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以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101 963份,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的阳性率进行检验,以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101 9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液标本3996例,不合格率为3.92%,其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24%,抗-HIV不合格率最低,为0.34%。结论血液ALT不合格是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在献血前加强对ALT的检测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报废,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共选取8723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做相关的检验,统计出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比例,并分析血液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8723份血液标本中,最终确定不合格标本331份,所占比例为3.8%。而ALT及HBsAg指标不合格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针对常见的血液不合格原因作出相应的改善,可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按照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血站要对血液进行ALT的检测,由于影响ALT检测因素较多,为了减少因ALT不合格而造成血液报废,我们在采血车对献血者进行ALT的检测,合格后采血,然后按要求再对血液进行初、复检,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血液因ALT不合格而报废,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蚌埠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南 《淮海医药》2006,24(6):479-480
自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输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无偿献血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采供血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群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他们自发到血站或流动采血车上无偿献血.为了解蚌埠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方面的情况,笔者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21 310名献血者血液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张宁  王霞  刘炜 《医药世界》2010,(11):1467-1467
目的对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速率法对252339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检测。结果 ALT的不合格率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结论采血前的ALT快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献血人群ALT快速初筛策略的差异。方法:统计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前后不同献血人群ALT淘汰的比率。结果: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前后,大专院校、部队等群体献血者ALT淘汰比率无明显差异,其他职业的献血人群ALT淘汰比率差异明显。结论: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采血前ALT快速初筛可有效降低采后淘汰率。对大专院校、部队等群体献血者不进行采前快初筛速检测ALT,可节约献血者等待时间及检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3例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5867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献血者信息和采血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T的危险因素。结果 58677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ALT检测不合格者有183例0.31%。单因素比较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采集后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OR=2.526)、46~55岁(OR=0.554)、生活习惯差(OR=4.585)采集后未应用血液冷链管理(OR=6.189)、AIS评分≥6分(OR=3.235)是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AIS评分及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建议医护人员应严格规范采前初筛工作,并监管血液运输过程,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9.
黄永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28-1629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5587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统计2006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与2005年作一个对比。结果:2005年合格的项目中,占比例较大是ALT,不合格率占43%,HBsAg不合格率占37%:2006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ALT不合格率为53.7%,HBsAg不合格率为31.7%。结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1—2天的餐饮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询问了解,献血前作ALT初筛及乙肝初筛的正确操作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无偿献血者ALT报废人群的特征,探讨引起该站ALT报废血液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2019年1—12月该站ALT报废血液献血人群的数据和资料,分别从血液报废种类及ALT报废月份、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上阐述可能出现ALT报废的原因.结果 全年报废血液指标1029人次,其中ALT 3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49-151
目的分析初次与固定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原因。方法对本献血站2016年5月~2016年12月30例无偿献血者HIV抗体不合格者,对其献血次数关系给予回顾分析。记录比较初次及固定无偿献血者总不合格率、不同性别不合格率、不同年龄段不合格率。结果固定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为0.11%,低于初次无偿献血者的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与固定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固定者低于初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与固定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均集中于31~40岁及51~60岁年龄段,且固定者低于初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前献血者具体情况征询,并实施血液筛查,对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建立长期档案,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加强检测管理,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对流动采血点初筛献血者ALT很有必要,为了减少初筛ALT的漏检率,笔者对影响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因素进行探讨,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丙氨酸转氨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指标,也是卫生部对采供血机构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的强制检验项目之一。由于受流动采血的设备条件和无偿献血的流动性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献血者进行ALT初筛的难度较大,而且目前适用于街头初筛的干化学试剂价格贵,成本高。有些血站ALT不合格的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17.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88,9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结论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涂云贵 《云南医药》2014,(6):722-723
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涉及标本采集、处理、贮存和运送等,因此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环节。在基层医院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血液标本,用于辅助临床诊断,但由于存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不规范等因素,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5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因溶血、血凝固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合格的分别为20、21例;此外,血液样本被延误送检的5例,使用抗凝剂比例不当的为3例,药物影响血液检测的1例。结论严格控制血液标本的采集流程,完善血液标本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等措施,能使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