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体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内外环境变化时往往同时引起多种心血管反射的变化。例如急性失血使动脉血压降低时,容量、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活动均发生改变。随着对各种心血管反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心血管反射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心血管中枢是如何整合同时改变的各心血管反射,使之能够满足机体不同机能状态的需要,从而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等问题也日益重视。尽管这些问题尚未清楚地解决,但目前的研究已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已经成为当下生物学研究的一个趋势。一些研究应用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疾病发生进展的机理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网络心血管病学(network cardiovasology)。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心血管系统被看作一个复杂网络,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上有其特定的组成和拓扑属性。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危险因素,持续地干扰心血管网络,心血管网络产生抗干扰的反应和调控,逐步从代偿向失代偿转化,最终引起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时间、空间和环境条件下正常和疾病的心血管网络,从关键的结点、通路和模块中寻找到可以用于预警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在治疗方面,由于心血管疾病属于复杂生物网络性疾病,对于单一靶点的抑制,并不能对整个心血管疾病网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整个疾病的心血管病理网络进行多靶点干预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洪露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9):652-653
第二届全国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3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广州、陕西、四川、辽宁、吉林和解放军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医科大学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总结和交流了近5年来,国内外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21世纪我国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了申报我国重大基础发展计划———心血管病发病机理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会议开的生动、活泼、团结紧张和富于成果。会议首先…  相似文献   

4.
肥胖与高血压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中朝 《医学综述》2000,6(3):123-125
<正>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关于肥胖与高血压病尽管有大量研究调查证实肥胖是高血压的易患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不少患者出现了肥胖,而限制热量摄入,减轻体重,可使动脉血压下降。但在临床学、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机制上,肥胖与高血压病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潜在联系还所知甚少。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外不少学者开始对肥胖合并高血压病的心脏、血容量、血管外周阻力、内分泌激素及呼吸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揭示了肥胖合并高血压病的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等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锻炼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测试。运算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用t检验进行结果的比较。结果;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起到调节作用,使心肌血流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的细胞,近期研究表明移植的干细胞能在心肌损伤部位中存活,增强心功能。细胞移植为病损心脏细胞重建及衰竭心脏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特征、分类、移植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前,络病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疗效显著,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该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三个领域,但总体来说研究范围仍较为局限,临床实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一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日益上升,因此心血管药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活跃领域。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近十年来对等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朱丙二醇胺类及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心血管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我国中草药资源,以其有效成分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设计合成新化合物,寻找新型的心血管药物,研究重点为作用于钙或钾通道的化合物。另一方面,通过对天然复杂分子结构的剖析和改造,探索其活性基团或显效基本结构,结合构效关系分析,为进一步新药研究提供依据。1粉防已碱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生物力学前沿力学生物学学科内涵,重点介绍了心血管力学生物学最新进展.强调心血管“应力-生长”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并以血管重建为切入点,着眼于力学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特别又以力学因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即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导致血管重建为重点进行了系统描述.文章还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实验室在心血管力学生物学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胸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心血管外科在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也不例外 ,无论在临床或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些常见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已普及到县级医院。随着许多大型医疗设备 ,包括许多胸心血管外科的专科设备的问世和引进 ,使胸心血管外科跨入了新的纪元 ,常见先心病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 1 %以下 ,复杂心血管畸形矫治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并在遗传学、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基础研究。心脏瓣膜替换术我国的几大组病例报告 ,其术后死亡率及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系统NO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发现哺乳动物体内可以合成一氧化氮 (ni trogenmonoxide ,NO)以来 ,各国学者对NO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发现NO广泛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记忆 ,外周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的传递、全身血压和局部血流及免疫防御系统的功能调节作用。同时还发现 ,NO的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其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中医药角度研究心血管系统NO异常的治疗亦取得可喜的成绩。1 NO的心血管生理作用1 1 NO的冠脉血流调节作用1993年 ,Parent等研究表明 ,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人工熊胆19号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胆历来是名贵中成药的主要成份,但天然熊胆奇缺。1984年辽宁省药物研究所合成了人工熊胆,并经动物实验认为具有与天然熊胆相似的镇静、抗惊厥、抑菌、利胆、解痉和解热作用。本文从整体和离体两个水平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观察了人工熊胆19号对动物心血管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庶 《医学综述》1997,3(5):219-222
<正> 细胞凋亡是目前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肿瘤组织中,而是普遍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在人类的心血管系统中亦存 在细胞凋亡的现象,与细胞的增殖一起维持心脏细胞群体数量的平衡;细胞凋亡现象可引起许多生理或病理表现,近年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药理学     
Zhou H  Su D  Zh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4):1724-1726
自进入 2 1世纪以来 ,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医药科学事业的发展。一、心血管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是我国药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 ,有庞大的研究队伍 ,有很多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有良好的基础。进入2 1世纪以来 ,心血管药理学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离子通道是近些年来我国心血管药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学者系统地研究了心血管系统十余种钾离子通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时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表明 ,如果心肌重构与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并存 ,形成的多种离子通道病变表现为部分下调 (IN…  相似文献   

15.
朱明旺 《当代医学》2001,7(9):56-57
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是临 床心脏病学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除了证实高度狭窄之外,检出尚无临床意义斑块对风险分级和进行防止斑块破裂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使用多层CT鉴别斑块形态,并与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进行对照研究。20例计划进行ICUS引导下PTCA术的病人进行了ICUS和多层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近来的研究表明,高速投射物伤时远达效应的发生与致伤瞬间循环管路内流体的剧烈扰动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在体实验时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很难对管路内流体动力效应作出客观的评估。为此,我们以心血管系统物理模拟原理为基础,研制了该物理模型,为研究高速投射物伤时循环管路内的流体动力效应及其对组织细胞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二硫化碳心血管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二硫化碳在低浓度下的心血管毒性作用、它的接触—反应关系、联合毒性及毒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苷Ⅳ在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有黄芪皂苷,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黄芪多糖、黄酮类、25种氨基酸、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多年来对单味黄芪、复方及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的心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及探讨,已被有效地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的临床治疗。黄芪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已经从多层次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对AST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拟对黄芪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对AST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4年我院收集6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血清尿酸结果;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结论:尿酸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血尿酸升高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早期预防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人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病人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了解国人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寻找术后心肌缺血的相关诱发或促进因素,筛选出有价值的监测指标,提高术后监测与治疗水平,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以降低围术期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