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胎漏 (先兆流产 )张某 ,女 ,32岁。因停经 41天 ,阴道出血 2天 ,于1998年 12月 2 0日入院。 10天后阴道仍有少量出血 ,无腹痛 ,查B超可见胚芽搏动 ,特请笔者会诊。诊见 :面色红润 ,口唇稍干裂 ,舌红有津 ,苔薄白 ,脉稍弦数 ,尺弱。追询已流产 3次 ,本次因过劳引起胎漏 ,血色黑 ,现已无腰酸腹坠感。证属肾气亏虚 ,冲任失固 ,兼血分有热。治以补肾、清热、安胎 ,方拟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白芍、阿胶 (另烊 )各 15g ,黄芩 10g。 3剂 ,2日煎服 1剂。药后出血情况好转。再调治 10余日 ,病愈出院。其后 ,足月顺产一女婴。按 :… 相似文献
2.
3.
4.
5.
张平可是我市著名中医 ,从医 30余年 ,擅治内儿科各种疾病 ,在临床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笔者有幸随张老师出诊 ,获益非浅 ,现将张老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几个医案及部分经验介绍如下。例 1:周某 ,4 3岁 ,1991年 3月 5日初诊。患者于 10余年前开始出现慢性腹泻 ,伴腹痛 ,疼痛以脐左为甚 ,每日大便 2~ 3次 ,时间多在上午 ,泻下物清稀有泡沫 ,泻前有腹痛肠鸣 ,2年前曾在市医院做纤维肠镜检查 ,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 ,于今日就诊。患者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舌淡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细数。辨证属脾气虚 ,肝郁乘脾 ,肠腑湿热。处方 :防风 10 g、苍术 10g、白芍 15 g、甘草5 g、陈皮 19g、乌梅 8g、黄连 8g、川椒 6 g、当归 12g、木香 10 g ,4剂。 4天后患者自述腹痛肠鸣均减轻 ,效不更方继服原方 6剂 ,泡沫状物消失 ,余症均减 ,继服原方 2 0余剂 ,诸证消失 ,大便 1日 1次 ,已成形 ,面色红润 ,体重亦有所增加。例 2 :刘某某 ,男 ,37岁 ,初诊日期 1994年 1月 17日。患者于 3年前开始出现左... 相似文献
6.
7.
8.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功专苦降辛开 ,寒热并治 ,调和肠胃 ,开结除痞。擅治肠胃之间寒热杂错、虚实互见 ,而致心下胃脘痞满 ,上为呕吐噫气 ,下为肠鸣下利之症。笔者临床运用此方较多 ,疗效颇佳 ,今举验案三则如下。1 慢性结肠炎刘某某 ,男 ,2 8岁 ,农民。于 2 0 0 1年 1 0月 1 2日就诊。诉腹泻下利 ,左下腹胀 1年。大便稀 ,有粘液便、日解 2至 3次 ,无血便 ;伴头晕、乏力、纳差、失眠多梦 ,小便正常。患者面色萎黄无华 ,形体消瘦 ;左下腹部可触及一 3cm长 (条 )索状物 ,无触…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胃肠道疾病的疑难杂病之一,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莫天栩教授从医三十余载,经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蕴肠为该病基本病机,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现将其治疗湿热浊毒型溃疡性结肠炎医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赵付清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5):5320-532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局限于结肠的缓慢性黏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亦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血,发病可缓可急,可轻可重,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慢性病程。笔者2002年以来诊治近百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辨证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为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大凡眩晕头痛有虚、实之分,然天麻所治眩晕头痛多属肝阳上充、痰浊上蒙之范畴,用之有虚实之虑、寒热之忌、体质之分、剂量之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服天麻的人日益 相似文献
18.
19.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范围多自直肠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病变成连续分布。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导师刘行稳教授为湖北省知名肛肠病专家,在灵活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及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如下。中医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1.1中医病因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障碍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郑志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2):102-103
医生每诊治一病,就是份考卷,只有疗效,才是及格的答案.疗效主要靠什么?善于辨证施治.祖国医学为什么历来强调辨证施治?它是中医药学说作用于防治人类疾病的最终目的和临床要纲.所谓辨证,是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本质,通过分析疾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推测其内在病理变化的规律性,进而建立起一整套证候的概念来反映病变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