明确的诊断。在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中,笔者体会到腧穴检查简便易行、实用可靠,对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椎管外软组织损伤的诊治更具临床价值。1 腧穴的意义及其作用  腧穴俗称穴位、穴道等,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各归属于某一条经,而每一条经又各隶属于某一脏腑,其作用与经络、脏腑有密切关系。在病理上,腧穴是邪气出入的门户,作为疾病的反应点而存在,当机体罹病时,常在体表的某些穴(…  相似文献   

19.
《双足与保健》2010,(12):45-46
第一节 经络体系 经络体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对反射学者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在手上的穴位多在较浅的体表部位,一般都可以“以指代针”,用压穴方法来保健治病。因而应作为手反射法的必修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认为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之处 ,是出入于体表的部位 ,也就是施行针刺的特定部位。《千金翼方》“凡孔穴是经络所行往来处 ,引气运入抽病也”。穴位可“通经脉 ,运气血 ,蠲邪扶正”,是人体用于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刺激点 ,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同人体的机能改变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穴位的名称 ,虽历代文献记载不一致 ,诸如孔穴、腧穴、气穴、穴道、经穴等都是指现代的“穴位”。研究中依据穴位的物理性质和触觉的不同又有刺激点、反应点、触发点、皮肤敏感点、活动点、良导点等别称。长期的临床经验也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