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它是检查颈椎椎间孔、椎弓断裂、椎体滑脱以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常规正侧位的基础上加照双斜位对于明确诊断就显得相当重要。以往的颈椎双斜位投照方法,由于位置关系,往往是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相互重叠或者患者不合作使相应的椎间孔及椎弓根显示不清,而影响诊断。为此我们在摄影方法上结合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发现此方法的颈椎双斜位摄影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颈椎椎间孔的侧位X线片观察,探讨了颈椎椎间孔矢状径与颈椎病的关系,并提出了新的颈椎椎间孔矢状径测量方法。作者还讨论了颈椎病的分型问题。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常见病,临床分五型,以神经根型或以其为主的混合型最为多见。而椎间孔是神经的唯一通道,如何显示出椎间孔及其周围的结构,对于颈椎病的诊断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提出新的颈椎斜位投  相似文献   

4.
颈椎斜位体位角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斜位体位角度的改进马巍陆利民尹兴王铁颈椎斜位体位角度据有关X线技术书记载〔1、2〕,俯卧位投照时身体冠状面与台面成45°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按此规定投照的颈椎斜位片,其下部椎间孔常常显示较窄,影响诊断,返照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随机抽取了...  相似文献   

5.
颈椎斜位片的目的是在X光片上显示椎间孔及其周围结构,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十分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常规MR检查技术(动态MRI及斜矢状MRI)在颈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就诊并能耐受动态MR检查的32例颈椎病患者及颈部无不适症状的志愿者15例行常规MRI及动态T2WI(过屈-过伸位)、全部志愿者及18例颈椎病患者行斜矢状T2WI;分析对照组与颈椎病组颈椎活动度间差异性;确定中立位与过屈-过伸位MRI中Ⅲ级椎管狭窄的显示率;主观评价斜矢状MRI显示椎间孔形态的满意程度及判断椎间孔狭窄的能力.结果 对照组颈椎活动度大于颈椎病组,其中C4/5和C6/7水平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颈椎病组过屈、中立及过伸位显示Ⅲ级椎管狭窄的节段数分别为9、17个和40个,分别占全部节段数的(32×5)的5.63%、10.63%、25.00%,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伸位检查的临床意义更大.斜矢状MR图像直观显示椎间孔形态,影像医师与临床医生的椎间孔狭窄判定能力的观察者间相关性佳(k=0.943).结论 非常规MR检查技术能显示早期颈椎失稳、直观判定椎间功能单位退变形成的动态性椎管狭窄,有效定位病变责任节段,反映脊髓嵌压的程度及直观显示椎间孔的立体形态并判断椎间孔受压(狭窄)的程度,该非常规颈椎MR检查技术作为颈椎常规MR检查的补充手段,显示了有价值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颈椎斜位一般采取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头侧转,下颚稍内收,使颈椎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一侧胸部抬高,身体与台面成45度角。两肩尽量下垂,抬高侧上,下肢屈曲支撑身体,这种方法有两大缺点。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X线表现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因出现相应症状而投照颈椎X线片,而X线片的质量是影响诊断的重要资料。颈椎病又以“脊神经根型”最为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的狭窄和所属小关节的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出现神经根受压之症状。所以,颈椎平片除常规正侧位外,加拍双斜位显得相当重要,重点是观察、确定有否椎间孔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病各个位置的X线改变对颈椎病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86例颈椎病人,进行颈椎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位片检查。结果:生理曲度改变占82%,椎间隙变窄占66%,椎间孔变小占75%,颈椎病30岁以下2例,说明颈椎病有提前趋势。结论:颈椎X线平片检查是诊断颈椎痛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椎斜位45°简单准确的确定法四川省雅安卫校放射教研室樊先茂颈椎斜位的拍片目的是为了观察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本位置拍片要求人体正中冠状面与台面(或胶片)呈45°角,该角度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椎间孔等的显示。工作中采用角度板十分麻烦,本文介绍一种站立前...  相似文献   

11.
颈椎斜位能够清晰观察椎间孔、椎弓根、钩椎小关节,常规的投照体位是:患者仰卧或俯卧在摄影台上,使颈椎的长轴方向与暗盒平行,其冠状面与台面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对准第四颈椎射入暗盒中心。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下颌骨升支、下颌角与颈椎间孔易重叠;仰卧、俯卧时肢体难控制造成角度不够;调整球管角度不准;寰枢椎关节病变时旋转运动功能受限制,使下部颈椎功能代偿旋转;中心线偏向头侧倾斜,造成椎间孔因骨质重叠形态有所改变等。往往难取得理想照片,从而延误诊断。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简便的投照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临床学科对颈椎病的深入研究,对颈椎的投照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观察正位、侧位和左右斜位,而且在投照侧位的基础上往往要求要照过伸位、过屈位,为的是进一步了解椎间隙及椎间孔等的变化。以往我们在投照颈椎侧位时,多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因出现相应症状而投照颈椎X线片。根据不同临床和X线表现,颈椎病分以下四型:“脊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食道型”。所有这些以“脊神经根型”最为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的狭窄和所属小关节的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出现神经根受压之症状。所以,颈椎平片除常规正侧位外,加拍双斜位显得相当重要,重点是观察、确定是否有椎间孔狭窄、狭窄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颈椎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图像显示颈椎解剖结构的方法和能力。方法 用 16排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 53例颈椎。对后处理图像中的MPR、MIP、SSD、VRT4种方式相互比较,找出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并与平片的正、侧、左、右前斜位及CT直接扫描轴位图像对椎间盘、椎管长径、椎体及附件、小关节、椎间孔等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对照。结果 多层螺旋各向同性扫描的后处理图像,对椎间盘的显示与直接扫描无差异;对其它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和常规颈椎扫描模式;能直接显示椎管长轴断层;并且能对位置不正进行校正。VRT的椎间孔显示与平片无差异。结论 应用颈椎CT各向同性扫描基础进行图像后处理,对于颈椎的形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颈椎斜位能够清晰观察椎间孔、椎弓根、钩椎小关节,常规的投照体位是:患者仰卧或俯卧在摄影台上,使颈椎的长轴方向与暗盒平行,其冠状面与台面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对准第四颈椎射人暗盒中心.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下颌骨升支、下颌角与颈椎间孔易重叠;仰卧、俯卧时肢体难控制造成角度不够;调整球管角度不准;寰枢椎关节病变时旋转运动功能受限制,使下部颈椎功能代偿旋转;中心线偏向头侧倾斜,造成椎间孔因骨质重叠形态有所改变等.往往难取得理想照片,从而延误诊断.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简便的投照方法,供同仁参考. 胶片尺寸:5in×7in或8in×10in.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50套颈椎骨骼标本及30具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及对317例钩突放大斜位X 线征的测量,提出了钩突放大斜位片摄片方法。研究显示此法对钩突的骨质增生和钩椎关节退行性变所致椎间孔变小、变形并因此而引起的钩椎关节病的观察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50套颈椎骨骼标本及30具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及对317例钩突放大斜位X线征的测量,提出了钩突放大斜位片摄片方法。研究显示此法对钩突的骨质增生和钩椎关节退行性变所致椎间孔变小、变形并因此而引起的钩椎关节病的观察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对208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和X-线平片表现一致的颈椎病做一分析讨论208例中,男性156例占75%,女性52例占25%,年龄从30岁至82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做颈椎侧位,左右斜位,50例作了颈椎正位片。结果:颈椎病的X线平片以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为最多见,另外也有椎间孔变小,骨刺突入椎间孔,椎管前后径变窄,钩突增生,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等征象,讨论: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标准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名颈椎病综合征,为颈椎慢性退行性改变或颈椎附近软组织的改变而造成的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等刺激受压而引起的头、颈、肩、上肢、胸背部等部位的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为主的中,老年人之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许多地区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通过X线平片征象来诊断。因此,X线平片是检查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本文收集有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共208例,主要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探讨其病理过程和X线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下行性强直性脊柱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0岁,以右上肢及左下肢肌肉萎缩无力伴疼痛4a近期加重就诊,摄颈椎正侧双斜位片,观察颈椎椎间孔情况,拍片过程中,发现患者为驼背,颈部抬起困难。于是加照胸、腰椎正侧位及骨盆正位。  相似文献   

20.
通常我们在拍摄梅氏位时,都是用球管向足倾斜45度角,然后让患者头颅矢状面向健侧倾斜与台面成45度角,这种拍摄方法必须用角度板才能准确定位,使用起来较为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