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将成人急粒缓解期的白细胞和急粒白血病细胞合并福氏完全佐剂免疫三个月的 CBA/J 系雄性小鼠,然后制备成异种抗血清。经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异种抗血清可与大部分急粒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的细胞起反应,外周血细胞的荧光较基数高65±15%,骨髓细胞的荧光较基数高72±15%。在急粒缓解期免疫荧光值较复发时为低(P<0.001),但仍高于非白血病的良性疾病患者的免疫荧光值(P<0.01)。而异种抗血清与急淋,慢粒急变,或非白血病患者的血或骨髓细胞,以及与 PHA 刺激后酷似原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强度很低,几乎接近荧光基数。这种抗血清与慢琳白血病、非白血病以及富含 B 细胞的病例的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不起反应。原原淋细胞、PHA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美国 Anderson 医院325例初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作诱导缓解治疗,其中245例(75%)为AML(急非淋),其中急粒182例,粒-单35例,急单10例,早幼粒13例,红白血病5例;53例(16%)为急淋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其余27例(8%)为未能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病人年龄中位数为48岁(15~83)。治疗的基础方案由长春新碱、强的松、阿糖胞苷、柔毛霉素加免疫治疗组成。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是:骨髓检查正常,原始细胞少于5%,血中没有原始  相似文献   

3.
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似乎是机体最敏感的防卫机制之一,本文研究了各种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的ADCC活性。共检查未经治疗的各种白血病病人36例,计急淋5例(18~28岁);急非淋18例(20~56岁),包括未成熟型急粒2例,原始细胞(简称原)分别为94%和96%,成熟型急粒11例(原11~92%),早幼粒白血病1例(原88%),急单2例(原18%和80%),红白血病2例(原6%和68%);慢淋6例(45~70岁),慢粒7例(25~60  相似文献   

4.
田碧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032-1033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73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p16基因,分析其缺失情况。【结果】对73例白血病细胞的p16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有5例p16基因缺失。其中2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患者未见p16基因缺失,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1例E2缺失,而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患者有4例缺失(1例为E2缺失,3例为E1和E2同时缺失)。2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p16基因缺失。[结论]pl6基因缺失在急淋中常见,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急淋和慢粒急淋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作者测定了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成分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机能特性。2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6~82岁。11例急淋,13例急粒,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骨髓有核细胞中巨核细胞百分  相似文献   

6.
人白血病细胞内环核苷酸含量异常的报道较多,但有关白血病患者细胞外水平的研究资料至今还不多,而且对已治与未治病人未作明显区别。作者测定了35名正常人、50例白血病和24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缺铁性贫血、消化道溃疡各7例,胆石症10例)血浆及尿中cAMP和cGMP的水平。 50例白血病中急粒和急淋各15例,慢粒13例,慢淋7例。除5例慢粒急变患者以前经过治疗外,余均为新近诊断未治患者。其中21例急白患者化疗期间定期测定了血浆环核苷酸水平,16例(急淋9例,急粒7例)患者于完全缓解后进行了复查。全部患者的血清肌酐和血钙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是多能干细胞克隆病,故急变后细胞类型表现为多样化。急变时多为急粒变、其次为急淋变。少数为急单变、急粒单变、巨核细胞变、组织细胞变和嗜碱粒细胞变等。亦可为双重变,如粒淋混合变和急淋变后又急粒变,急变后应根据细胞形态和化学染色,必要时用免疫学进行确定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急,发展快,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粒细胞为主,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或急粒-急淋双重变均较少见。近年国内相继报道3例,其中2例为急淋变完全缓解后发生急粒变,另1例则在较短时间内先急粒变后转急淋变。我院1986年收治1例慢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157例急性白血病组织化学的特点。除了检查过氧化酶、糖原反应、酸性磷酸酶、氟化钠孵育和不孵育的a-萘基脂酶以外,全部患者还检查了氯乙酸脂酶。157例患者中按组织化学分急淋占22.3%,急粒28.6%,急单6.3%,急粒单16.6%,急早幼粒3.8%,急红白4.5%。急性未分化型11.5%。有6.3%患者因检查结果互有矛盾故不能分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型白血病糖原反应阳性,过氧化酶阴性,共35例。又按组织化学特点分二组。第1组16例,于临状症状出现后1个月,化疗前作组织化学检查。糖原反应阳性呈块状的9例,明显颗粒状5例,2例阴性。此2例当时定为未分化型,但当疾病进展时糖原反应变为阳性而诊断急淋。有7例30~60%的原始细胞酸性磷酸酶呈弥散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bcr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将基因组DNA以HpaⅡ-Bg1Ⅱ双酶解后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M-bcr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急粒变期与慢性期M-bcr甲基化带型相同。急淋变患者的带型呈多样性,其带型与本患者慢性期带型,与其他急粒变患者带型均不一致;部分急淋变患者的慢性期带型与急粒变患者慢性期带型有差异。分析M-bcr甲基化状态不仅有助于鉴别急粒变和急淋变,还可能在慢性期预测急变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1.
某些慢粒急性变白血病(CML-BC)病人的细胞常有与急淋白血病(ALL)相关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酶特征,患者对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主要有效药物如强的松、长春新碱有反应。这些发现,以及在某些CML-BC和1例可能为急性粒单白血病(AMML)的细胞上检出了通常存在于胸腺淋巴细胞上的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都说明类淋巴细胞可能与病情有关。作者用猴抗白血病相关抗元(LAA)和抗正常T和B淋巴细胞血清来测定AMML和CML-BC病人的细胞膜抗元,并研究了AMML和CML-BC细胞的玫瑰花结形成和对PHA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医大一院1972年7月至1979年9月,用免疗及化疗作为诱导治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21例,其中急淋64例,急性非淋巴白血病157例(急粒115例,急单及粒单33例,早幼粒白血病3例,红白血病5例,急性组织细胞白血病1例),年龄11~59岁。急淋化疗以VMP方案为主,急性非淋巴白血病化疗用VACP、VCCP、VMMP、VAT、VCT等方案。部分病人同时加用以下3种非特异性自动免疫治疗方法之一:①新鲜液体结核菌苗(上海生物制品厂产),  相似文献   

13.
作者检查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其中急粒(AML)19例,急粒单(AMMOL)12例,急单(AMOL)3例和急淋(ALL)包括急性未能分型白血病(AUL)在内18例,藉以研究酸性磷酸酶(AP)和β-葡萄糖醛酸酶(BG)的染色反应在急性白血病中的鉴別诊断价值。检查结果:AML和AMMOL患者的幼稚细胞AP和BG染色阳性呈弥散,或是弥散和颗粒状的为10~100%;而AMO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呈弥散的为50~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分类作为独立的一个类型长时期被怀疑,许多人不承认此型白血病。目前单核细胞在骨髓中发生的概念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了高活性的非特异性酯酶并可被氟化钠抑制试验和大量溶菌酶产物,给单核细胞提供了本质。目前可将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四个基本型:①急性单核或原单核细胞白血病;②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③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以第一型最少见,第二型最多。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定和分类除形态标准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白血病免疫治疗的主要依据,是最近十几年所进行的动物免疫治疗实验研究的结果。许多作者认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对动物白血病是有效的,可预防或推迟白血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延长生存期。Mathe等在L_(1210)白血病证明BCG与用化学方法异构或用放射线照射过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使部分动物痊愈。Caridinali报导用短小棒状杆菌进行免疫治疗,延长了白血病动物的生存期。迄今文献上已见到不少有关人类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的研究报导,与同期对照研究相比,虽有一些结果认为免疫治疗无效,但大  相似文献   

16.
Ph~1阳性慢粒患者在原始细胞危象时,能同时见到淋巴性和髓性原始细胞,而在Ph~1阴性急性白血病通常少见。白血病原始细胞同时表现淋巴性和髓性标记则属罕见。作者报告3例病人诊断时的白血病原始细胞有淋巴性和髓性标记的混合表现,其细胞化学特征提示急非淋(ANLL),而免疫学表型为典型急淋(ALL)。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3例慢淋及8例慢粒患者作周围血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转化反应测定。结果治疗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转化率低于正常人;在缓解期则均正常;未缓解期的急单患者转化率最低,急淋患者次之,急粒患者大部分正常。化疗后大部分患者的植物血凝素反应无明显降低,反有所提高。急性白血病时,凡转化率低于50%预后不良。慢淋患者转化率远低于正常值,慢粒患者与疾病的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吴慧群 《上海护理》2011,11(3):69-71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其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化疗药物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粒系细胞,造成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出现感染。化疗期间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影响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现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感染的护理指导与管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作用的恢复与缓解期长短的关系,作者研究了2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急淋18例,急粒5例;15~58岁)的骨髓成份,并对中性粒系的细胞作了酸性及碱性磷酸酶的分析。此外还用热原质试验测定了20例病人的骨髓粒细胞储备功能状态。骨髓象的正常值是采用献血员的资料。试验结果:在临床血象缓解期,仅急粒病人的骨髓造血有形态学的改变,主要为粒细胞系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在同一患者中出现,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14岁儿童,最初诊断为急淋,10个月后出现急粒的骨髓象。患儿,男,于1977年1月因乏力、头痛、恶心、低热、视力模糊和疲劳就诊。体检发现患儿苍白,双侧枕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家族史无癌肿患者。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9克%,白血球27000/毫米~3,分类:“原始”细胞占99%,血小板15000/毫米~3。骨髓:报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开始用长春新碱治疗,每周一次共5次,并连续静注环磷酰胺11天及每日口服强的松。诱导治疗完成后每日口服6-巯基嘌呤和环磷酰胺予以巩固。一个月后因骨髓检查的有相当数量白血病细胞,于1977年3月住院。当时体检全身苍白,肝肋下2厘米,脾肋下12厘米,无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