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梅琴 《疑难病杂志》2012,11(7):541-54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确诊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及时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并发呼吸衰竭者及早行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7例危急重症患儿(4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例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均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1例死亡,余6例机械通气平均3.5d后顺利撤机,47例患儿均痊愈。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小儿缺乏表达能力,应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以及脱水降颅压是治疗的重点;识别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表现,积极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抗惊厥药物选用地西泮治疗和维持,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救治和看护。结果:经地西泮治疗以及急诊科护士积极的护理干预,所有患儿的惊厥持续状态在30min内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4例复发的情况,采用地西泮静滴维持后,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结论:地西泮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惊厥,同时配合护士优质的的护理服务,有效的降低了惊厥患儿的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3mg·kg^-1后,用注射泵持续泵人咪唑安定,从2μg·kg^-1·min^-1起,每15min增加1μg·kg^-1·min^-1,最大剂量10μg·kg^-1·min^-1,至惊厥停止后,维持给药24h。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1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1静脉注射,12h后按5mg·kg^-1肌注维持。结果(1)治疗组惊厥完全控制35例,无效3例;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25例,无效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2)治疗组停药后患儿完全恢复清醒状态时间平均(8.2±4.1)h,对照组平均(14.3±6.7)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平均为(38±23)min,对照组平均为(48±2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静注负荷量咪唑安定仅出现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结论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郭欣林 《中外医疗》2014,(21):93-93
目的:探究地西泮应用于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惊厥持续状态患儿67例,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首次采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治疗,抽搐得到控制后,观察组使用微量输液泵维持血药浓度,对照组应用输液进行维持,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惊厥控制时间、控制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惊厥控制时间及控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6.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地西泮可以使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得到有效控制,维持血药浓度时应用微量输液泵可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更为安全稳定,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温月琴 《吉林医学》2013,(20):4112-4114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诊断、急救措施与方法,同时对急救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急诊科收治的56例小儿惊厥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儿均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治愈25例,治愈率44.64%,好转30例,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死亡,死亡率1.79%。结论: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惊厥的诱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惊厥性脑损伤,积极脱水及抗感染、休克等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是提高患儿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吴江尧 《中外医疗》2014,(26):126-127
目的探讨和观察对小儿惊厥采取静滴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惊厥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静滴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惊厥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2.41±1.03)d]34例患儿惊厥停止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86±1.21)d],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小儿惊厥,在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解痉、降颅压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B6能明显促进惊厥症状的改善,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宏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40-240,246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方法 均行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一般首选安定止惊,每次0.3~0.5mg/kg,肌注或静脉缓慢注射;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速尿静脉缓慢注射;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结果 本组患儿未再发生惊厥,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 为了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平时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一旦小儿发热,必须到医院求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合并惊厥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接收并诊治的42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大便常规、白细胞、血生化以及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等进行实验检查;患儿在住院后给予补液纠酸、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抗病毒、抗感染,止惊、降温及微生态制剂等综合对症治疗,有脑炎者加用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结果热性惊厥16例,电解质紊乱1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6例,病毒性脑炎5例,中毒性脑病3例,低血糖2例。结论腹泻合并惊厥原因较多,但主要与发热、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有关。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SCCI)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了34例SCCI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抢救措施、手术方式。结果本组病例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及跌伤,损伤类型最常见为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加强术后的监护、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特别强调术后支持和对症处理,是促使SCCI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癫痫持续状态4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首选地西泮缓慢静脉推注,成人单次用量10~20m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儿童按0.3~0.5mg/kg静脉推注,后根据病情选用地西泮50~100mg加入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维持静脉滴注,根据发作情况调整滴速。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再用苯巴比妥钠以5mg·kg-1·d-1,每6~8h肌肉注射1次,症状控制3天后改口服抗癫痫药物。结果:治愈38例,控制不佳转上级医院治疗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以脑血管病常见;突然停药或不规则服用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诱因;采用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钠联合应用对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时有效的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是挽救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纳洛酮用于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周 《西部医学》2005,17(4):337-3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将93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首剂0.01mg/kg,观察组0.05mg/kg,然后均按10μg/(kg·h)的速度静脉滴注至惊厥停止,呼吸平稳,面色红润,肌张力正常停药。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肌张力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后遗症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首剂大剂量(0.05mg/kg)使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晓玲 《广东医学》1999,20(6):474-475
目的 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在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作用。方法  70例HIE中 ,5 4例频繁惊厥 (≥ 3次 /h)及持续惊厥 ( >3min)首剂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 10mg/kg,16例惊厥持续状态首剂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 15mg/kg。首剂后 0 5~ 6h惊厥未能完全控制者 ,再追加每次 5mg/kg ,共 1~ 2次 ,给首剂 12h后始给予维持量 5mg/(kg·d)。结果 给首剂负荷量后惊厥得到控制者分别占 5 7%和 63 % ,追加 1次5mg/kg后惊厥均得到控制。结论 HIE频繁惊厥及持续惊厥者首剂苯巴比妥负荷量 10mg/kg为宜 ,惊厥持续状态者首剂苯巴比妥负荷量 15mg/kg为宜 ,追加量以每次 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小儿常见危重症之一,尽量控制惊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静脉推注地西泮(diazepam,商品名安定)是常规首选药物,但存在着药物浓度不稳定、污染机会多、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笔者应用地西泮输液泵静脉维持抢救SE患儿28例,疗效较好,现就其护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首次静推地西泮0.25~0.5mg/kg,抽搐控制后,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维持血药浓度,剂量为0.5~1(mg.kg/h)[即8~16μg(kg.min)]护士按照患儿情况予以调整输液速度。观察组患儿血药浓度维持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剂量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30min惊厥控制率、起效时间及复发率,收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30min惊厥控制率及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地西泮能迅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采用微量输液泵能准确稳定控制血药浓度,降低因输液浓度不稳定而导致的呼吸抑制,较常规静脉推注相比,具有更稳定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78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随机分为地西泮治疗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有效37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治疗后有效29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4.4%,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循环障碍,对照组患儿5例出现呼吸抑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鲁志力 《吉林医学》2010,31(20):3211-3212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惊厥持续状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惊厥持续状态患儿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质量。在以上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西泮0.3mg/(kg.次)静脉推注。如果无效15min可根据原来剂量应用3次,同时给予苯巴比妥5mg/(kg.次),每隔12小时1次。观察组给予咪唑安定0.1~0.2mg/kg加5%葡萄糖10ml中静脉推注,而后按照0.1~0.8μg/(kg.min)的滴速维持滴注。可根据患者惊厥是否控制而调整滴速,最后以惊厥完全控制后的滴速进行维持滴注,维持滴注24h后,每隔2h递减0.1μg/(kg.min),最后停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治疗惊厥持续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董礼婷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78-3779
目的:探讨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惊厥持续症状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试验组给予地西泮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惊厥控制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惊厥控制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为(9.6±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惊厥控制起效时间,提高惊厥控制率,且安全、可靠、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长兰 《吉林医学》2011,32(14):2893-2894
<正>惊厥持续状态是指一次惊厥持续30 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是临床常见的急危症之一,惊厥持续时间直接关系到抢救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愈合,持续60 min即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性损伤,因而力争在30 min内控制惊厥。近年来,我院急诊儿科应用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1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甘露醇每日使用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 G  Zhou JY  Mao YC  Liu BW  Liao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889-891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甘露醇最有效的每日使用剂量及方法.方法 选择118例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每日颅压平均值,计算当日颅压平均值与前一日颅压平均值的差值(每日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每日降颅压效果与年龄、出血量以及每日甘露醇用量的关系.再将影响每日降颅压效果之间的各因素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甘露醇的饱和剂量为750~6000(3504±1085)ml;达到饱和剂量的时间为1~8(4.5±1.5)d.患者入院时的初始颅压为330~698(486±93)mm H2O(1 mm H2O=0.0098 kPa);达到饱和剂量时的颅压为160~378(253±52)mm H2O.每日降颅压效果不受年龄的影响(P>0.05);第1、2、3、4天每日降颅压效果受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用量的影响(P<0.01).而在第5天以后每日降颅压效果不受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用量的影响(均P>0.05).结论 脑出血后第1、2、3、4天20%甘露醇125 ml按照每4小时给药1次使用可以获得最好的降颅压效果.在第5天以后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临时应用,甘露醇使用时间最长不应该超过8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类管理在小儿手足口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6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28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分类管理:(1)Ⅰ类(轻症):门诊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在家观察和隔离;(2)Ⅱ类(高危人群):留观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生命体征;(3)Ⅲ类(重症倾向):住院予加强治疗;(4)Ⅳ类(重症):立即置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在加强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行正压机械通气,快速输注丙种球蛋白,维持循环,降颅压等抢救对症治疗。结果轻症183例全部治愈;高危人群69例,64例痊愈出院,5例及时发现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病房加强治疗;重症倾向者39例,住院7~12天全部痊愈出院;重症3例,2例好转,1例死亡,死因系院外延误诊治。结论分类管理能把轻症患儿控制在门诊治疗,减轻目前卫生资源不足的压力;能筛查出高危患儿、密切观察、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能及时发现重症倾向的患儿,加强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