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碗饭哥哥     
陈敏 《青春期健康》2009,(12):28-28
我14岁那年,父亲娶了一个乡下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到了吃饭时,“喂”总是低头一粒粒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限瞪着。只有我与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让他接着吃。  相似文献   

2.
不和你说话     
安雯  双福 《健康文摘》2008,(5):20-20
上周,母亲和父亲吵架了。她生气地摔碎了盘子和碗,气冲冲地把我和哥哥叫去,指着父亲说:“我不想和他说话,也不想看见他。你们把他给我领走!” 父亲仿佛没听见母亲的话,照样悠闲地看电视。母亲见了,更加生气了。  相似文献   

3.
在古城久负盛誉的老孙家泡馍馆吃订饭,由堂倌每天早晨送饭上门。老孙家雇佣着数十个专事送饭上门的堂倌,用一个竹编提盒装着两层保温棉套的饭碗,在街道上一路喊着“借光”小跑过去;不说行人,即使街痞警察看见听见这些小厮也是赶忙躲让,唯恐不及,因为这些小猴子爬附在老虎背上──他们送饭的主户肯定是大亨要员以及耍枪杆子的军警长官。按照鹿兆鹏设计的方案,通过熟人给老孙家打进一个堂倌,又以不经意的理由和给姜送饭的堂倌调换了路数。为了使姜消除任何猜疑,直到第七次把饭碗从提盒里取出时,才把一撮砒霜溜进碗里。热气蒸腾香味…  相似文献   

4.
父亲陈关康于1965年写这本回忆录时正50岁,那时我18岁,现在我已经5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过了将近40年。父亲写完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他已是老。运动员”,当然免不了又受冲击,大字报点名批判、开批斗会、隔离审查等等,一直没完没了。本来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从苏州回家,但他经常回不来,也没有信写回家,我们担心极了,只能到他同事处去打听,他们总是说他在加班,毫无疑问,一定是我的父亲关照他们这样讲的。上海到处听到有人自杀,我们害怕父亲也走这条路,不敢到苏州去看他,又不敢写信去。好不容易父亲回家来了,又黑又瘦,一定是吃了不少苦,我们小孩子也不敢问他。一天半夜里,我听到母亲在跟父亲讲:。无论你碰到什么难事,都不要走绝路。天大的事,总有过去的时候。”父亲连声说:。你放心,我不会的。”我难过得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后来上海到处都在抄家,我们又战战兢兢地天天捏着一把汗。不知是因为父亲的单位在苏州来上海不方便,还是他的人缘比较好,抄家的人总算没有来,这本回忆录也就得以保存下来。1979年父亲退休,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政治上宽松多了。父亲的单位敲锣打鼓地用小卡车把他送回家,他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手里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高兴得什么似的。父亲认为这也是一种政治待遇,表明自己不是什么阶级敌人,而是人民一份子。父亲退休以后,生活还是比较愉快的,因为多年来压在他心头的政治压力没有了。后来他再也没有动笔把这本回忆录继续写下去,可能是写作的劲头没有了,也可能是心里还有文化大革命的阴影,那时候有多少人吃了文字的苦头,但是我经常看见他在翻看这本回忆录,不时地作些细小的修改。1995年3月父亲去世,享年80岁。我整理这本回忆录时,除了对原稿中不通,重复和不准确之处作了一些修改以外,尽量保持父亲文字的原汁原味,保持当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为何易上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昨天,同事约我一起去医院看望小李的父亲,他刚查出得了肺癌。我在惊讶之余也大惑不解,早些日子,还听说他因为咳嗽,吃了外地”专家”来进行健康讲座的药,病情有所缓解,怎么会是“癌症“呢?  相似文献   

6.
利群 《大众健康》2012,(3):45-45
我父亲今年67岁,是个老高血压患者。最近,父亲感到身体不太舒服,吃了降压药,血压还是降不下来,我陪父亲到心内科专家门诊看病。医生根据父亲的情况,又给他开了另一种降压药,让他同时吃两种药。我和父亲都感到很不解,是医生为了多开药么?都是降压药,为什么还要再吃一种啊?  相似文献   

7.
笑话六则     
《保健医苑》2013,(11):42-42
分公司街上有个乞丐,每天都在那里乞讨。一日,路人发现乞丐身边多了一个碗,可又没人。路人很好奇,便上前去问:"为什么你放两个碗?"乞丐笑了笑,说:"最近生意特好,所以开了家分公司!"干嘛喝这么多水父亲问儿子:"你干嘛喝这么多水呀?"儿子:"我刚才吃了个苹果。"父亲:"可这跟喝水有什么关系?"儿子:"刚才我忘记洗苹果了……"  相似文献   

8.
李兆武 《大众健康》2006,(12):71-71
我的父亲出生在四五十年代。那时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不得不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当过教师、木匠和伐木工人,在我记忆里父亲总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年轻时由于过于劳累。10年前父亲突然感到腰有些疼痛,多次催他上医院检查。他总以没有什么大病硬是不去医院看医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腰痛也越来越严重,有时还感到两下肢麻木。后来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他终于到医院做了X光检查,医生说父亲患了“腰椎骨质增生”。开了些中药和西药回家吃。药吃过后腰痛有所减轻。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总是以药为伴。今天中药,明天西药。后天打吊瓶。总之天天在服药。有时看到广告上有好的治疗骨质增生的药我们便要千方百计买回来给他吃。药的种类吃的多越来越,药量也越吃越大,几年下来病没有治好不说还把胃给吃坏了。父亲由此也对治病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9.
南宁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几种。老友面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八仙粉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干捞粉把米浆蒸熟后切成…  相似文献   

10.
一位密友曾对我讲述这么一件事:元旦放假时,他和日本同事一起去北海道旅游,在北海道的那几天,碰巧一直下着大雪.天太冷,一群人决定晚餐的时候去吃碗热腾腾的拉面.去的那条街,四周有好几家拉面店,一群日本人却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店门外正在排着长队的那一家.“简直是冷得要死!人都冻僵了!”在大雪中哆嗦着排了40分钟的队,才终于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  相似文献   

11.
人到老年     
每次吃饭都是父亲最早放下碗筷而母亲则会习惯性地再给父亲添勺饭。春节回到家中,终于又和父母同桌吃饭了。照例在父亲吃完后母亲扬起勺子准备给父亲添点,父亲却端着碗避开。我和母亲都很惊讶。父亲叹气说,你们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点都会难过,第一次听父亲说自己老了,心里浮起一层薄薄的凄凉。其实父亲斑白的头发,迟缓的脚步,睡觉时艰难而滞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诉我父亲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可在这样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让我看到父亲的老境,我还是骇然心惊。  相似文献   

12.
正问最近我父亲告诉我一吃东西就牙疼,身处异地的我只能让他去医院看看牙科,可他说这种情况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已经看了牙科,医生说是牙周炎,需要治疗。但他的一位票友告诉他牙周炎就是牙齿的肿瘤,治不治没啥区别,所以他目前只要疼得厉害就吃止痛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种误区。不知我的看法对不对?(深圳张女士)  相似文献   

13.
龚细鹰 《健康大视野》2013,(18):114-114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席间,他一直默默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然而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却对我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家住的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自从我参加工作后,便从这里搬出去单住了。父亲已年过花甲,是个瘸子。自从我在机关升职后,每次回老家,父亲便要我陪他到老老少少的熟人中去走走。我觉得这一定是父亲的虚荣心作怪,无非是想借我抬高他在乡邻中的地位罢了,不然,我没升职前他怎么不这样呢? 那年过年回家,我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他衔着叶子烟,一脸受之有愧的表情。 吃过午饭,父亲到我屋里,又是给我递烟,又是点火,然后怯怯地对我说“老大,要不,爸带你出去走走?”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对他说:“坐了半天车,困了,想睡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生》2010,(21):38-38
我父亲今年53岁,喜欢吃曲奇饼干。上周体检测出胆固醇偏高,我让他少吃曲奇饼干等零食,他却说吃无糖的就可以。请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钓趣     
那天在家吃饭时,父亲说,在早市上看到有人在卖蝼蛄虾,价格挺贵。我知道父亲爱吃蝼蛄虾,便说现在又到了蝼蛄虾上市的季节,想吃我就去买几斤。父亲说还是自己去钓有意思,他打算周末去钓蝼蛄虾。周末正好我也休息,我决定跟父亲一起去钓蝼蛄虾。蝼蛄虾是渤海、黄海独有的海洋生物,生长在海岸的滩涂和沙地里,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才出。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年夜饭常常吃在战斗中。那个年三十的夜,鬼子偷偷地摸上来。等不及锅里的饺子开锅,舀上一碗,一边吃一边参加战斗。父亲的一位战友刚把一个饺子放到嘴里,便被敌人的枪子击中,说了句:“饺子真香”,便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18.
分碗吃菜     
分碗吃菜张蓬云吃饭不愁了,吃菜发愁。五六十年代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差不多都如此。虽然那时豆角是一角钱八斤。我家11口人,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着实紧巴。母亲说孩子们都在长身体,饭得吃足,要想省几个钱,就在吃菜上打主意。于是,我们小时候都是分碗...  相似文献   

19.
体贴的伤害     
大部分人是在当爸爸以后才学会当爸爸的,他却是在父亲过世以后才学会当儿子的。那些年,他忙于事业,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他摁亮客厅的灯,老父亲站起身来:“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我替你下一碗牛肉面?”晚归已是莫大的罪恶,怎么忍心再劳烦老父亲为他操刀弄碗呢!他每每忙不迭地回上一句:“我不饿!我不饿!”接过儿子善意的拒绝,父亲站起身来,步履蹒跚地走回卧室。那是他们父子一天中唯一能相见的时光。他赶早出门时,父亲犹在梦中;待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等候的父亲也已准备进入梦乡。他们的对话一直只是那些:“饿…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星期天早晨,我刚吃完早饭,一位患儿家长找到我说:“大夫,我的孩子血色素那么低,你们为什么不给他用铁剂治疗?是否铁剂太便宜,你们吃不到回扣?!”我说:“这件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明白,我上班就去办公室,到时我慢慢给你解释。”患儿父亲很不高兴地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