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中、低剂量组,三七中、高剂量组CD3+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结论:黄芪、三七能促进EPC的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2.
黄芪、三七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凌  杨博华  曾绩娟  王刚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87-789
目的 探讨黄芪、三七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常规采集SD大鼠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贴壁扩增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ndothelial Cell Growth Supplement,ECGS)组、ECGS+中药组、中药组4组.加用药物16天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vWF+细胞.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CD31、vWF双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间比较,ECGS+中药组CD31+细胞和CD31、vWF双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GS组CD31、vWF双阳性细胞百分数与中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GS+中药组和中药组vWF+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EC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Gs+中药组vWF'细胞百分数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三七在高糖环境下能促进EPC向EC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红景天苷、黄芪有效组分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动员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参考Olivette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活血组、益气组、益气活血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组再随机按1,3,7,14,28 d时间点再进行分组。活血组8 mg·kg-1血塞通软胶囊、益气组5 mg·kg-1黄芪颗粒、益气活血组7 mg·kg-1诺迪康胶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ig,正常组不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ig,1次/d,共28 d。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CD54,CD106,CD105,CD117阳性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CF)变化。结果:模型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从1 d开始升高,14 d到高峰,其后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含量降低;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含量上升优于模型组(P0.05)。活血组CD105,CD117,SCF上升优于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模型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54,CD106在1 d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活血组外周血中的CD54,CD106降低明显较模型组相比(P0.05)。益气组与模型组相比变化不明显,但活血化瘀方药降低CD54,CD106最明显。结论:三七总皂苷、红景天疳、黄芪有效组分均有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但活血化瘀方药动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D34 细胞及CD34 C-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检测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 4细胞及CD3 4C-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CD3 4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低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CD3 4C-myc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高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蛋白表达,从而提高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补肾活血方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肾活血方与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心梗大鼠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rhG-CSF组(简称CSF组)、补肾活血方(简称BS)低剂量组与BS高剂量组.造模1d、5d和14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CD34+细胞,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密度.结果:急性心梗5d后BS高剂量组与CSF组外周血CD34+细胞测值较空白组测值明显升高(P<0.01),BS高剂量组与CS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5d后BS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2周后BS高剂量组测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余3组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心梗5d后和14d后CSF组与BS低剂量组、BS高剂量组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梗死灶周围可见CD34阳性心肌细胞样细胞生长,且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空白组.结论:不同剂量补肾活血方均可能致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增加,高剂量补肾活血方动员效果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动员的外周血CD34+细胞有可能流入心肌梗死部位,进而分化为心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与rhG-CSF相比,高剂量补肾活血方疗效确定,且动员作用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黄芪总皂苷(TSA)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溃疡对miRNA-146a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在双足背上制成糖尿病足模型,采用全骨髓培养加贴壁法分离、扩增至第4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干细胞组、黄芪组;三七组干细胞组、黄芪组、三七组创面每日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0.3 mL/cm2),黄芪组每日加注黄芪注射液(0.3 mL/cm2),三七组每日加注血塞通(0.4 mL/cm2),7 d后处死,采用PCR法检测miRNA-146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 miRNA、NOD1 miRNA、核因子-κB mi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组、黄芪组和三七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极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组、黄芪组和三七组大鼠miRNA-146a、TLR4 miRNA、核因子-κB miRNA、NOD1 miRNA表达量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三七组miRNA-146a、TLR4 miRNA、核因子-κB miRNA、NOD1 miRNA表达量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效,其愈合机制可能与TLR4/核因子-κB通路上调miRNA-146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血愈障口服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9例CA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补血愈障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骨髓CD 34细胞;用DNA末端原位标记(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 34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25.00%、87.50%和20.51%、17.95%、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骨髓CD 34细胞的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骨髓CD3 4细胞的凋亡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血愈障口服液治疗CAA疗效高、毒副反应小。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抑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重建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艳  邹文静  王盛丰  乔洪翔 《中成药》2014,(6):1124-1128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分组诱导培养14 d:1组(空白对照组),2组(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3组(10 ng/mL FGF-4+2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组(10 ng/mL FGF-4+5μmol/L姜黄素),5组(20μmol/L姜黄素)。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利用western-blotting分析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4、CD45阴性表达,CD44、CD73、CD90表达阳性;药物诱导后光镜下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由梭形渐变成圆形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结论姜黄素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养血升白方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小鼠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血升白方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同时中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养血升白方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10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 养血升白方3个剂量均可升高小鼠外周血象、提高骨髓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增强NK细胞活性、增加脾、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养血升白方具有改善小鼠骨髓抑制、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表型、细胞周期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后,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采用甲基半固体培养基检测集落的形成.结果各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和悬浮细胞数量以及集落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低、中剂量组Sca-1和CD34的表达提高,说明较低剂量的药物能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而且药物还具有提高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激活造血干细胞,通过升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提高造血机能,以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其中对照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9g计算;观察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两组均每日1剂,连用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及腓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换算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明显提高DPN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药物剂量按1两视为9g计算,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与葛根配伍对糖尿病脂肪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明确其调控血糖血脂机制。方法将86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组、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配伍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同日各组分别予金芪降糖混悬液1.47 g/kg、黄芪2.7 g/kg、葛根1.35 g/kg、黄芪葛根汤4.05 g/kg灌胃,给药3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脂联素(APN)、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R1)、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γmRN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N、GLUT-4水平降低,AdipoR1、AdipoR2、AMPK、GLUT-4、PPARα、PPARγmRNA表达减少(P<0.05)。黄芪、黄芪与葛根配伍能升高模型大鼠APN、GLUT-4水平(P<0.05);黄芪、葛根及两药配伍能增加AdipoR1(葛根、黄芪与葛根配伍除外)、AdipoR2、AMPK、PPARα(葛根除外)、PPARγ、GLUT-4mRNA表达(P<0.05),黄芪促进AdipoR2、PPARα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两药合用,黄芪与葛根配伍调节AMPK、PPARγ、GLUT-4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单一用药(P<0.05)。结论黄芪、葛根及其配伍调节血糖血脂与调控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信号通路有关,黄芪葛根配伍调控血糖、血脂作用优于单一用药,可能与其促进APN、AMPK、GLUT-4、PPARγ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心率变异性、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的干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35 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住院病人注射黄芪注射液60 ml/ 日×1 周,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高频心电图阳性、心室晚电位阳性及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4-4 % 、40 % 、34-3 % 和80 % ;治疗一周后,上述指标转阴率分别是35-3 % 、41-7 % 、44-4 % 和81 % 。结果提示:黄芪能调整心脏的植物神经支配失衡和心电不均一性,起到心电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0.2、2、20和200mg/ml)干预一定时间(6、12、24和48小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人外周血EPCs,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检测黄芪对人外周血EPCs体外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黄芪明显促进人外周血EPCs的增殖,呈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黄芪作用后,细胞周期中S期、G2/M期细胞比例增加,G0/G1期细胞相对比例减少(P<0.01)。结论黄芪对人外周血EPCs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DNA合成,增加进入S期细胞数目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王怡  舒静  胡维华 《中医杂志》2008,49(2):167-16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含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所致水孔蛋白1(AQP-1)表达异常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含糖浓度透析液和黄芪注射液,8周后观察大鼠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清除率、腹膜结构、AQP-1及其基因的表达。结果含糖组和黄芪组腹膜透析超滤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尿素氮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后大鼠腹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高糖组损伤尤为严重;高糖高黄芪组AQ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可保护腹膜,但对AQP-1的表达尚无明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27-1030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归5∶1组、小剂量芪归3∶1组、大剂量芪归3∶1组、小剂量芪归3∶2组、大剂量芪归3∶2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芪归药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不同配比的黄芪、当归,各组均治疗90 d。治疗后,比较各组血清NO、NOS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芪归药对组血清NO、NOS水平均下降,其中以大剂量芪归3∶2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配比情况下,大剂量组的血清NO、NOS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当归3∶2配比能更好地改善早期DN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该配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可用于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和红芪在补中益气汤提高免疫功能作用过程中的可替性.方法 取正常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黄芪组和含红芪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含黄芪组和含红芪组分别给予含黄芪和红芪的补中益气汤20ml/kg,连续14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小鼠胸腺、脾脏质量并计算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水平、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活性及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含黄芪组和含红芪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溶血素水平、T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IL-4水平(P<0.05或P<0.01).除含红芪组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作用强于含黄芪组外,其余免疫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补中益气汤中红芪和黄芪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对脾肾两虚证大鼠胸腺组织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6只),强肌健力方组(15只),黄芪减量方组(15只),单味黄芪组(16只)。采用灌服大黄复制脾虚模型(14天),在脾虚基础上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虚模型(10天)。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强肌健力方、黄芪减量方、单味黄芪灌胃,连续给药24d后,取胸腺组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胸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体质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而各用药组均可使大鼠体质量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胸腺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而强肌健力方组、单味黄芪组能使已遭损伤的胸腺组织得以修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组织PCNA蛋白表达减少,阳性面积率显著降低(P<0.01);而强肌健力方能使胸腺组织PCNA表达升高(P<0.05)。结论强肌健力方能有效促进脾肾两虚证大鼠胸腺组织细胞增殖,并对受损的胸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健脾益气的作用机理与升高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当归多糖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胡晶  吴宏 《中草药》2006,37(12):1835-183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APS的动员作用。结果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LC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组(P<0.05);APS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 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S组(P<0.05);APS组CFU-Mix产率显著高于NS组(P<0.01);并且APS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动员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组。结论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并且APS和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的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