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芳  朱丹 《广西医学》2009,31(3):423-425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母亲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社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将社区内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4.3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跌伤24.9%、碰伤13.1%、咬伤抓伤8.3%、刀割伤2.5%和车辆伤2.5%;儿童母亲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 .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咸阳市幼儿园儿童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咸阳市市区8所幼儿园,从中分别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1个班级,共24个班级。以24个班级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3%。影响家长知识知晓度的因素有儿童意外伤害史、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与家长所具备的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急救知识欠缺及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1998年所有发生意外伤害的0—6岁儿童,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危险因素。结果 该地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56%,男女比例为2.67:1。跌伤、烧烫伤和动物咬伤是最常见类型。13.63%的受伤儿童需住院治疗,因伤害致残疾者占1.82%。意外伤害医疗资用支出占家庭年总收入的3.94%。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的照顾者、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儿童性格行为特点等。结论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0-6岁儿童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培训村级医师,开展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提高儿童家长的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构成特点,提出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3~2007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占同期住院病例7.06%。意外伤害前5位分别是车祸(30.18%)、中毒(23.37%)、跌伤(17.94%)、击打(10.99%)、烧烫伤(6.26%)。学龄前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只有因地制宜,全社会参与,才可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以儿童意外伤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对于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最终提高被伤害对象以及家属的认知行为。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监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对健康教育(为幼儿教师进行安全课程设计、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家长对家庭环境中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明显降低(P0.05),家长对于家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比例。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为降低学龄前儿童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郑州市某幼儿园521名3~6岁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439.57元,以自费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贫困县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并探讨相关原因,以期为贫困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某贫困县4个村的学龄前儿童共510例,以问卷形式调查意外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92例,占调查人数的57.25%。留守儿童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51%,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再发意外伤害率为6.51%,高于非留守儿童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前四位依次为跌伤(40.22%)、锐器伤(20.65%)、咬伤(13.04%)和烧烫伤(11.96%)。留守儿童发生伤害后有82.61%的儿童能够痊愈,9.78%的儿童损伤处影响美观,7.61%的儿童损伤部位感觉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未发现致残的病例。结论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人口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0—14岁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有关因素。结果 武汉某医院1996年-2000年0—14岁儿童伤害占全部伤害的16.0%;伤害主要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31.1%)、意外跌落(21.7%)、意外窒息(14.0%)、机械事故(11.8%)和意外中毒(8.5%);从住院时间来看,平均住院时间为11.25天;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的有关因素:年龄、入院病情、伤害部位、手术、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和伤害原因。结论 正确评估院前伤害病情,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可有效缩短儿童伤害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潍坊市22 384名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调22384名儿童青少年1年内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为6.87%,男生高于女生(P〈0.01);伤害类型中,男生跌伤占首位,女生切轧伤占首位;严重伤害男女生均为跌伤占首位,分别占总数的34.8%和32.8%.结论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客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集体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研究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用问卷和评价的方法调查1 228名集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77%,儿童行为问题有交往不良、焦虑、社交退缩、躯体诉述、抑郁及强迫性行为.孕周异常、母亲有孕期异常、教育方法不当、儿童气质类型为难养型是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应忽视班级环境对集体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整群抽样的心理学调查资料可得到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机调查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并分析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调查2018年1月-2019年3月符合条件的学龄前儿童435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分析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达1.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家庭和谐度、常食用激素或农药污染类食品、过多接触言情类电视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为1.47%,其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意加强对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以减少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地理分布、办学性质、经济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11所托幼机构的儿童共2 768名,通过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健康发育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2 755份有效问卷中,儿童超重发生率为9.22%,肥胖为4.94%,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为14.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剖宫产、父母体型偏胖和饮食口味偏油腻、偏荤菜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饮食行为中有时或需要喂养、不能愉快进餐、一般挑食、吃饭速度较慢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男童、剖宫产、父母体型偏胖及部分不良的饮食行为是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金华市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社会因素及祖辈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金华市在园的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随机抽取468名受检幼儿祖辈.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 共有750名学龄前儿童有龋病发生.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祖辈看护幼儿、祖辈刷牙行为、祖辈拜访牙医时间、(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P<0.05).结论 金华市3~5岁儿童具有较高的乳牙龋病发生率,对其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对祖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均为防治龋病的重要环节,从而降低儿童龋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西宁地区1 648名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宁学龄儿童斜视、弱视患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门诊就诊的1 648名3-6岁视力低常儿童进行视力、眼位检查、问卷调查表等分析。结果本调查西宁学龄前儿童中弱视患病率4.48%,3岁组10例(3.49%),4岁组16例(2.31%),5岁组23例(5.02%),6岁组25例(11.79%),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发病率1.82%(30例),其中调节性内斜视11例(37%),间歇性外斜视18例(60%),麻痹性斜视1例(3%)。结论屈光不正是学龄前儿童斜、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看电视距离较近、时间过长,斜眼歪头的视物习惯、偏食、睡眠不足等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肇庆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0间幼儿园913名儿童,对他们进行体格测量,统计幼儿园的膳食供给量,并通过问卷调查幼儿的进食行为和家长的喂养知识。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法判断肥胖发生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67%,男童7.17%,女童8.35%。幼儿园膳食供给量中,高能量、高脂肪、低蔬菜量与儿童肥胖检出率有相关性(P<0.05)。问卷调查中进餐看电视、有独立睡房、家庭高收入、家长肥胖、不爱吃蔬菜、放园后加餐过多等与肥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肇庆市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应尽快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改善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乳牙龋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共计9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统计乳牙龋病例数、患龋率、龋均并对此进行分析。 结果934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42.4%,龋均为1.5。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分别为40.7%和44.3%,龋均分别为1.5和1.4。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母亲的最高学历、睡前或刷牙后喝奶吃零食、过去一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监护人营养《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和甜饮料摄入频率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P < 0.01)。 结论蚌埠市3~6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率,应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注重口腔卫生,加强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与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在江门市幼儿园随机抽取60名年龄3~6岁营养不良儿童(消瘦、体重低下及身材矮小各20例),按1:1比例与60名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分别进行相关社会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检测。结果消瘦、体重低下以及身材矮小儿童间血清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铁、锌和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镁和铜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消瘦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平均奶制品摄入量、血清锌以及血清铁水平(P〈0.05),影响体重低下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和血清锌(P〈0.05),而影响身材矮小发病的因素为母亲身高、父亲身高、血清钙和血清锌(P〈0.05)。结论低血清锌、铁、钙与儿童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后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山  何国平  彭月娥 《广东医学》2008,29(11):1890-1891
目的 了解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情况,为加强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市10所幼儿园。对1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Z评分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价和判断;肥胖的确定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中位数的10%为超体重,超过20%为肥胖,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结果 2 530名学龄前儿童的低体重检出率为0.24%,生长迟缓检出率为率为0.83%,消瘦检出率为0.28%;发现超重儿童208人,超重发生率为8.22%,发现肥胖儿童共190人,肥胖发生率为7.51%;轻度肥胖134人,中重度肥胖56人。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女孩中则以4~5岁肥胖发生率最高。结论 ①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4~5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营养不良 肥胖  相似文献   

20.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互(AAMD-ABS修订版)对600名6-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良好的养育类型,和睦的父母关系。健康的社会环境,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