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CD4 4是一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在体内分布广泛。它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 ,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8例原发性肺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CD4 4V6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可否作为一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本院 1997年至 2 0 0 1年原发性肺鳞癌手术存档标本 78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16例 ;年龄30~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 38例伴淋巴结转移 (2 0例肺门淋巴结转移 ,18例同时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临床TNM分期… 相似文献
2.
CD44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基因中10个V区外显子之间的变异性拼接导致CD44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多种功能.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判定、治疗和估计预后方面有很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CD44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44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朱彤欧阳能太冉丕鑫钟南山关键词肺肿瘤CD44组织学分型转移中图号R734.2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跨膜性糖蛋白粘附分子,为细胞基质透明质酸受体,具有调节细胞与细胞质间相互粘附以及相关细胞移动的作用。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较... 相似文献
5.
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5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末见CD44V6表达。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30.0%、52.4%、64.0%和84.2%。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CD44V6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Ⅳ期和Ⅰ、Ⅱ、Ⅲ、期之间CD44V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表达同于末发生淋巴结转移者(X∧2=7.25,P<0.01)。Ⅲ、Ⅳ期转移灶之间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X∧2=2.27,P>0.05)。CD44V6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参数无关。结论 CD44V6表达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CD44V6阳性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粘附分子CD44V6基因异常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4V6是最早被发现与肿瘤转移相关的CD44变异体,它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犤1犦。但有关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尚未明确。为进一步了解CD44V6在不同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结合乳腺癌预后指标PCNA联合分析,探讨CD44V6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潜能之间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取自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间本院外科手术的乳腺癌组织标本,筛选出109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其中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44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索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放疗敏感性的有效生物学指标,以指导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50例鼻咽癌患者CD4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D44蛋白在鼻咽癌细胞膜及胞浆均有表达。N(+)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0%,N(-)组为3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放疗后3个月转移淋巴结消退组(61.1%)和未完全消退组(100.0%)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RT-PCR结果显示,N(+)组CD44 mRNA表达高于N(-)组,相对含量分别为1.0584±0.3958和0.4738±0.3462,有统计学差异(P=0.000);N(+)组中放疗未完全消退组和完全消退组相对含量分别为1.4282±0.3116和0.9146±0.3298,有统计学差异(P=0.002);角化组与非角化组相对含量分别为0.8365±0.4706和0.5118±0.3627,亦有统计学差异(P=0.048)。[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蛋白、CD44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CD44有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CD44粘附分子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D44粘附分子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淋巴结转移性腺癌31例,鳞癌27例,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20例,食管鳞癌39例的原发癌石蜡切片进行CD44单抗染色,观察其表达阳性率及反应强度.结果1.淋巴结转移性腺癌CD44阳性表达18例(57%),转移性鳞癌阳性表达7例(2%),两组间腺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2.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阳性表达11例,占55%(11/20),食管鳞癌阳性表达25例,(64%).两组间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阳性反应强度亦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在多数肿瘤CD44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而以CD44V为明显,但无一致性.因此CD44不能作为肿瘤转移通用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10.
11.
食管癌组织中nm23-H1、CD44V6蛋白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nm23-H1、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55例食管癌组织中nm23-H1、CD44V6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DNA倍体状态。结果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无转移组,而D44V6蛋白表达高于无转移组(均P<0.05);异倍体率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CD44V6蛋白表达均无关(P>0.05),增殖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CD44V6蛋白表达均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与CD44V6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 nm23和CD44基因在食管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肺癌患者胸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在118例肺癌手术中,对同侧胸内淋巴结实施分区清除,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73例在手术时已有胸内淋巴结转移,占61.9%。其中仅有N1转移者22例(18.6%),经N1转移至N2者33例(28.0%),越过N1转移至N2者18例(15.3%)。距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转移频度最高,分别为29.7%,27.1%,15.3%,30.9%,17.0%。小细胞肺癌(SCLC)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5.7%,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60.4%),两者转移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程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分成8个组织学亚型,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0%(391/602),一般乳头(普通乳头)型、弥漫硬化型、包膜外型(包裹型侵出包膜)及滤泡亚型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2.4%(131/181)、75.2%(79/105)、80.3%(57/71)、73.0%(46/63),明显高于水肿乳头型(40.6%)(26/46)、高细胞型(46.2%)、微小型(47.8%)及包膜内型(30.0%)(P<0.01);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49.5%)、Ⅳ区(42.3%)、Ⅱ区(38.5%)、Ⅵ区(30.2%)、Ⅴ区(8.9%)及Ⅰ区(1.6%)。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与不同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并探究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6例中有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宫颈受累、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等.结论 肌层浸润或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以及宫颈受累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nm23基因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表达。结果总阳性率67%,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85%(34/40),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55%(33/60)(P<0.01);未侵犯包膜组阳性率79%(30/38),侵犯包膜组阳性率60%(37/62)(P<0.05),提示nm2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在nm23基因表达阳性的病例中,未侵犯包膜与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7%(2/30)及84%(31/37),(P<0.01),提示尽管nm23阳性,侵犯包膜组明显比未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机会大;在未侵犯包膜的病例中,nm23(-)及nm23(+)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75%(6/8)及7%(2/30)(P<0.05),提示尽管未侵犯包膜,但在nm23阴性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很大。结论:本检测有助于探讨代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趋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更科学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肺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80%。手术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对早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程度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精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及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早期肺癌行肺叶特异性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为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可能成为临床I期NSCLC患者标准淋巴结清扫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ATX)、CD44V6的表达及DNA含量,观察它们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6例胃癌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TX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分子表达及DNA含量,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ATX基因表达率为100.00%,其表达值为64.34%±15.15%;CD44V6分子表达率为69.44%,表达值为3.06%±1.14%;细胞核DNA含量指数为1.39±0.23.ATX、CD44V6、DNA含量三者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同时检测ATX和CD44V6的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其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从形态测量学角度,分析2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和肺门的淋巴结.记录每例淋巴结数目、最大径及病理结果.计算转移频数与淋巴结大小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患者术前CT扫描的淋巴结所见,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对照.结果:检查258例标本的2 892枚淋巴结.140例患者为pN0期,118例为淋巴结阳性.2 487枚淋巴结(86.0%)无转移,405枚淋巴结(14.0%)有转移.无转移淋巴结平均直径是(7.05±3.7)mm,转移淋巴结是(10.7±4.7)mm,(P<0.005).1 954枚无转移淋巴结(78.5%)和180枚转移淋巴结(44.3%)直径<10mm.140例无转移淋巴结的患者中,102例(72.9%)至少有一枚淋巴结>10mm118例转移患者中,13.0%淋巴结<10mm.80例CT扫描评估的敏感性是57.0%,特异性80.2%结论:淋巴结大小不能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浸润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