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65名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与携带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M,酶动力学法测定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70%;HBsAg阳性组的HBVM模式有八种,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 模式为主; "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及其它组间ALT异常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携带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在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方法对2009年入学新生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本次检查3 196名,HBsAg阳性率为2.69%,其中男生阳性率3.39%,女生阳性率2.26%,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率4.6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占0.28%;HBsAg阳性者中华东地区占40.7%,地区差异明显。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及ALT的检测,并采取综合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1~2005年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加强对HBV的预防和控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我院2001~2005年入学新生3 791人HBV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08%,男生13.45%,女生8.9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P<0.01).HBsAg阳性ALT异常率为7.33%(28/382).5年新生HBsAg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共下降6.32个百分点.HBsAg阳性的7种模式中,以"1.3.5"阳性和"1.4.5"阳性为主,分别为45.81%和30.89%,二者总阳性率为76.70%.抗-HBs阳性率较高,阳性率为54.73%,以单纯抗-HBs阳性为主,占74.17%.结论我院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也高于全国部分大学生平均水平(8.40%).应加强对"1.3.5"阳性和"1.4.5"阳性且伴有ALT升高学生进行治疗、跟踪、复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对学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sAg 、HBeAg 、HBcAb (简称"大三阳")及HBsAg 、HBeAb 、HBcAb (简称"小三阳")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毒DNA(HBV DNA)与ALT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1191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大三阳192例,小三阳999例),HBV DNA测定采用FQ PCR法,ALT检测采用酶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HBV DNA与ALT值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大三阳组HBV DNA异常率(91.67%)和ALT异常率(60.42%)显著高于小三阳组(21.62%、28.13%)(P<0.01),但HBV DNA与ALT并无相关性.结论 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及肝损伤程度高于小三阳患者,但HBV DNA与ALT并不相关,HBV DNA与ALT两者同时测定有助于更明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YMDD变异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乙肝病毒DNA(HBV DNA)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PCR法检测272例变异株和371例野生株标本YMDD位点变异,同时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浓度。结果变异株、野生株ALT异常率分别为66.9%、58.5%,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两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变异株和野生株中,HBV DNA载量水平不同,AL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患者的ALT水平较高(<0.01);而在相同HBV DNA载量水平的YMDD变异株和野生株中,野生株的ALT水平更高(<0.05)。结论变异株感染患者ALT异常率较高。这种ALT异常水平与HBV DNA载量有关,HBV DNA载量高者ALT水平也高,但在相同载量的患者中,变异株感染者的ALT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eAg/抗-HBe与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连续检测法检测578例HBeAg或抗-HBe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结果 HBeAg( )/抗-HBe(-)模式组HBV DNA拷贝数、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和HBeAg( )/抗-HBe( )模式组(P均<0.01).HBeAg含量随HBVDNA升高而不断增加(P<0.01);抗-HBe含量随HBV DNA升高反而降低(P<0.01).HBeAg( )/抗-HBe(-)模式组ALT异常率28.7%,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的17.5%(P<0.01);HBV DNA阳性各组ALT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P<0.01),HBV DNA不同载量组比较AL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定量检测HBeAg/抗-HBe可粗略判断病毒感染及复制水平,而且与肝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ALT升高与HBV DNA的阳性有关,与其载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携带(ASC)、慢性肝炎(CHB)、肝硬化(LC)、肝癌(HCC)患者的HBV DNA病毒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根据临床诊断为ASC、CHB、LC、HCC的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80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AST,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 DNA定量结果及ALT、AST、AFP的异常率在男性和女性的各疾病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结果在男性中以CHB组最高;女性中以ASC组最高,男性及女性均以HCC组最低;ALT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CHB组均最高;AST异常率在男性以HCC组最高,在女性以LC组最高;AFP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HCC组最高,ALT、AST、AFP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ASC组最低。结论 HBV DNA病毒载量与ALT、AST、AFP的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意义,尤其是ASC者中男性及女性的ALT、AST、AFP的异常率均不高,但HBV DNA病毒拷贝数均不低,建议密切监测这类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指导慢性HBV感染者的人群防治?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开展调查问卷和HBeAg?ALT实验室检测,分析HBeAg?ALT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815例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11.7%,ALT大于40 U/L和80 U/L的比例分别为15.6%?5.7%?男性ALT异常率高于女性,低年龄组HBeAg阳性率高?ALT异常率低,在有抗病毒治疗史人群中,ALT异常率仍达34.9%,无抗病毒治疗史者中有3.4%ALT大于 80 U/L?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BV慢性感染后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别,需加强慢性HBV感染者的随访工作并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检测抗-HCV及HBs Ag,采用TMA核酸检测技术定性检测HBV-DNA及HCV-R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水平。分析本中心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采集的88578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ALT、HBV、HCV的检测结果。结果检出18 409份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2.08%。其中,294例联合HBs Ag有反应性,经NAT检测其中149例为HBV-DNA阳性;308例联合HCVAb有反应性,经NAT检测其中227例为HCV-RNA;17 807例为单纯ALT不合格,各组与ALT单独不合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不合格属于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但ALT异常排除HBV感染或HCV感染因素,多因其他非病理性因素引起,在ALT异常的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BV及HCV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体检对象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2004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检测结果异常率为9.03%;其中HBsAg阳性人数占检测结果异常者的85.89%。结论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检测结果异常中以HBsAg阳性占首位,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乙肝预防健康教育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宋淑慧 《中原医刊》2006,33(17):52-52,17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做围产期保健的862例孕妇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98名HBsAg( )孕妇检测HBV DNA,并于妊娠28周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分娩,而因各种原因未做正规围产期保健、亦未曾检测HBVM的374名孕妇,入院时常规筛查HBVM,对46名HBsAg( )者检测HBV DNA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检测HBVM,观察两组新生儿的HBsAg( )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sAg( )者8例,占8.16%,阻断成功率达91.84%;对照组新生儿HBsAg( )者38例,占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正规的围产期保健,早检测HBVM、HBV DNA、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应用HB 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ALT检测。结果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为4.51%(10368/229738),HBeAg阳性率为1.30%(2998/229738),ALT异常率为0.92%(2125/229738);3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5.15%),<30岁组HBeAg阳性率最高(1.61%);不同年龄组间的HBsAg和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的HBsAg、HBe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比女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广州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较我国一般人群携带率低,实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逐步降低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对行产前检查的1372例孕妇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HBVM阳性孕妇141例,于妊娠20周起每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采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B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1372例,HBsAg( )141例,占10.28%。分娩新生儿141个,新生儿HBsAg( )6例,占4.26%。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74%。结论早期检测孕妇HBVM、HBVDNA,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地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脐血诊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对 38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 ,于胎盘娩出后抽取脐带血 ,新生儿结扎脐带后抽取静脉血 ,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及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脐血及新生儿静脉血 38例 ,HBVM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者 32例 ,占 84 .2 1% ;HBV 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者 37例 ,占 97.37%。根据脐血及新生儿静脉血检测结果诊断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2 3.6 8%和 2 1.0 5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采用脐带血检测 HB-VM及 HBV DNA了解胎儿宫内是否受感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莱阳农学院新生HBV感染状况 ,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3年~ 1996年 4 6 6 2名新生采用RPHA法检测HBsAg ,用速率法检测ALT ,对HBsAg阳性者再用ELISA法进行乙肝 5项检测 ,并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乙肝 5项中 ,HBsAg ,HBeAg ,HBcAb的阳性率及ALT的异常率 ,男生均高于女生 ;HBV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双阳为主 ;HBV感染模式不受年度变化、感染率高低和性别的影响。结论 应加强对高校新生 ,尤其是男生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对新生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同时加强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和肝功能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再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酶动力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结果 8047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9%;ALT异常率为2.32%;HBs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检出率性别比较,男女性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我校大学新生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1讨不同治疗方法对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HBVM、YMDD变异株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只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用甘草酸制剂,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年时检测血清ALT、HBVM、HBV YMDD变异株。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70.01%,HBeAg阴转率52.23%,对照组ALT复常率41.18%,HBeAg阴转率19.61%,X^2分别为9.95、13.07,P均〈0.01;在抗HBe阳转率及HBVYMDD变异株检出率方面二组未显出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拉米夫定与甘草酸制剂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高,但未发现HBV YMDD变异检出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江涛  张华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0-1531
目的探索PreS1抗原检测在HBVM阳性人群中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0例HBVM阳性人群分别行乙肝三系、HBVDNA、PreS1抗原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按HBeAg阳性、HBVDNA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阴性;HBeAg阴性、HBVDNA阴性各随机计入的250例HBVM阳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分别为227例(90.8%)、131例(52.4%)、41例(16.4%)、18例(7.2%)4组人群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分别为358例(71.6%)、59例(11.8%),两组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抗原阳性组154例ALT升高(36.9%),175例AST升高(41.9%);前S1抗原阴性组41例ALT升高(7.03%),52例AST升高(8.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PreS1,并动态监测HBVDNA的含量,在观察HBVM阳性人群HBV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前sl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呈正相关,对前S1抗原持续阳性的HBVM阳性人群,应尽早作进一步检查及时作抗病毒治疗,以避免严重肝损害的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DNA、乙肝标志物、ANT等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HBV-DNA含量检测利用Tag- man技术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BVM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LT用IFCC推荐使用的速率法,以上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及质控(均在质控范围内)规范进行。结果:342例临床乙肝血清标本285例HBV-DNA阳性(拷贝数5.0102)阳性率达83.3%;大三阳患者HBcAg阳性率达67.61%,HBcAg阳性患者抗HBc- IgM阳性率44.11%、ALT异常率35.29%。结论:FQ-PCR实验设立定量判断值,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临床的实用性,避免PCR处理后导致的假阳性污染,HBV-DNA可检测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追踪有较大的意义、HBcAg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不同血清标志物ALT中与HBVDNA载量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渝  郭运芬 《西部医学》2010,22(5):911-912,914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不同血清标志物(HBVM)中丙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时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检测HBVM与HBVDNA载量及AL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5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荧光定量PCR、速率法检测HBVM、HBVDNA载量及ALT。结果①HBeAg(+)与HBeAg(-)两组HBVDNA阳性率、HBVDNA载量〉10^5的百分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ALT异常率在HBeAg(+)组的不同HBVDNA载量级中无差异(P〉0.05),在HBeAg(-)组中随HB—VDNA载量级增大而增大(P〈0.01)。结论在HBeAg(+)时,肝损伤与HBVDNA载量无关;HBeAg(-)时,大多病毒复制减弱,但有少数HBVDNA载量为高拷贝,其肝损伤程度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