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部分     
<正> 1、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意义如何? 答: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也叫主、辅、佐、使,即一个完整的方剂应有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所谓君药乃是指针对主症或病因、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指协助主药以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的意义有二,一是治疗兼证或监制主药的副作用,二是反佐,即用少量与主药药性相反的药物以调和病性与药性格据的问题;使药,即引经药,有把药引至病所的作用,也有时指调和药性的药物。2、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甘汤从组成药物上看仅有一味之差,其作用有何不同? 答: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麻杏慧甘汤由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组成。其作用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配伍的不同,麻黄汤中麻黄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思路寻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前证是表兼里证,确定在表的关键症状是恶寒,经服桂枝汤后而成现证的表解里未和,由于是在原桂枝汤的基础上转方治疗,故仍艇原桂枝汤的名称而行加减,由于表邪已去故去桂,由于水饮里邪未除,故加锻苓白术,故原文去桂毋庸置疑,去芍药当属误解。  相似文献   

3.
麻黄汤配伍解热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解热药效,研究其配伍规律。方法:使用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比较各配伍6h体温反应指数(TRI6)。结果:降低发热大鼠的TRI6值,主要作用药物为麻黄和桂枝,甘草能增强麻黄和桂枝的作用。结论:在麻黄汤解热药效中,其最佳组合为麻黄、桂枝、甘草。  相似文献   

4.
麻黄汤不同配伍解热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解热药效,研究其配伍规律。方法:使用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比较各配伍平均最大体温反应高度(ΔT)。结果:降低发热大鼠的ΔT值,麻黄、桂枝、甘草有作用。结论:在麻黄汤解热药效中,其最佳组合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始载于《伤寒论》。由柴胡、桂枝、黄芩、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组成,系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伤寒论》云:“血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哎,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因此,常用于主治太阳、少阳合病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近年来该方的应用引起国内外学  相似文献   

6.
小青龙汤能发散风寒,分利水气,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市面上有小青龙合剂和颗粒销售。来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方药:麻黄、芍药、干姜、半夏各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6):5049-5052
目的:为中药麻黄汤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麻黄汤的中药组分进行分析,建立其中药组分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的方法筛选其中的活性化合物,对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探索其治疗伤寒证的分子药理学机制。结果:麻黄汤中约含有723个化合物,其中麻黄约含有236个,桂枝约含有115个,甘草约含有287个,杏仁约含有85个。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共筛选出43个活性化合物,相关的18个作用靶点主要与舒张血管作用、肾上腺素样作用和促进平滑肌收缩作用有关。结论: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类药性分析和靶点预测相结合,明确了麻黄汤中的活性化合物是通过舒张血管、促肾上腺素效应和促平滑肌收缩等作用发挥治疗伤寒证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模型化与模拟化方法进行再分析,提取更多信息,阐明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麻黄汤4个组分为L14(24+)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0水平为"不使用",药效指标为大鼠腋窝皮肤汗腺空泡发生率为作用指数。采用正交模拟法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各组分在复方背景下的重要程度和相互作用。模拟偏倚由4种视图及单组分实验结果综合评价。结果:麻黄汤各组分对大鼠发汗作用的药效影响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桂枝(B)、麻黄(A)、杏仁(C)和甘草(D),药效最佳组合为麻黄+桂枝,最弱组合为杏仁+甘草。结论:麻黄汤发汗作用药效贡献最大的为麻黄、桂枝,且两者作用相当,发挥最佳发汗作用须两者联用。  相似文献   

9.
陈洪柱 《黑龙江医药》2013,26(2):305-306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现代中医用来治疗感冒、流感、风湿、头痛等.此药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且加味桂枝汤可以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本文就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桂枝汤加味的治疗该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太少二阳并病的表证发热待查应用柴胡桂枝汤法,看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一、文献复习:《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治。柴胡桂枝汤方:柴胡黄芩人参桂枝芍药生姜半夏甘草大枣。《证治准绳》:柴胡桂枝汤,治疟身热汗少者。《伤寒纲要》:用于感冒头疼,寒热阵作,有汗不解,肢(?)神疲,胸痞胃呆等症的患者有良效。《类聚方广义》:发汗期已失,胸胁满而呕,头疼身痛,往来寒热,  相似文献   

11.
郑启仲教授认为儿童发作性睡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脾、肾阳虚,标实为湿、痰、瘀阻滞。根据发病的时间和症状,分为初、中、晚三期,并提出分期论治的观点:初期肝肾(脾)阳虚,治宜温阳益气、醒脑开窍,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加减;中期脾胃湿热,治宜健脾化湿、安神定志,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晚期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调畅气机,方选桂枝汤或柴胡加桂枝汤加减。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中医经典方剂——麻黄汤对大鼠脑海马区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释放的影响,并与麻黄药材、麻黄生物碱的作用相对比。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麻黄汤高剂量组(以麻黄生药计4 g·kg~(-1))、中剂量组(以麻黄生药计2 g·kg~(-1))、低剂量组(以麻黄生药计1 g·kg~(-1))、麻黄药材组(以麻黄生药计2 g·kg~(-1))、麻黄生物碱组(麻黄碱7 mg·kg~(-1)、伪麻黄碱2.4 mg·kg~(-1)、甲基麻黄碱1.12 mg·kg~(-1))以及空白对照组。在动物清醒状态下,微透析采样技术从大鼠脑海马区取样,建立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脑透析液中4种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28 min内达到良好的分离。麻黄汤各剂量组、麻黄药材组和麻黄生物碱组大鼠脑海马区4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中剂量麻黄汤组比较,麻黄生物碱组在90 min时明显降低了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ly和GABA水平。大鼠口服麻黄汤各剂量、麻黄药材水煎液后,海马区兴奋性神经递质Asp和Glu水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麻黄汤各剂量组大鼠Glu和Asp水平在给药后90~120 min达峰值,随着麻黄汤给药剂量的增加,Asp和Glu含量亦增加。与中剂量麻黄汤组比较,麻黄水煎液组和麻黄生物碱组Glu水平分别在90 min和150 min达峰值,达峰值时Glu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麻黄汤剂量与Asp、Glu含量的增加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麻黄汤中其它组分抑制了麻黄和麻黄生物碱升高Glu水平的作用,同时促进了麻黄生物碱对GABA及Gly含量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妇科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09-1509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丸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中药精制而成。为治疗血淤证之小剂、缓剂,主治血淤证,如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疼痛、出血等。作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妇科疾病35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和生姜5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中医常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对体温、汗腺分泌、血压、免疫功能及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桂枝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旭 《华夏医药》2006,1(3):204-207
《伤寒论》有着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在桂枝汤的证治上就有不少的体现,如在《伤寒论》的397条经文中,述桂枝汤正局主治的有7条、变局的5条、变法的7条、禁忌的3条、化栽选治变证的16条,治合病及太阴、阳明病的7条。以上凡45条,从桂枝汤正治变化的角度充分表达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辨证法思想。本文从”辨桂枝汤证既立足于整体,又着眼于局部”、”把桂枝汤证看成是朕系的疾病运动发展过程”、”桂枝汤症的常治与变治”及”真假桂枝汤证的辨证思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六经辨治的哲学观点。《伤寒论》根据人体正气损益,邪气进退,将桂枝汤的证候、包括病变部位、证候特点、脏腑所损、寒热所趋、邪正消长等,从整体的、运动的、朕系的角度来举网辩证,而不把桂枝汤看成是绝对的、局部的、静止的、孤立不变的过程,较好地避免了诊治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辩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黄芪、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对麻黄-桂枝药对提取物、单味麻黄提取物和单味桂枝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桂皮醇及桂皮酸的血浆药动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对药效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提取物,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麻黄类生物碱、桂皮醇和桂皮酸的浓度,采用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13.0对两组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达峰浓度(C_(max))均明显大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明显大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平均驻留时间(MRT_(0-t))均明显小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半衰期(T_(1/2z))明显小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桂皮醇、桂皮酸的AUC_(0-t)和MRT_(0-t)均明显大于桂枝组(P<0.05)。结论麻黄与桂枝配伍后,增加了5种麻黄生物碱在体内的吸收浓度,延缓了去甲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在体内的消除,提高了桂皮醇和桂皮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用以治疗伤寒太阳中风证,甘温健胃、调和营卫,使精气盛而表固。通过感冒、腹痛、厌食、咳嗽4则临床案例,进一步说明桂枝汤的甘温健胃、调和营卫的作用。桂枝汤应用于儿科,无论外感或杂病,只要辨证准确,紧扣病机,亦常常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19.
温经汤出自<金匾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等组成.本方以温经化瘀为主,温清补消并用,而且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温而不燥,刚柔相济,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主治妇女经、带、胎、产疾病的经典方剂.现代主要用来治疗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证.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兼表证治(301)条中,原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笔者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于此。应用经方,贵在变通,通其理,变其法,活其用。审其脉证,随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试用本方治疗重症顽疾,结果效验极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